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鄭小鳴:互聯網+現代農業亟待突破瓶頸

[ 作者:鄭小鳴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17 錄入:實習編輯 ]

  “互聯網+現代農業”是傳統農業業態的現代升級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趨勢。近年來,“互聯網+現代農業”在湖南悄然興起,在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管理等環節都取得了較大突破,日益成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動力。發展這一新型業態,也還存在許多瓶頸,迫切需要加以重視、突破。

  制約我省“互聯網+現代農業”新型業態發展的主要因素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套滯后。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我省各縣(市、區)建立了村級信息服務站,但還有一些行政村落沒有寬帶連接,有的農戶沒有計算機。農村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也存在“跛腳”現象,一些“淘寶村”脫穎而出,另一些地方卻停滯不前,且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

  農村復合型技術人才缺乏。盡管我省在“新農人”(從狹義上來講,是指以互聯網為工具,從事農業生產、流通、服務的人)以及科技人才下鄉隊伍的擴建上取得了較好成績,但農村復合型技術人員仍供不應求。近年來,在農業生產領域,涉農專業的高等院校畢業生占比較低,現代信息技術專業人才更為稀缺。截至2016年12月,全省農村實用人才占農村勞動力的比重僅為1.6%,農村實用人才中受過中等及以上農業職業教育的比例不足5%,農業科技人才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比例沒有超過50%。

  農產品電商營銷渠道過窄。目前,我省農村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的大多是加工農產品,生鮮農產品如時令水果等的銷售則缺乏一體化的網絡平臺,加上電商平臺、物聯網應用與農業生產的整體合作程度不高,相關信息難以共享。

  管理制度與協調機制缺失。在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農業全產業鏈深度融合的進程中,還存在管理制度和協調機制上的問題:缺乏頂層設計,以明確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新型業態的目標、路線圖、時間表;缺乏相應的規劃及準入標準,使得一些經營主體以跟風的方式低門檻進入;“互聯網+現代農業”新型業態的發展需要農業、企業、金融、電力、水利等多元主體的協同發力,但相關管理部門政令交錯甚至相互沖突,影響了其健康發展。

  推進我省“互聯網+現代農業”新型業態發展的對策建議

  加強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完善偏遠地區寬帶電信服務補償機制,提高寬帶在各個村落的普及率,切實解決寬帶“村村通”問題;建立農業大數據信息共享鏈,形成農業大數據“采集-加工-存儲-處理-分析”的全產業鏈格局;加快推動村落間物流樞紐站場和物流中心建設,完善鄉鎮與各個村落間物流服務站的布局構建。

  加快實施“新農人”培育行動計劃。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發展,人才是關鍵。一方面,要依托我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促進農業科研大協作;另一方面,要通過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建設,構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虛擬網絡教學環境,培育更多具有敏感互聯網意識、豐富管理經驗的“新農人”。應鼓勵“新農人”創辦家庭式農場、農民合作社,引導其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完善現代農業互聯網銷售模式。互聯網企業應著力于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推動實現各類農產品網上快速交易;應政企結合建立農村電商服務中心,提供從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到各種管理及維護的多門類服務;應推行“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新興農產品配送模式,充分發揮網絡平臺“一條龍服務”功能。

  以政策引導推進協同發展。政府職能部門在制定“互聯網+現代農業”相關政策措施時,應充分考慮這一新型產業發展的長遠性,強化政策的穩定性;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方案,實現關鍵領域技術創新;要強化這一新型產業鏈與涉農企業之間的相互促進,理順相關經營主體之間的責任與利益關系,以達到協同發展的目的。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系統工程所副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 2017-07-16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 |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 一级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又黄又爽又色无遮挡国产 | 最新国产资源片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