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深刻闡述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怎樣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在參加今年全國“兩會”山東代表團討論時提出了鄉村“五個振興”的科學論斷,為我們在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立足產業興旺,打造鄉村振興“主引擎”。推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農業新舊動能轉換,培育現代農業產業經濟,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打好“特色牌”,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進一步“調優種養結構、調強加工能力、調大經營規模、調長產業鏈條”,打造一批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力的農產品,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著力唱好“融合戲”,積極引入現代產業發展理念和組織方式,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堅持把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作為促進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路徑,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著力走好“共享路”,堅持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加大產業和就業扶貧力度。同時,通過就業帶動、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讓廣大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強化人才支撐,匯聚鄉村振興“主攻手”。鄉村振興最關鍵的因素是“人”。堅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著力實施“能人興村”戰略,繼續做好大學生村官和第一書記選派等工作,努力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堅持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培育龍頭企業“甲級隊”、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一支鄉村企業家隊伍,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鄉村工匠,挖掘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絕活的“土專家”“田秀才”,讓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堅持吸引各路人才“上山下鄉”,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處理好“走出去”“留下來”和“引回來”的關系,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干部、高校畢業生、工商企業主、農業科技人員、醫生教師、鄉賢名流、技能人才等,通過各種方式回饋故里、建設鄉村,真正讓農村的機會吸引人,讓農村的產業、環境留住人。
深化農村改革,培育鄉村振興“主動力”。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堅持以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為主線,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的政策,擴大確權成果效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著力推動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權分置”制度落地,推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建立宅基地有償使用、有償退出機制,真正使農村產權“活”起來。不斷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全面開展清產核資,發展多種形式股份合作,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確保農民收益。
著力綠色發展,突出鄉村振興“主色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推動綠色發展、建設文明家園。堅持著眼“全域文明、全境整潔”,適應人們向往田園風光、詩意山水、鄉土文化的需求,努力建設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美麗鄉村,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大力弘揚文明新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著力塑造淳樸文明的良好鄉風。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豐富鄉村文化內容,讓清風正氣充盈每一個鄉村,讓家教家風滋潤農村每一個家庭,讓鄉村文脈傳承到下一代。
強化政治保障,構建鄉村振興“主心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化村級黨組織的政治責任和政治屬性,大力實施黨支部建設提升行動和農村“頭雁工程”,培養一批能帶富、善治理的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著力加強“三農”工作干部隊伍的培養、配備、管理、使用,把到農村一線鍛煉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著力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作者系中央黨校省部班學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宣城市委書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