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古村落的“文藝復興”

[ 作者:程天賜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7-20 錄入:吳玲香 ]

這是一個城市人尋夢田園,鄉村也在尋找新的發展可能性的年代。

奇跡隨著古村文創而誕生——

80歲的農婦參加油畫培訓后,青春煥發,文化創富,成為網紅。貧困戶、殘疾人通過參與文創,就地轉型為農民畫家或農民創客,擁有自己的藝術工作室,過上了自信體面的生活。

曾經人去樓空、韶華不再的古村落,一時間群賢畢至,蓬蓽生輝,由文化創意引領成為時尚之鄉、新生活方式的策源地。溪聲伴月,田園野趣,淳樸鄉親,古老戲曲,雜以外來新村民開設的書吧、咖啡屋、美術館、音樂沙龍、文創民宿,以及前來研學旅游、畫畫寫生、休閑度假的絡繹客流,古村落迎來多年未有之繁華!

近年來,地處閩東深山區的福建省屏南縣立足古村落集群優勢,引進扶持“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教學,植入傳統村落,發展村落文創產業,引來大量外來的藝術家入駐古村,形成新業態、新生活方式,探索走出“黨委政府+藝術家+農民+古村落+互聯網”的鄉村復興之路。村莊熱鬧了,村民回歸了,一度凋敝的村落在文創引擎下煥發新的生機。

一群被藝術改變命運的農民

作為屏南傳統村落文創產業總策劃,林正碌和他的團隊是屏南縣首批引進的文創人才。2015年4月,林正碌團隊率先在甘棠鄉漈下村建立文創試點,為村民免費提供油畫教學。上至八旬老嫗,下至七歲孩童,油畫創作蔚然成風。村民真誠質樸的作品,通過微信朋友圈和慕名而來的游客賣向世界各地。

“人人都是藝術家”是林正碌獨特的藝術觀。他主張跳過素描學習,從心理學入手,引導人們觀察世界、開啟繪畫,想畫什么就畫什么,喜歡什么就畫什么,想怎么畫就怎么畫;只要把畫布填滿,就算完成了作品。這顛覆了藝術學院派單一的造型語言手段。

“只要七天,讓零基礎的人變成畫家?!绷终盗钊穗y以置信地做到了。在當地培育了殘疾人沈明輝、楊發旺、薛美蘭、陳秀瓊,村民甘玉彤、高金美、黃余清、陳祥李等一批農民畫家典型。

畫畫,讓這些村民對平日里熟視無睹的生活,換了一種觀察的角度,多了一層特別的情感。這種情感的表達,在專業畫家的眼里顯得純粹且珍貴。

前不久,短視頻《“油畫大師”——高奶奶》火爆網絡,主人公就是84歲的漈下村民高金美。當初林正碌開始教村民繪畫時,她還不好意思參與。高金美說:“前年農歷三月,我又去看他們畫畫。林老師見到我,就問‘您要不要學???’我連忙搖頭,哎喲,我怎么能學得來,從小沒讀過書,不識字,畫畫,多難的事情啊?!?/p>

但是,在林老師的不斷“慫恿”下,高奶奶還是忐忑地坐在了畫布前,畫下了自己有生以來的第一筆油畫。

“剛開始我還害羞,只敢偷偷躲在家里畫。”而現在,她每天早晨七八點就會來到雨廊畫畫,在外人面前也淡定自如,一畫就是一整天。“我想畫什么就畫什么,也沒有參考。就是畫得開心嘛?!?/p>

老人學會了在自己的畫作上簽名,還學會了普通話,能用普通話與游客交流。她的畫作取材家鄉、色彩熱烈、風格率性質樸,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昂芏喈嫸际潜煌饷鎭硗娴娜速I去,有400元的,也有200元的?!备吣棠桃延幸话俣喾嫵鍪?。“我無所謂畫賣不賣得出去,賣掉了,開心;賣不出去,就自己留著看,也開心?!爆F在的她像孩子一樣,對生活充滿了新鮮感,對萬物都充滿了熱情。

公益藝術教育讓當地殘障人士獲得了新生。飽受腦癱病癥之苦、曾做過流浪兒的楊發旺跟隨林正碌學習畫畫后,如今不但畫得一手好畫,還學會了通過微信聊天、朋友圈等進行宣傳、售賣、收款、發快遞,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

90后的沈明輝患有侏儒癥,開始畫畫之前,他以賣氣球為生。2015年11月,通過殘聯介紹,他開始在雙溪鎮安泰藝術城學習油畫。內心充滿興奮和好奇的他畫下了自己的處女作——《遠山》。他感到,繪畫其實并沒有那么難,“只要你愿意一直去畫?!彼诶L畫中探尋自己:“一張畫就是你的那個世界。你想要怎么去創造,怎么讓它變得更美好,這就是你的選擇?!?/p>

經過學習和練習,沈明輝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風格。他擅長用規則、細小的彩點展現物體形象,畫出想象的精彩與厚重。2017年他的作品還參加了法國里昂雙年展。

林正碌說,文創產業的先進性在于,它能夠讓看似落后的地方、弱勢的群體變成有作為,樹立起文化自信。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藝術教育,使生命的可能性尤其是創造力和人文情懷得以綻放。

漈下村半年的試點,村民從質疑、觀望到積極參與、主動作為。他們開始擁抱互聯網,開拓了視野,增加了收入,有的整修古宅,開設了藝術空間。周邊及全國各地地尋求藝術夢想的人們聞風而至。這讓文創激活古村、藝術喚醒鄉土成為可能。

屏南縣持續發力推動,在距離5A級風景名勝區白水洋5公里的雙溪鎮設立文化創意基地——安泰藝術城,為“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教育項目搭建起更廣闊的舞臺。目前,已接待國內外駐學人員2萬多人。上萬名畫友到各村落體驗。全縣開起了60多家農民畫廊和50多家鄉村文創民宿。

一套文創改變鄉村的“組合拳”

屏南縣山奇水秀,擁有中國傳統村落15個,省級傳統村落20多個,其中3個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村,6個為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境內現存古廊橋56座;四平戲、平講戲、木拱廊橋建造技藝、紅曲米酒釀造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豐富多彩。然而,隨著大量農村人口外出務工、經商、求學,“空心村”不斷涌現。距屏南縣城40公里的熙嶺鄉龍潭村就是一個縮影。兩年前,這個戶籍人口1400人的行政村僅剩不足200人常住。當地的學校辦不起來了,古村民居逐漸衰敗廢棄。

2017年5月,龍潭村文創助推鄉村復興項目打出了一套“組合拳”:開展村民藝術普及教育,同時修繕古村,引進外來精英。

“這三個組合拳聯合起來,就可以在這么偏僻的地方形成一個世界性的文化‘硅谷’、優質生活社區,使美麗宜居古村成為優越于城市的新的創業空間?!绷终嫡f。

龍潭村首批選送了30多位“文創種子”到雙溪古鎮安泰藝術城接受“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教學。在學會畫畫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學會與外來人的相處與溝通。

如今,村里受過繪畫培訓的村民有近百人。在龍潭村新落成的藝術教育中心,每天下午繪畫大廳總是擠滿了人,在畫布上展示家鄉的美成為不少村民的習慣。以藝術創作為紐帶,新老村民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

實施鄉村提升工程。將古村落房屋重新裝修設計、接入水電、加固危房。著手建設公益美術館、非遺博物館、音樂廳、文化服務中心、休閑廣場等文化設施。進行環境整治。村里修起了木長廊,長廊兩側掛上紅燈籠。以鄉村提升工程吸引人。

創新投融資機制。引進外面的人來認領古民居,出資修復房子。實行由村委會與古民居戶主簽訂15年期限租賃合同,“文創移民”再與村委會簽訂租賃合同;由“文創移民”出資,村委會代租代建的模式,破解傳統村落“?!迸c“用”難題。這一創新機制讓外來人可以放心常駐。

復辦龍潭小學。教育是鄉村的希望,唯有教育的興盛,才有鄉村的明天。2017年秋,龍潭小學復辦了多個年級,從原有1名老師2個班6名學生,到現有9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教老師5個班28名學生,北京、浙江、武漢等地多名學生轉學到龍潭。村小的復辦,對“文創移民”和本地村民來說都是“定心丸”,切實解決了他們的實際需要。

沉寂多年的龍潭古村,又響起鋸木頭、鑿大梁的木工活的聲音。幾十名工匠加班加點,建雨廊、修古厝……村支書陳教弟忙得沒時間接受采訪,他說,最多時,村里有40多處工地同時開工,需要他來安排調度人工。

古村改造、整修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采用本地材料和工藝。走心的設計,讓每幢老宅傳統而又靈動。充足的采光、通透的空間、時尚的燈具賦予老宅重生般的朝氣蓬勃。每幢老屋都成為了一件作品,成為人人“爭搶”的對象。

而龍潭村也在規劃著她的未來,有選擇地接受中青年“新村民”。他們開始珍惜有限的寶貴資源,明白第一批的外來“文創新村民”直接影響著龍潭的未來。在雙向選擇中,來自上海、北京、深圳、江西、湖北、香港等地的數十位藝術家、創客入駐龍潭,開起了咖啡屋、酒吧、書屋、設計室、藝術空間、文創民宿、少兒游學培訓基地等。

因為文創,古村被賦予新的文化功能和價值,吸引國內外文化藝術愛好者前來學習藝術創作并感受傳統文化,帶動古村新的體驗旅游。原先外出的村民開始回流,辦起農家樂,種植有機蔬菜水果,恢復四平戲劇團等。龍潭村人氣漸旺,從文創前不足200人到現在的450余人。

一種新生活方式的拓展體驗

來自江西的曾偉,一直在尋找夢中的桃花源,他第一眼見到龍潭村,就確定了這里是他想要找的感覺。“這里的溪水接近上游源頭,民居極富特色,古畫般的感覺竟然在人居環境中出現。”曾偉租下一幢100多年歷史的老房子,改造成以讀書為主題的自用+分享的生活空間——龍潭“隨喜書屋”。平臺上開展讀書、品茶、觀影、音樂會、詩歌朗誦、本地文化主題分享會等活動,提供有品質的生活方式引導。

曾偉在朋友圈展示分享這種別樣的優質生活方式,開發出的文創產品也成為其生活方式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分享生活方式中隨之推銷出去。去年冬天,他看到村邊滿樹的柿子無人采摘,便向村民定購柿子干,并親自參與,分享采摘、制作過程,實現銷售1000多斤。他還將龍潭黃酒等農特產品源源不斷往外推銷。如今他和村民們成了好朋友,附近的村民每天也會到這位新移民的家里喝茶、看書、聽音樂、一起唱四平戲。

曾偉的同鄉胡文亮的“靜軒文化藝術空間”也已對外開放,成為龍潭一景。這里將作為高端人才駐留、創作,小朋友游學、接受自然教育、審美培養的平臺。

Jack是香港建筑設計師,龍潭貪生咖啡屋的主人。他原本計劃和朋友在上海開設第二家公司,但是沒想到被龍潭村改變了計劃,一行五人,成為了龍潭村的第一批“新村民”?!拔沂侨ツ陙砥聊险遗笥训臅r候被龍潭的美景吸引,就決定留下來?!盝ack說,當時他一口氣租下了兩棟古屋,一幢用于咖啡屋經營,一幢用作自住和工作室——“在這里做設計,發給客戶,效果是一樣的?!逼拮有魟t在龍潭小學支教。夫妻倆就這樣在龍潭安了家,開始了古村生活。

何素珍從北京來到龍潭村,投資30多萬元將已經廢棄十年的龍潭村17號老院落,改造成很有品位的文創民宿——“悠然之家”。

她和村民一起從零基礎開始學習油畫,邊畫畫邊經營民宿,在龍潭過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問她為什么不住北京的別墅,而是住到了屏南鄉下的民居?她說,北京的別墅是封閉的,而這里是開放的,鄰里之間是連接的?,F在她接觸的圈子跟以前完全不一樣。

在龍潭,像他們這樣的人被稱為“新村民”。他們大多在城市里有自己的事業和優越的生活條件,但他們樂于追逐藝術夢想,拓展新的生活可能性。他們往來城市和農村之間,尊重山里的風俗,和村民彼此和諧相處,感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份悠然自得,也從鄉間汲取藝術創作的靈感和底氣。

音樂人王右,創作了100多首吟詠龍潭風土人情和古村生活的俳句,結集《龍潭詩札》。

來自上海的“90后”支教老師高蓉蓉,業余時間創作了一系列古村題材的卡通漫畫——一位時尚的姑娘出現在古村的各個景點:水車旁、廊橋邊、房子中、院子里。她將攝影與漫畫融合,虛擬和寫實結合,時尚跟鄉土相映成趣,產生神奇的視覺效果。其中一幅作品畫的是一位穿著粉紅色連衣裙微笑著的女孩倚靠在古宅斑駁的石墻邊,調皮地探出頭來,好像正在玩捉迷藏。

這組卡通作品上傳到微博后獲得了數十萬的瀏覽量。一位在外打拼的村民看到后驚喜地留言:“這是我的老家嗎?好詩意?。 备呷厝卣f:“古村并不落后,漫畫也是古村的新生活方式之一。很高興大家能通過我的作品了解古村的美?!?/p>

盡管遠離城市,高蓉蓉覺得村里的生活充滿了活力,因為大多數新村民都是年輕人,多才多藝,除了觀點碰撞,音樂人還會定期在清吧里現場表演。

同樣愛畫畫的泉州姑娘張小燕說:“扎根龍潭的新村民來自五湖四海,有詩人、作家、音樂家、設計師……如果說來的都是藝術家,那么用這三個字來形容龍潭老村民也是恰到好處:唱戲、釀酒、木工、竹編、畫畫……在這里,人人都是藝術家。”

村文書陳子瓣說,以前村里一到夜晚就比較冷清,現在晚上燈火通明。

陳子瓣的兒子陳忠業也有同感:“村里404人的微信大群每天都非常活躍。有時候,我晚上熬到很晚,看傳到群里的村里視頻。”陳忠業是一名在福州工作的平面設計師??吹酱謇镞@么大的變化,他非常激動。他和同在福州工作的發小,都在考慮回鄉創業?!艾F在這么多藝術家過來了,家鄉以后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p>

文創復興古村落帶來的啟示

以文化創意帶動鄉村發展的模式已在屏南縣的多點推廣。

屏南縣相繼出臺《屏南縣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文藝精品扶持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每年安排專項預算資金1000萬元,用于文創產業引導、扶持和孵化,推動文創人才和企業集聚。

一粒?!拔膭摲N子”催生出鄉村嬗變的新氣象;一個個古村拂去蒙塵,重放異彩。

在田園詩境的廈地村,著名藝術批評家程美信牽頭實施“人人都是電影家”公益教學,開展電影培訓、古村攝影、寫生等活動。廈地古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影像創作基地。

在有竹編傳統的前洋村,復旦大學張勇教授團隊修繕恢復古民居,開辟竹編、陶瓷博物館,邀請印尼、美國的竹編藝術家與村民共同創作大型竹編裝置藝術品,推動竹藝復興,打造“竹韻前洋”。

在木拱廊橋著稱的棠口村,中國美術學院在此設立社會實踐基地;天津泰達文創團隊利用老建筑創辦藝術館和培訓基地,并爭取到國家文化力科技創新生態園項目落地。

四坪村、芳院村等古村落也通過“高位嫁接”引入文創團隊、專家,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業態……

在引進人才團隊的村落駐創活動和公益情懷影響下,一批外地高素質的志愿服務團隊、志愿者也涌向屏南鄉村,或參與策劃文化節、民俗體驗活動,或到村級教學點開展支教,或致力于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屏南鄉村振興眾人拾柴火焰高。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初步形成了‘黨委政府+藝術家+古村+村民+互聯網’的格局,十幾個村形成不同的業態,用文化創意轉化到文化創收,從而實現文化創業,最終是文化創富來助推我們的鄉村振興。去年屏南縣接待鄉村游游客405.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2.1億元,分別比前年增長21.6%、31.7%。”屏南縣政協主席、屏南縣傳統村落文創產業發展項目指揮部第一副指揮長周芬芳說。

2017年9月,屏南縣摘得“中國傳統村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示范縣”殊榮。

屏南縣傳統村落文創產業風生水起的實踐,帶給人們思考和啟示:

在互聯網、電商、物流和自媒體發達的新經濟時代,傳統地緣優勢被突破。不論身處哪里,都能第一時間獲得信息或輸出自己創造的價值,大家是同步的。廣大農村在新經濟面前,和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鄉村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文化創意產業是創造“精神性的滿足和有趣的打動”的文化經濟。隨著農業功能、鄉村價值的再發現,深厚人文底蘊的傳統村落成為文創的熱土,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安逸的生活方式的空間。

以文化創意來發展偏遠山區的新經濟,實現鄉村振興,其本質就是做好兩種“激活”:一是每個人的個體價值被激活。包括激活農民的個性、情懷和創造力,讓農民創造、生產出充滿個性與人文情懷的藝術產品和土特產品,并懂得利用自媒體營銷;二是偏僻地區的地理價值被激活。通過藝術家的眼睛發現被忽視的鄉村人文遺產和自然生態的價值,吸引更多城市精英來古村創業、樂享新的生活方式,也通過藝術家的思維開闊了村民的發展思路,讓村民看到希望,共同發展。

當鄉村也可以“活”出精彩,當人與家園都是寶貴財富的時候,人們就樂于往鄉村跑。這樣,美麗鄉村就能夠成為優越于城市的新的創業空間,成為新生活方式的容器。當人們在這里生活、工作、休閑、創造相統一時,內心自由、充實、愉悅,就一定會創造出新的價值,拓展出更多的可能性。

屏南的文創實踐,為鄉村的繁榮復興提供了一個樣本,值得廣大鄉村建設者學習、借鑒,因地制宜,設計各地鄉村振興的實踐策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8-07-1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久久麻豆 | 亚洲成a人v在线观看 | 日本淑妇性爱视频 | 丝袜制服欧洲亚洲中文 | 亚洲另类久久久精品 | 制服丝袜国产日韩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