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沒有貧困的未來,必須消除貧困代際傳遞,把發展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1月5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在第六屆反貧困與兒童早期發展國際研討會上表示。
消除貧困代際傳遞意義重大
消除貧困代際傳遞是全球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近年來,我國在認識上對發展教育、消除貧困代際傳遞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韓俊指出,我國在制定國家反貧困政策的過程中,把消除貧困代際傳遞作為重要目標。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正式發布,對未來五年脫貧攻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為了更好地實施這個戰略,今年6月份又公布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現在,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村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萬減少到2017年的3046萬,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至3.1%,貧困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擺脫貧困貴在拔窮根,貴在打破貧困的惡性循環。”韓俊表示,對很多貧困家庭而言,由于世世代代受教育的程度比較低,缺乏必要的勞動技能,很容易陷入貧困陷阱,享受不到公平和有質量的教育,這是貧困代際傳遞的主要原因。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必須促進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的公平促進社會公平公正,促進真正實現有質量的、可持續的減貧。
消除貧困代際傳遞成效顯著
韓俊表示,近年來,我國在消除貧困代際傳遞和提升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一是貧困地區教育的基礎設施薄弱、辦學條件差、師資隊伍不穩定的問題得到了有效改善。2017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16歲以上家庭成員均未完成初中教育的比重由2012年的18.2%下降至15.2%,下降了3個百分點。84.7%的農戶所在自然村上幼兒園便利,88%上小學便利,分別較2013年提高17.1和10個百分點。
二是通過大力發展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特別是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了貧困地區人口素質和就業能力,貧困地區發展的“造血機制”基本構建,貧困代際傳遞的路徑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通過加大高校招生傾斜力度,建立保障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高等教育入學機會,讓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可以上大學,甚至上好的大學。
四是通過健全涵蓋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普通高中、職業高中、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從制度上保證每一個貧困家庭的學生不因家庭困難而失學、輟學,有效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的鏈條。
與此同時,韓俊認為,從整體上看,我國各類教育資源區域分配不均勻,農村基礎教育水平還較為落后,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還不夠高,學前教育在農村地區還是突出薄弱環節,貧困地區教育設施條件較差、經費投入不足、師資力量弱等問題仍有待解決。
四大措施消除貧困代際傳遞
“消除貧困代際傳遞,真正實現讓貧困人口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還任重道遠。”韓俊指出,消除貧困代際是一項綜合性工程,需要國家、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在重視程度、資金支持、工作舉措等方面全面提升,具體而言,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牢固樹立教育優先發展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是管長遠的,必須下大力氣抓好。”“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韓俊表示,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攻城拔寨的關鍵階段,扶貧重在扶智,扶智重在扶教育。我們要把教育優先發展的理念作為全社會的共識,并推動全社會積極踐行。
第二,要加快補齊貧困地區的教育短板。韓俊表示,當前,貧困地區還存在很多教育短板,其中,學前教育發展滯后是突出短板。他認為,補齊學前教育短板,一是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二是不斷提升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質量,特別是吸引優秀教師到這些地區任教。三是降低貧困家庭的就學負擔,使更多的農村學前兒童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第三,教育扶貧關鍵是突出精準。要明確幫扶對象,精準制定幫扶政策,堅持“扶智”“扶志”并重。在保證貧困學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貧困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培養貧困學生自立自強的堅毅品格。教育扶貧要精準,必須要促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等均衡有序發展,發揮不同教育模式在教育扶貧中的應有作用。
第四,要堅持動員全社會參與教育扶貧。要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教育扶貧模式,特別是要推廣來自社會組織等非政府組織的創新性實踐和模式。例如,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山村幼兒園項目就是政府和民間組織合作的很好的嘗試。他們讓決策者、全社會對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并促進出臺了國家層面的發展規劃的探索和努力,是很好的創新性實踐。(記者 王晶晶 )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