古村落保護不僅要保護建筑、布局、風水、環境等物質性資源;更重要的是保護原住民及附著于原住民身上的文化習俗。當然,這種保護最好是傳承+培育,傳承文化,培育一種”好客“民風。
關切天地人
馮驥才覺得,擔當,是無比壯美的人生感受。
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在世人看來,是一個充滿使命感和責任感的義舉,但馮先生自己明白,這個工作使他更加了解和深愛中華民族的文化,他一直將它視為精神的母親,對天、地、人的關切,已經融化進他的血液中。
文學與繪畫中的馮驥才,是神采飛揚的。他的作品優美深邃,有藝術的美和直抵人心的靈動。但在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中的馮驥才,如果你只是看他一次次展出的搶救成果,唯有感嘆他的了不起和有意義,但這個過程,非親眼所見或經歷,無法體會其中的心酸與波折
有一幅這樣的照片,馮驥才和同伴腳套塑料袋,在泥濘的雨地里徒步前行。這幅照片背后的故事是,馮驥才去河北武強縣周窩鄉舊城村做田野考察,路上突遇大暴雨,車子滑進了溝里,大家只好下車。馮驥才在腳上套了兩個塑料袋,深一腳淺一腳的,摔了幾個大跟頭,渾身上下都是泥湯。回到天津后,他像笑話一樣講述自己那天的遭遇,但妻子顧同昭看著照片,卻難過得掉了淚
比身體疲累更加焦灼的,是進行文保過程中的種種心痛。如果用一個詞描述各地奔走保護文化遺產的馮驥才的心情,大概可以是“痛心疾首”四個字吧。每天,他都會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和來信,這兒的東西要拆了,那兒的手藝要失傳了,馮驥才有時覺得,即使用了全身的勁,保護的速度也比不上文化被破壞和消亡的速度,他就這樣在和時間的賽跑中,跑到了自己的七十歲。
雖然常感到力不從心,但馮驥才也不想放棄。“既然民族文化是養育我們的母親,如今她遇到麻煩而且是大麻煩,有什么理由不撇開個人的事,牢牢守候在她的身邊?”他一邊奔走各地,在瀕危的文化中進行普查和搶救,一邊在各種場合不停歇地呼吁、宣講,以喚起社會對文化遺產的關切和保護的自覺。這些年來,馮驥才以政協委員的身份給政府遞交提案,以作家的筆批判市場化對文化遺產的破壞,更因為要籌措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數次賣掉自己的繪畫作品。“前幾年的畫大部分都做民間文化遺產搶救了,九十年代的畫完全是為了賣出去籌集保護經費,到了二十世紀前十年中期的時候,我們也缺錢,所以我成立了基金會,基金會的來源主要靠賣畫,當然現在還是靠賣畫。期間也有文藝界的朋友像趙文瑄、朱軍等給了資助,但很少有來自企業家等社會的資助。但最近好了很多,因為國家把文化遺產保護拿過去了,我個人壓力就會小一些,但這種物質壓力不重要,重要的還是精神壓力?!?/p>
武強縣的泥地行走,后來很快又在馮驥才的身上重演。2008年11月,馮驥才到河南滑縣考察年畫,路遇風雨,車子陷入黃色的泥濘,這一次,他很有經驗地提前向人要了兩個塑料袋,在雨里泥里入畫鄉,馮驥才形容這樣的經歷是“新長征”,那是一幕很美的畫面,他泥濘行走中的身影與風雨中的天地,彼此映襯,融為一幅絕美的風雪行人圖。
“我記得有人說過,我們這一代人是太沉重了,經歷了國家最為特殊的一個時代。我們的七十歲經歷了太多時代的變遷,我們的心里有太多的光亮,也有太多的陰影,我們和國家民族捆綁在一起,但是這一段歷史告訴我們這一代知識分子和文化人,責任永遠是第一位的,所以我絕對不可以放棄我的責任。我寫過一篇文章叫《拒絕逗號》,我們的責任永遠是跟著生命走的?!瘪T驥才說。
留住古村落
七十歲后,馮驥才說他最想做的事是保護古村落。他曾在考察山西古村落時寫下一幅字:古村哀鳴我聞其聲,巨木將傾誰還其生。快快救之我呼誰應?!?000年時,中國所有的村落是370萬個,十年之后的2010年,還剩下261萬個,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是古村落誰也不知道。這是整個中國文化粗鄙化的最大表現。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再不抓住,就沒有機會了”馮驥才說。
在今年的兩會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馮驥才建議立法保護古村落。去年的兩會,馮驥才就建議保護古村落國家要有所作為,他的建議得到了關注,國務院去年給傳統村落撥款,由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和財政局建立了一個傳統村落保護的項目。馮驥才帶領專家組對中國的所有村落進行了田野考察。
在馮驥才的心中,古村落的價值不比長城小。2001年,馮驥才當選中國民協主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選擇了山西榆次的后溝村作為調查的對象,為的是形成古村落的保護標準。就在調查結束的時候,有一件事讓馮驥才至今難忘?!霸谖覝蕚潆x開的時候,來了幾位村里的大娘,每人提著一個裝滿棗的籃子,大娘們拼命往我口袋里塞。同行的一個人說了一句話,讓我很感動。他說,你做的這件事是給老百姓做好事,老百姓是不會忘記你的?!瘪T驥才回憶說。
之所以啟動為古村落建檔的項目,是因為馮驥才認為,我們的村落沒有村落歷史?!氨热缟轿髯罱橇艘粋€澤州的村子,就是陳廷敬,《康熙字典》作者那個村子,那個村子也沒有村落史,就是村民一點記憶,但是大量的,沒有考證、沒有調查的那些村落,實際上就是扔在那里的,沒有人管。”
留住了古村落,就留住了鄉愁?!俺擎偦娇欤迓渚拖У迷娇臁S巫觽冞~出鄉村到大城市尋找新的生活,留在家鄉的老人們也逐漸跟著孩子移居大城市。相反,鄉村的商業建設項目卻沒有隨著人流的離去而減少。駕車到二三線城市的村落里看看,到處是空置的房地產,滿眼是賣房廣告。當年那片綠油油的田野,新鮮的空氣,早已不復存在。這樣的故鄉,該怎么安放我們的鄉愁?”馮驥才說。
心與四時通
馮先生曾寫過一段自畫像,稱自己“站沒站相,做沒坐相,吃沒吃相,頭發亂七八糟,衣扣經??坼e,襪子經常穿反”,這或許是他的家居形象,反正,公眾場合中的馮驥才只要一出現,就會迅速成為圓心,不是因為他個子高,琢磨其中的原因,也只能說是他內外兼具的人格魅力
他1米92的身高,普通身材的人站在身邊與其交流,難免要仰視,但這種仰視并無心理上的壓力。畫家韓美林個子不高,但很喜歡和馮驥才站在一起,因為們二人早已達成一個共識——靈魂不能下跪。而他自從事文化遺產保護以來,許多多年的好友都常常為他感到高興自豪,同時也惋惜心疼
都說巨人難免孤單,馮驥才從來沒讓人覺得難以親近。他能與國家領導人共商國是,也能盤坐在農村的土炕上和民間藝人一起剪紙,他在生活中扮演著各種角色,每個角色都是主角,但從來不會讓周遭的每一個人覺得自己在他身邊微不足道
馮驥才在一次送別自己即將畢業的研究生時,送上了一句話——生活并不是順理成章。話很樸實,卻十分受用。與如今非凡的人生成果相比,生活給予他的感悟和哲理似乎更能成就今天的馮驥才,他有詩云:“人在天地中,心與四時通”
幾年前,文學評論家陳思和在參觀完坐落在天津大學的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后說:“對于這個人,我們不知道的比知道的要多得多?!?寫作,繪畫,文化遺產保護,教育。馮驥才以一己之力做著四件大事,但他卻很舉重若輕地說:“我可沒鬧累,沒說拉不動了。因為這四件事皆是我的最愛,或非做不可,或必須承擔。”
作者簡介:馮驥才,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民間文藝家,畫家,大力推動了很多民間文化保護宣傳工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牡丹江晨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