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田園綜合體與特色小鎮,可以說是當前國家推出的兩大戰略決策。一個是針對農村精壯勞動力外出務工造成空心村,以及城里人最新興起的歸鄉運動、鄉村旅游、田園養生等;另一個是針對都市城市病,即生活擁擠、壓力大、環境差,以及生產生活成本加大、高技術含量和特色產業向城鄉結合地區成本洼地轉移。二者都是解決生產、生活問題,都要注重生態環境的改善,最好都要加點文化和旅游的元素,這就涉及一個生命質量的提高問題。當然不是非加不可。
數字化工程實現了從產品設計到制造過程的高度數字化和互聯,包括設計、生產、物流、市場和銷售等所有環節在內的高度復雜的全生命周期的自動化控制和管理。
不過,在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魏小安看來,技術社會的加速度發展,機械化解決了人類重體力勞動,智能化解決了人類的重復性勞動。但隨著人們閑暇時間的增多,未來對閑暇空間的要求將越來越高、越來越大。未來,休閑空間的選擇將是小鎮第一、城市第二、鄉村第三。它們的主體都是休閑空間,因此,特色小鎮、旅游小鎮、田園綜合體急需探索新型模式、新領域。
生活品質新領域
旅游在公共設施方面的投資改變了環境,小鎮變美麗了,田園綜合體使鄉村變得更加亮麗;提高了文化,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怎樣認識特色小鎮的產業聚集?魏小安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說到底應該形成產業聚集的新領域,包括新產業、新創意和新人才的聚集,如果達不到這種聚集,可能就面臨失敗。產業聚集比較難,一千個小鎮一千個產業聚集。但做產業特色小鎮,就必須符合這一規律。魏小安表示,可能的結果是促在政府上,難在產業上,苦在特色上,倒在房子上,差在文化上,死在市場上。而融入了旅游則會有所不同,特色小鎮加旅游,是所有特色小鎮的共同點,說到底這是消費聚集,多數特色小鎮聚集不了產業,最終是聚集消費,因此稱為“活在旅游”。旅游小鎮會成為休閑度假的新領域,也會成為生活品質的新領域。
旅游小鎮的發展格局,涉及三個領域,一是傳統領域,需要轉型升級;二是新興旅游領域,需要開拓進取;三是泛旅游領域,彰顯未來。同時,這三個領域有三方面的追求:第一是時尚,要求酷;第二是文化,求古;第三是健康,求養。
第一種方式,整體進入全面開放,從“小鎮+旅游”,到“旅游+小鎮”;第二種方式,借助資源,逐步推進,景區帶小鎮格局形成了,山水促小鎮已經形成了標配;第三種方式是放大古村,深化古鎮;第四種方式就是搭車進入,形成配套;第五種方式是綜合格局,提升品質;第六種方式,先站在岸邊,再“趁火打劫”。魏小安解釋道,政府和前期開發商必須有難過的時候,前期基本工作完成后,政策的后續難以跟上,這時候“趁火打劫”進入,則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其中,第一忌諱的是房地產,“換件衣服,多唱點高調”;第二忌諱的是掛羊頭賣狗肉,需要沉下心來認真做品牌形象。事實上,特色小鎮尤其在旅游小鎮發展過程中,商機很多。
科學發展是方向
魏小安表示,在旅游小鎮具體操作中需要強化五個重點:差異度、文化度、舒適度、方便度、幸福度。這也是小鎮及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難點。傳統文化現代解讀,傳統資源現代產品,傳統產品現代市場,需要解決傳統和現代的對接溝通,否則就缺乏市場價值。
在魏小安看來,旅游小鎮創新需要幾點,一是異質文化。作為旅游小鎮,異質文化是發揮特色的根本。因此,需要在各個方面研究歷史化、民族化、鄉土化、個性化等問題。二是同質文化。大眾化的旅游需要商業化的運作,也要求現代化的設施。三是異質文化和同質文化的有機結合。四是管理和服務文化。五是形成視覺震撼力、歷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潤力、快樂激蕩力。
魏小安表示,目前,共享小鎮是方向,未來經濟形態主要在“共”。“共”就是資源運用的變遷,也是共享經濟的范式。當代的特點就是從生產端到消費端,從而混同了生產與消費,產生新的概念叫產消者,形成鏈條式、板塊式、平臺式運作模式。社會正在進入一場革命,指數級增長,數字化進步,組合式創新。消費多元化,互聯網所有權和支配權的變化,將來復合型產品、復合型消費、復合型工作、復合型身份、復合型社會會成為主流。共享涉及閑置與流動,閑置就是浪費,流動就是配置,讓閑置流動起來就是共享經濟的根本。
未來的旅游小鎮,田園生態、森林、休閑、運動、健康、情感、鄰里、幸福等,就是未來的生活追求,這種生活追求在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已經是不可能了,但是在旅游小鎮則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發展是硬道理,硬發展是沒道理,不發展也是道理,巧發展是好道理,科學發展是根本道理。同樣,小鎮尤其是旅游小鎮剛剛開始大規模推進,其中必會產生一些規律性的內容,所以需要形成規律性的認識,符合規律來發展。(記者馬國香)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企業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