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深圳上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會上,“牙簽能否做大、中、小三種型號?”、“新衣服袖子,是否不用再讓裁縫修改?”“做牙簽”、“改袖子”引起廣泛的熱議。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相比于國內其他城市,較早的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但同時也率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獲得了可圈可點的數據。據統計:在今年上半年,深圳GDP高達8608.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38.2億元,增長7.5%;新興產業增加值3439.26億元,增長12.1%。經濟發展速度高于全省、全國的增速,贏得“十三五”開局紅。(人民網,2016年8月10日)
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針對當前國內的經濟新常態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戰略,主要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在面對新時期、新形勢下的新挑戰,深圳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出一系列創新性、突破性的措施,精準發力,爭當新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排頭兵”、“領頭羊”。
始終堅持創新發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是居于首位。深圳也始終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水平決定供給的能力、創新驅動帶來新供給、創新驅動釋放新需求、創新驅動開辟新市場……創新能夠將供給與需求這一對矛盾體實現動態的“平衡”,能夠將市場作為生產發展、結構調整的“指南針”。
積極推進產業轉型。新形勢、新局勢沒有給以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業留下一口喘息的機會,尤其是通過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加快產業結構的轉變迫在眉睫,是贏得新時期下率先發展的唯一出路。深圳首先將一些老舊工業園“改頭換面”,使其成為以信息技術研發為核心的高端產業園,再重點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好規劃。產業的轉變為深圳的快速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
重點完善保障制度。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人才又是創新的根本。如何留住人才,發揮人才優勢,保持高水平的創新能力?深圳一是積極推進高校建設,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二是多舉措保障人才的安居,為應對當前高房價的難題,幾十萬套的保障房已將籌建。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潮中,唯有始終堅持創新發展、積極推進產業轉型、重點完善保障制度,才能贏得新優勢、大發展,成為“排頭兵”、“領頭羊”。
作者單位:北川環保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