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第二屆中國農村電子商務主題會議在浙江麗水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汪向東受邀出席會議,并在會上作主題演講。
汪向東表示,后示范怎么辦?一方面我們要始終把成規模、可持續、見實效、貧困主體獲得感,老百姓獲感放在最中心位置;另一方面圍繞主體獲得感系統的優化供給側的問題,政府主導的動力機制切換到真正基于市場的動力機制。
以下為演講實錄:
非常高興參加我們這次會議,我想圍繞今天的主題,農村電商能力建設需要實效導向,系統推進,在二十分鐘里面分享幾點看法。
首先一個我覺得當我們觀察到農村電商,尤其是近兩年快速的擴大覆蓋。那么已經達到了今天這個階段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產生這樣一個觀點。就是下一步中國農村電商的發展,正在要求從擴大覆蓋面,進一步到一個提質增效這樣一個階段。
這上面有一些數據,這個數據其實是截止到去年年底的一些數據。當然,今年又有了新的發展。你觀察這些數據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中國農村電商到今天為止。我們保守一點說,恐怕已經覆蓋到了咱們全國58萬個行政村的一大半,有可能是2/3。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結合到比如河北、安徽、山東等等省里面提出來要限期完成農村電商站點全覆蓋的任務。所以,我們講農村電商整個能力的覆蓋,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程度。
但是,我們知道從中國農村的現象來看,開展農村電商必須得解決一個線下的支點問題,覆蓋是必須的。但是我們必須得明白,這樣的一個能力建設的支點,不是擺設。
無論是你新開的農村電商的站點,還是說利用老的站點做電商,都需要解決能不能存活,能不能發揮作用,能不能夠真正的出效益。所以我們講,尤其是看到今天農村電商向全覆蓋方向走,它的意義就是說讓那些條件相對最不好的地方,也能夠分享互聯網+、電商的福利。
但是我們都知道,那些地方,在那些地方做農村電商難度是非常高的!越在這種地方,去做全覆蓋,做扶貧越要提出提質增效這樣的問題。那么,這樣一個階段的轉化,要解決最核心的問題是什么?它是要從能力建設真正去往深化,應用的方向去走。
農村電商到今天,真的把能力應用,效果,這樣一個問題提出來。我想起了自己2006年我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專門談這個問題,提出一個觀點是信息化不等式,能力等于應用,應用不等于有效,能力建設水平不等于你建成的能力能夠用,能力的閑置在信息化建設當中很常見的。
要讓建設能力進入應用,并應用起來不被閑置。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建設信息化能力的那些要素是不是能夠結成一個系統。這是非常關鍵的。
我們今天看到,我們看到農村電商現行中間存在這樣的問題,因此這是今天為什么我要說農村電商能力建設需要實效導向,系統推進的原因。
曾經在兩年多以前,我自己提過這樣一個觀點:農村電商,尤其是貧困地區做電商提出了一個叫十五字訣,拓通道,建支點,育網軍,強體系,優環境。
我們也看到兩年多以來,在一些地方,比如河北做出了成績,這是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如果不好就是另外一種情況。我們看到調研中間,有一些地方,有沒有對接渠道?對接了,但是效果怎么樣,打個問號。
可能它對接的渠道不見得適合它當地產業狀況。尤其是在農產品上行上面表現更為突出。比方說有一些地方建成了農村電商載體。
但是,有可能它就是在村級站點上掛了一個牌。這樣一個站點,被大家批評為一種僵尸站點。
它做了園區,但是這個園區有可能是空殼的,領導下來檢查了,像模像樣,領導走了又關門。平時門可羅雀。有的地方做了培訓,說我得解決人的問題。但是,培訓好了以后,人走了。
有的地方說我不敢做培訓,培訓一個走一個。有些地方解決農產品上行,但是,它的配套是沒有辦法,服務的支撐沒有。所以我們講這樣一些,你分析起來看這個通道的問題,支點的問題、人的問題、產業體系的問題都是要解決的。
但是,如果說你不夠成一個系統,不能夠配合起來,那你做的這個能力建設沒有辦法應用!所以,我們講這是非常重要,在今天特別的重要!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講我們在農村電商中間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這些我們要區分內因和外因。內因是什么?我們講這個內因,其實是廣大農民作為農村電商的主體,它對農村電商可以取得的實效,發自內心的認同。
它認可這件事情,在貧困地區,尤其是這樣,貧困主體,從這個過程中間,農村電商就是能夠給我真金白銀賺錢,能夠讓我增收,能夠讓我脫貧,這種內因是最重要的東西。然后,外面那些渠道對接、支點覆蓋、產業培育、補貼優惠,培訓、幫扶等等這些都是外因。這些做的一切圍繞內因去下工夫。
所以必須要讓廣大農民在農村電商中間得到實惠,能夠產生更多的獲得感,這是我們農村電商所有工作的最重要的一個落腳點。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間,其他的因素要協同。最近,我要把我兩年前提出的十五字訣做出更新,所以提出新模型,叫做以農村電商為主體的CBES模型,這個中間有模式問題,有服務體系問題,有業務、有產業、有政策環境的問題,但是跟原來不一樣。
有兩點不同:第一強調了農村電商能力建設中間各方面因素的系統聯系。它的系統性。第二區分強調了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所以我想這樣的觀點,在今天農村電商服務到這個程度的時候,就特別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注意。
具體到農村電商模型,到貧困地區去,電商扶貧這塊,我們在農村電商里面所有主體里面強調對貧困主體的作用。特別強調所有渠道里面平臺的作用。
在各項業務中間強調農產品上行的作用。在環境的中間,強調政策的作用。在體系里面強調落在本地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上行下行貫通的服務體系。
還有這個要注重從階段推進轉向長效機制,這一點,因為林康市長也在這,我們講由政府推動的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那么它是一個對于示范縣來講,是一個為期兩年階段性工作,由政府主推的。
但是,其實農村電商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我們今年3月份的時候,在半湯邀請第一批第二批示范縣主管領導開了一個座談會,討論主題就是一個,就是后示范怎么辦?示范縣,兩年過去了,你那個地方,農村電商怎么辦?我想答案也很明白,一方面我們要始終把成規模、可持續、見實效,貧困主體獲得感,老百姓獲感放在最中心位置,另一方面圍繞主體獲得感系統的優化供給側的問題。就是前面講的CBES。
另一方面就是要圍繞著發揮它的實效,把資源高效整合起來,同時注重和實現農村電商動力機制的切換,這個切換是什么?尤其是示范縣,兩年期間政府主導的動力機制切換到真正基于市場的動力機制中間。
因為電商也好,電商扶貧也好,說到底是一個市場的需要。只有基于市場的基礎上面,讓參與者形成一種自我的造血能力,這樣的農村電商才是可持久的。才能夠發揮效應,能夠助推三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縣域參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