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湖南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對于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補齊縣域經濟短板,實現農業提質增效,推動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深入調查湖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探討農村電商發展思路和前景,提出通過發展農村電商推動湖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對策建議。
一、農村電商發展將為農業供給側改革“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目前湖南農業發展存在諸多矛盾和難題,主要在供給側方面。農產品雖然庫存積壓嚴重,但有效供給不足,且以中低端供給為主,無法滿足多樣化、精致化、個性化的市場需求,加上農業基礎設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低、規模效應不足、質量安全等問題凸顯,湖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從兩個方面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去庫存”,推動農產品“觸網”營銷,如2015年多家電商企業合力推進“炎陵黃桃”網銷,兩個月內銷售700萬斤;二是“降成本”,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推動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經營,推動物流和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降低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成本,將農村、農民同廣大的國內甚至國際市場直接聯系起來;三是“補短板”,通過向農村地區注入新鮮的消費方式、發展理念、產品思維和運營管理理念,激發創新創業活力,讓更多的主體發展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以電子商務發展激發農村生產活力。
二、湖南農村電商發展起步晚但發展勢頭較好
湖南農村電商發展總體尚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態勢較好:一是農村和農產品交易規模持續擴大,農村和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由2014年的600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約1000億元,同比增長66.6%,在淘寶網(含天貓)平臺上2014年湖南農產品銷售額排名全國第11位。二是電商平臺及運營模式多樣并存,產生了線上運營與線下銷售相結合、B2B信息發布和交易相結合、電視購物和網上自建平臺相結合等多樣化的運營模式。三是縣域電子商務典型示范初見成效,湖南省8個縣市進入了2015年商務部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范圍,評選認定了11個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8個國家級示范縣已建成和正在籌建的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11個、縣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17個、村鎮電商服務站點1113個,累計發展電商網民215710人,新增網店4605個,開展培訓242次,累計培訓26602人,農產品網絡銷售額14.53億元,工業品網絡銷售額30.52億元。四是市場力量有效參與,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大型電商開始在湖南加速農村市場的渠道下沉,永州所有縣、區同步整體推進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京東商城部署“京東幫”縣級服務站,市場力量加速搶占農村市場。五是電商發展助力脫貧攻堅。據阿里巴巴發布的《2015年中國縣域電子商務報告》顯示,湖南省婁底新化縣進入2015年電商消貧十佳縣市,該縣年活躍網店大于500個,年銷售額大于一億元,有力地推動了該縣脫貧步伐。
三、制約湖南農村電商發展的六大關鍵
一是缺少農村電子商務專項規劃。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湘政辦發[2013]67號)和《湖南省電子商務發展規劃(2014-2020年)》(湘政辦發[2014]57號),但沒有具體的農村電商或農產品電商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農村電商工作沒有形成部門合力,商務流通歸口商務廳,農產品生產與農村經濟管理歸口農委,而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歸口經信委,存在各舉一面旗、多頭發力、無序發展的現象。二是全省農村電商發展沒有形成集聚效應。2014年和2015年,農村和農產品電子商務只占全省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的23%,農村電商整體實力有待加強。據阿里巴巴發布的《2015年中國縣域電子商務報告》顯示,“中國大眾電商創業最活躍的50個縣”和“中國大眾網購消費最活躍的50個縣”里,湖南都無一上榜,而浙江省分別有24和19個縣進入前50名,湖南在農村電商發展上沒有形成集聚效應。三是農村產業發展較落后。目前湖南農村電商在推進“農產品進城”方面并不盡如人意,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特色化程度較低,知名農產品品牌少,農產品網上銷售意識薄弱,電商產品多為單一且低端的初級農產品,季節性強,缺少市場競爭力。四是電商人才嚴重不足。缺乏專業的農業電子商務人才,最缺運營推廣、美工設計、數據分析三類人才。電商人才多往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聚集,縣域一級很難招聘到專業的電商人才。五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倉儲物流配套缺乏,冷鏈物流發展緩慢,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沒解決。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村互聯網存在入戶率較低、農民上網費用高、傳輸速度慢、終端設備少等問題。六是“觸網”意識不夠。個別地區對農村電子商務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將其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農民“觸網”意識薄弱,沒有形成網購的意識和習慣,也沒有將農產品上網銷售的眼光。部分農民缺乏誠信意識,導致產品提供的可持續性較低。
四、推動湖南農村電商發展的六大對策建議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大眾創業的基本思路,堅持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平臺等的主體地位,發揮政府統籌規劃、政策導向、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推動和扶持作用,充分發動廣大的農村群眾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市場、政府、民眾三者的良性互動,共同推動農村電商的發展,走出一條符合省情、民情的電商之路。
1.制定農村電商發展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農村電商的發展必定經歷“草根創業、野蠻生長”到“產業聚集、品牌建設”到“平臺效應、全面開花”的過程,建議省委、省政府發揮政府統籌規劃、政策導向作用,確定農村電子商務作為縣域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將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推進精準扶貧、實現全面小康的戰略布局,科學制定農村電商產業五年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確立階段性發展目標和重點工程,出臺加快發展農村電商的扶持政策,尤其是明確各部門的角色定位,理順關系,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以縣為單位,確定地區產業發展方向和具體實施辦法,引導區域聯動、產業集聚、錯位發展。
2.繼續推進農村電商典型示范行動。一是繼續推進典型示范建設。整合精準扶貧、特色鄉鎮、美麗鄉村、全域旅游等專項資金,繼續遴選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以點帶面促進農村電商發展,逐步建設一批特點鮮明、優勢突出的電子商務示范縣。鼓勵縣市積極申報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縣。近期著名的農村電商發展八大模式中,陜西省武功縣依靠“鐵工機”(鐵路、公路、機場)的交通區位優勢,走“西北買,賣全國”的“集散地+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甘肅省成縣以農產品“成縣核桃”打響品牌,縣委書記帶頭用微信、微博等工具進行營銷;浙江遂昌通過發展“網店服務中心”,整合可售貨源、組織網絡分銷商群(以當地網商為主)、統一倉儲及發貨服務等都值得借鑒。鼓勵本省各縣市主體根據自身發展現狀和突出優勢,走出適合自身發展的典型道路。二是重點支持農產品電商平臺建設。搭建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和眾創空間,在條件成熟的地區建設電子商務園區,形成創新突出、特色明顯、產業鏈清晰、體系完善的電子商務聚集區,為電子商務創業人員提供場地支持和創業孵化服務。三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以項目主導投資,著力落實項目建設、強化要素保障,給予電子商務創業者資金補貼、稅收減免及創業貸款。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村電商發展,尤其是阿里、京東、蘇寧等大型電商企業下沉運營網絡,構建城-縣-鄉-村的供應鏈和消費鏈。
3.推動特色農產品互聯網化。一是以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為重點重構農村產業鏈。以規模化推動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以標準化推動農產品質量提升,以品牌化打造縣域特色產品。專注產品情懷,賦予農產品以食用價值以外的生活情懷和精神力量,例如“褚橙”不僅僅是橙子,而是褚時健艱難困苦、不屈不饒的人生情懷的代名詞;提高產品趣味,從產品的名稱、包裝、文案、推廣等尋找能吸引網民眼球的亮點,讓產品營銷深入人心、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二是培育壯大電商龍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電商化,支持傳統企業利用第三方電商平臺或代運營方式進軍電子商務。鼓勵企業通過電商思維及技術手段優化、整合企業的生產制造體系、上下游供應鏈體系、產品定制服務,結合企業自身資源及條件進行相應創新。引導組建電子商務行業協會,增強行業凝聚力。集中力量,在全省打造2-3家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農村電商龍頭企業,形成示范帶動效應。三是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農產品大數據平臺建設。加快農產品品質檢測和監管體系建設,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和誠信體系,實現“從源頭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整合工商、農委、商業、食藥監、氣象、水利等部門之間的數據資源,建立農產品大數據平臺,繪制實時更新的湖南省農產品產業地圖,動態地圖實時更新湖南省特色農產品產地、產量、生長狀態等。通過數據抓取和商業購買等形式,積極開展農產品大數據的檢測、匯總、挖掘和分析,分析結果面向公眾開放,為電商企業發展提供信息支持。
4.加快培養農村電商專業人才。一是建立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體系。鼓勵商務、農業、勞動部門開展電子商務基礎知識、網購操作、網上開店及技巧等技能培訓;鼓勵專業機構舉辦農村電子商務培訓班,多渠道、多層次培訓農村電子商務從業人員。一方面“走出去”,挑選組織有志于從事電商行業的電商主體赴浙江等地參觀學習;另一方面是“引進來”,市一級大力培育電商主體人才和培訓師資團隊,為有志于了解和從事農村電商的人群提供政策解釋和業務指導;從沿海農村電商發達地區引進專業人才組織培訓,每年安排電子商務專項培訓經費。二是加大定向培養力度。依托職業院校、中專院校,加大電子商務、美工攝影、營銷策劃、物流管理等專業人才培訓力度,向農村定向輸送電商人才。三是依托扶貧工作隊培養農村電商人才。
5.完善農村地區物流配送體系和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一是以梯級轉運為基礎盤活農村現有物流網絡。采用梯級轉運的運輸方式,在縣市建立物流分撥中心,與鄉鎮的郵局、供銷社相連接,再將郵局、供銷社與較大行政村、供銷超市、農資超市、農村集市、班車等相連。通過層層分級,整合現有平臺物流資源,建立縣、鄉、村三級電商物流體系。二是大力支持發展冷鏈物流。優先發展產地集中、產品量大、附加值高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冷鏈物流,參考廣東、海南對冷鏈物流的扶持政策,研究制定農村重點冷鏈物流支持項目專項計劃,為冷鏈物流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農產品進城掃清障礙。三是加快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光纖入村入戶,實現4G網絡全覆蓋,支持農村地區提升帶寬,以鎮帶村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加快固網通信市場和移動通信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寬帶普及率和無線網絡的覆蓋水平。推動移動、聯通、電信在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在基本網絡建設和網絡資費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6.提升“觸網”意識。一是提高領導干部的電商意識。明確農村電子商務對于實現農村產業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村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意義,尤其是提高縣級政府對電子商務的重視程度,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作為重點項目、一把手工程來抓。二是提高廣大農民的“觸網”意識。加大“電子商務”宣傳力度,讓更多的村民了解電商、相信電商。加大電腦基本操作、電子商務知識、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知識等的宣傳和推廣,培養不僅了解農產品特點和市場,還能熟練使用電腦技術,精通電子商務的現代化新型農民。三是構建農村電商誠信體系。加大電商發展過程中誠信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加大契約精神宣傳力度,加快提高廣大農民的誠信意識,構建可持續、可信任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杜絕違背合約、坐地漲價等現象,打造“誠信湘農”。
(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處副主任科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月刊《研究與決策》2016年第十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