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熱點話題 > 農業供給側

供給側改革:糧食流通走出窘境必由之路

[ 作者:沈家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05 錄入:吳玲香 ]

三農直通車綜合報道:縱觀當前糧食市場形勢,糧食流通行業步履維艱:除了糧食庫存高企、市場低迷等現實問題,基層收儲庫點更是陷入“收不進”“賣不出”的尷尬境地。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偶然,深入分析原因、找出有效對策、探尋今后一段時間行業發展方向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

供需兩側結構偏差制約糧食流通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糧食產量較需求量仍有400~500億斤的缺口,去年我國糧食進口量接近2500億斤,創歷史新高,除填平缺口外還多出2000多億斤,導致國內糧食形成了一些無效庫存。所以,我國的糧食并不是單純的數量多了,而是結構性有多有缺。

從糧食質量來看,我國糧食生產方式較為粗放,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主要追求單產增加,化肥、農藥使用量大,導致糧食高成本、低品質;從糧食產品來看,我國對糧食的精深加工不夠,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傳統的食品、飼料 等行業,對醫藥、化工等附加值高的行業涉及不多,導致消費者可選擇的產品種類較少,糧食增值程度較低。

總之,糧食供給的數量、質量、品種與需求不匹配導致大量糧食產品滯留在流通環節,直接表現為糧食購銷不暢、庫存積壓、消化困難,糧食流通市場缺乏活力。

走出窘境的必由之路

糧食產業發展矛盾突出,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筆者以為,推進糧食供給側改革,就是要推進糧食供給由數量增長為主轉為數量、質量、效益并重,從基層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角度,就是要充分發揮糧食流通連接糧食生產和消費的紐帶和調節作用。

調結構——優化品種暢通銷路。

市場是檢驗產品的唯一標準。可通過加強糧食生產者與經營者、消費者之間聯系,采集、發布市場需求量大的糧食品種信息,推廣訂單收購等方式,合理引導市場預期,促進糧食生產者調整種植結構,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賣糧難”。

去庫存——拓寬糧源消化渠道。

可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加強產銷銜接,搭建合作平臺,促進糧源向銷區合理流動;二是督促地方國有糧企主動聯系糧食加工、轉化企業,通過定向拍賣努力化解托市糧庫存;三是通過招引外地糧企、引入社會資本合資建廠、庫廠聯營、合作經營等方式,提高轄區糧食加工轉化能力,變慣于糧食儲藏為慣于糧食加工,加快糧源就地加工轉化,將優質糧源轉化為優質產品。

降成本——提高糧食流通效率。

例如,通過統籌設立糧食收購網點,優化糧食倉儲物流布局,降低糧食物流成本;通過加強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引 進先進適用的糧食收儲設備,推廣應用科學儲糧、綠色儲糧等新技術,提高作業效率、減少糧食損耗,降低糧食收儲成本;通過推進智慧糧庫建設,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等。

補短板——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可以通過延伸產業鏈,提高糧食種植收益;通過培育壯大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規劃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的糧食品牌,加強網絡營銷,提高糧食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通過加大主食產業化推進力度,實現糧食產品的系列化、多元化,提高糧食產品附加值。

守底線——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守住“售糧農民賣得掉”“吃糧市民買得到”兩條底線,始終是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根本職責。基層糧食部門要加強糧食調控和監測預警,嚴格落實并管好地方糧食儲備;健全糧食應急保供體系,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深化地方國有糧企改革,為執行國家糧食購銷政策、筑牢調控物質基礎提供可靠載體。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糧油市場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性色免费视频福利 |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在线看 | 亚洲第一天堂国产丝袜熟女 | 伊人久久大线蕉香港三级 | 日本亚洲国产999 | 可以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