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調研時強調,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2月12日 新華網)
這一段時間里,供給側改革概念風靡海內外,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講,似乎在接受上還是沒有那種主動性。這種被動意識上的接受,讓我們意識到,供給側改革應該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是一場全民性的運動。更何況,他能實實在在地讓老百姓得到切切實實的實惠。
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研究經濟結構性改革和城市工作。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是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個重要舉措。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由此,供給側改革開始正式被提上了日程。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會議確定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這標示著以市場化為導向、以市場所需供給約束為標準的政府改革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有人疑問,這本就是政府改革的內容,改革的質量到底能讓老百姓享受到多少實惠?或許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實例來剖析。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增速放緩,呈現了一種供需不均的情況,庫存情況嚴重。看似是市場飽和的因素,實質上仍與當前市場經濟調整緩慢、宏觀調控力度和政策有關。在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明確,今年將“分城施策、分類調控”。要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努力提高安置比例;實現公租房貨幣化,通過市場籌集房源,政府給予租金補貼;改進房地產調控方式,促進房地產企業兼并重組。為了保障需求側改革,國家發改委更是制定了1億元非城鎮人口落戶城市的政策,真正解決這些新市民的城鎮戶口問題,同樣,針對這一巨大群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積極推動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的住房體制改革,同樣,還將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推動住房租賃規模化、專業化發展。還有我們廣為關注的醫療保障方面,國務院印發《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這一制度的出臺,打破了城鄉之間看病就醫的差距,更是對于實現人人公平享有基本醫療保障做了重大的制度性承諾。
2016年,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攻堅之年。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部署,各地要圍繞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堅持穩中求進、把握節奏和力度,抓住關鍵點,緊緊圍繞改善民生做文章,真正實現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目標。通過一系列的改革,相信國內的內需增長力必定會日趨成熟,居民消費也會趨向理性,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也會逐漸形成。
(作者地址:河北省臨西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