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體上評價,在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的同時,中國農業的發展同樣面臨著農業持續增長與農產品安全的矛盾趨于加劇、土地規模經營發展與農民利益保護的矛盾趨于加劇、現代農業發展與勞動力老齡化的矛盾趨于加劇、強化農業投入需求增長與現行支持政策效率偏低的矛盾趨于加劇、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提升與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矛盾趨于加劇等五個方面極具挑戰性的矛盾。
現實表明,在新常態背景下,由于內外部條件已經或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必將面臨一系列并非短期、偶然,而是持續存在的新的問題和挑戰。就現實而言,我國農業發展必須實現五大突破:
第一,在實施糧食安全戰略重大調整上實現重大突破。在耕地資源減少和糧食需求增長不可逆轉,以及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揚、人工成本持續攀升的新形勢下,“十三五”期間我國糧食安全壓力必將不斷加大,糧食供求弱平衡和緊平衡將成為常態。在此背景下,以農戶為主的“分散化”糧食安全保障模式將難以為繼,必須因勢利導及時調整糧食安全戰略,其核心任務是以糧食優勢產區為重點,以糧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為主體,主要依靠適度規模的規模優勢和機械化替代人工的成本優勢,實現向區域化的“集中式”糧食安全模式轉換,由此完成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的重大調整。
第二,在全面創新農業經營體系上實現重大突破。在農業老齡化矛盾不斷加劇,小農戶經營的不適應性愈加暴露的背景下,我國必須加快全面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實現對農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性制度支撐。為此,應當重點有三個方面的創新性突破,一是在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基礎上,加快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更穩定和更具規模理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二是通過健全培育體系、建立資格制度和完善支持政策,加大力度培養造就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三是強化政策支持,在充分發揮公益性服務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行市場化,加快建立和完善與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相適應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第三,在多元化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上實現重大突破。“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完成小康建設任務的決勝期,而能否確保農民持續增收則是最為關鍵的重要方面。就實際看,要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目標,必須拓展農民增收渠道,使農民能夠獲得多元化收入來源。一方面,應當更大力度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通過延長產業鏈,拓展新功能,發展新業態,實現一三互動,產村融合,繼續依靠農業產業化深度提升來穩定增加農民的經營性收入。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探索農地抵押融資和有償退出機制,推進農民財產權的資本化進程,穩步提高農民在土地流轉中增值收益的分配比例,在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方面實現重大突破。同時,要特別重視在推進土地規模經營中有效防范對農民的擠出效應,確保其能夠參與分享農業產業升級的收益
第四,在進一步優化農業支持政策體系上實現重大突破。我國農業發展中過度依賴財政資金支持和現有財政支持政策效率偏低的雙重局限性已經充分暴露,過于偏重龍頭企業和對小農戶普惠式優惠的政策支持方式,已經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不適應性。因此,當前必須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的新形勢,及時優化調整農業支持政策,關鍵是要在兩個方面實現突破,一是進一步優化財政投資體制,主要通過制度創新提高支農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強化支農政策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支持力度。二是建立和完善涉農資金整合平臺,構建財政支農項目與多種新型經營主體的對接機制,有效提高財政資金投資效率。
第五,在切實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實現重大突破。就現實看,我國農業增長過度依賴化肥、農藥的格局仍未根本扭轉,農村中大量未加處置的廢棄物、牲畜糞便和生活垃圾帶來的土壤、水體和大氣污染等問題依然嚴重,不僅農業和農村生態環境的紅燈已經全面亮起,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了農民的基本生存,而且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矛盾持續加劇。因此,我國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與農業生態環境壓力加大將構成長期性挑戰,在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基礎上確保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是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
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國必須以顯著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基本目標,全面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重點是要大力拓展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等新的發展路徑,實現保護與利用并重,兼顧保障農業產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優化農村生態功能的多元發展目標,在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社會科學報》總第1507期1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