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強:高度城市化階段的鄉村復興

[ 作者:張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9-18 錄入:王惠敏 ]

中共十八大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提出了“生態空間”概念,并對國土空間進行劃分,對于先行工業化、城市化大城市地區的建設和管理而言,這個概念尤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鄉村是高度城市化階段生態文明賴以存在的重要空間

“十一五”時期,北京市已超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萬美元發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接近90%,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降到不足1%,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已告一段落。這些標識經濟發展階段的關鍵指標表明,北京區域經濟已越過了“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進入了高度工業化和城市化階段。

在進入新階段門檻時應認識到:工業化和城市化都不是有始無終、漫無邊界的現象,必然會被新的發展階段所取代,工業化、城市化既帶來了巨大的人類進步和物質財富,也造成了許多自身難以克服的弊端。延續原有階段的經濟、社會、城市發展方式,在首都地區暴露出許多問題。筆者前幾年對統計數字分析得出結論,本市的經濟增長速度每加快1個百分點,既可以增加近20萬個就業崗位、超過20億元財政收入,也會增加0.4億至0.5億立方米水耗、上千畝建設用地。因此,工業化和城市化都是有限的歷史性現象,必然存在階段的轉換更替。可以說,高度工業化、城市化階段就是從整體上克服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缺陷階段。在進入這個階段之時,如果對上述重要變化的理論和認識準備不足,難免會遇到諸多矛盾,后果是有可能將發展導入誤區。所以,新時期的發展需要新的概念和理念。

高度城市化階段的生態文明,需要依靠體量上遠遠大于生產和生活空間的生態空間來支撐。生態空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綠色鄉村空間。北京與國外其他世界級城市的不同之處和優越之處在于:北京不是單一的城市地區,作為我國的一級行政區,其屬地內既有典型的城市地區,也有幅員很大的鄉村地區。北京市行政區面積為1.64萬平方公里,其中包含功能核心區和功能拓展區的中心地區面積1368.3平方公里,郊區面積1.5萬平方公里。在每一個郊區縣域內,都有城有鄉,即使進入了高度城市化階段,大量鄉村地區仍沒有被城市的水泥沙漠湮沒。

這些鄉村地區以其較低比率的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建筑容積和較高的綠色覆蓋率,為大城市地區保持了綠色空間;以其各種人造物的低密度、植物的高密度和生物的多樣性,形成了對城市景觀無限擴張的邊界(UGB),構成了城市精明增長的空間要素。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強化,城郊鄉村所特有的綠色、生態功能,越來越成為大城市地區重要的功能。因此,中心城的邊界控制,以及郊區和鄉村建設與管理,是高度城市化階段城市建設與管理的最重要任務之一。

2、農民是綠色鄉村空間最主要的守護人

盡管我國大城市郊區的鄉村具有不可或缺的生態功能,但在整個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由于鄉村地區的農業勞動力持續、大量向城市地區非農產業轉移,鄉村地區自主工業化和城鎮化隨機發展,鄉村地區人口出現了不斷減少的趨勢。進入高度工業化、城市化階段,意味著非農產業區域經濟比重已經上升到一個絕大的份額,意味著農業勞動力大量向非農產業轉移的過程基本完成。在這種條件下,區域的就業結構正趨于穩定。這種穩定意味著,城鄉之間在新的產業、就業和人口格局下,形成了新的分工。這種新的分工與工業化前階段和工業化階段的城鄉分工,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傳統的農業、農村和傳統農民也正發生轉型。

傳統的農業,是以提供食品的生產功能為主的產業;現代農業具有生產、生活、生態等多功能;大城市地區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其特有的生態功能和生態價值正在成為這個產業生存的最重要意義。

傳統的農村,是農業生產和農民居住的地區;大城市地區的新型鄉村不但有傳統的農業生產功能,而且有居住、休閑、工業和自然保護區等多種功能。其特有的綠色生態功能,越來越成為大城市地區最重要的功能。

傳統的農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為社會提供食品和工業原料;大城市的農民,除了從事農業生產外,將越來越多轉向從事綠色空間守護。現代的農業工作者,越來越成為大城市地區綠色空間的守護人。這些以農業為主的農戶和工作者是維護大城市地區生態空間的重要力量。

3、樹立綠色鄉村空間與生態文明守護的職業自信

在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與城市快速膨脹相對應的是,鄉村也快速凋敝,主要表現是:一部分村莊變成了工業區或城鎮,離開了“農村的序列”;另一部分村莊則因年輕勞動力外流,呈現出老齡化、空心化甚至土地撂荒現象。在進入高度工業化、城市化階段后,鄉村功能增加導致鄉村活動和鄉村就業的多樣化,促使鄉村重新煥發了活力,出現了“鄉村復興”;原先似乎失去了活力、走到了盡頭的鄉村,一旦進入抹平城鄉生活條件差別的階段以后,將從各方面萌發出一種新的生命力,人們在鄉村社會找到了城市社會難以找到的個性化、歸屬感空間。

許多先行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在20世紀下葉都經歷過鄉村從凋敝到復興,留下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日本為振興鄉村地區活力,開展過造町運動,發展農村活性化建設模式。韓國發起過新村建設運動。中國臺灣曾提出要增強“營農信心”。歐盟國家更加注重鄉村地區的保護與穩定,把鄉村地區具有一定規模的聚居點納入“城市”范疇,實行城市化的治理和服務。這些振興鄉村的”運動”,不是拆除村莊、折騰村莊、消滅村莊,而是對原有村莊增強服務、健全組織、充實福利、提高收入。

2013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可以預期,新時期的北京正處于一個鄉村從老齡化和凋敝到重新煥發活力的轉折點。促進轉折的關鍵在于實現鄉村功能的多樣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發揮鄉村對于維護綠色空間的功能。

保護鄉村綠色空間,首先需要尊重鄉村,尊重綠色空間的守護者。尊重村莊,就不應將村莊看成是可任人隨意拆裝、隨意擺放的機器。村莊本身就是村民的一種權利。尊重村莊,就是對農民權利的尊重。尊重村莊,就應給鄉村、給農民一個安逸而穩定的空間。應改變以“遷村并點”去消滅“空心村”和“空心戶”的做法,實行以市民“填充”的積極對策。這樣可以延緩農村住宅的壽命,發揮農村存量資產的增值增收作用,也是減少鄉村建設對資源和能源消耗的重要措施。從這個意義上說,鄉村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應該繼續“城市化”,而鄉村的形體,鄉村土地的利用方式卻不宜再繼續“城市化”。城鄉一體化提出,進一步明確了應在有城有鄉、城鄉并存、共同繁榮條件下,縮小乃至消除城鄉之間存在的多方面差距。縮小城鄉差距,不意味著以城市取代鄉村,不是消滅鄉村,而是要在保護大量的鄉村形體和土地利用方式“非城市化”的前提下,推進鄉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的“城市化”。在實現城鄉一體化過程中,需要對農業、農村、農業勞動者同原來的制度加在他們頭上的“落后性”加以區別,不應在消除掉對待農民和農村的不公平機制時,連同農民和農村一起“消除”掉。

增強鄉村的生機與活力,根本在于那里的人們要有自信。自信的基礎是職業和生活的體面。綠色空間要靠生活在綠色空間的居民來維護。全社會都應為鄉村和農業更加體面而創造條件,包括應有足夠的收入,應有平等的福利,應有可歸屬的社會或社區組織,應有“城市化的”生活設施和便捷服務,應有公平的多種發展機會。需要調動鄉村綠色空間守護者的積極性,一方面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持、政策和制度的支持、投入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全社會對環境、自然、鄉村、農民的尊重。培育新型的綠色產業經營主體,讓農業成為一種“職業”,讓農民真正“職業”起來。通過農村產權制度、集體土地制度、農村金融制度、農業支持制度、生態補償制度建設,使農民成為有多種收入的處于中等收入水平以上的勞動者,成為享受城市和農村雙重待遇的新型市民。

積極支持鄉村綠色空間和綠色產業發展,促進綠色空間的建設產業化,把綠化作為鄉村地區的一項基本產業,促進生態林業向基礎產業和公益事業轉變,使農民取得的資源、資本性收入與生態保護、建設的勞動性收入相互補充,成為長期的穩定收入來源,讓綠色空間守護者在從事為全社會服務的勞動中致富。應制定綠色空間規劃和項目,著眼長遠發展,做好深入調查研究,制定鄉村地區居業規劃和配套政策,確定需要保護的村莊和民居;應注意鄉村地區文化的歷史連續性,謹防以所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拆除“空心村”的短視做法,毀滅和割斷當代歷史文化,為后人留下較為完整的鄉村文化發展史;應重點鼓勵有文化的年輕人和城里人進入鄉村地區,充實保護綠色空間、從事綠色產業的力量,使鄉村地區的綠色產業建設、綠色空間保護可持續發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農村經濟》2017年第七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Aⅴ天堂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片国产精品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有码 | 婷婷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级在线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