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本以中央農村政策發展演變為主線的宏大著作——《一號文件》,深為作者無處不在的農民本位、史海鉤沉的考據工夫、條分縷析的歸納推演以及探求真知的學術情懷所感動。我認為,這是當代中國農村發展史的文學表達與人本認知的一部非常成功的著作。
一、當代中國農村發展史的成功的文學表達
回顧歷史,既是為了還原歷史,更是為了總結經驗教訓,發現真理真知,以啟示未來。作者在走訪了大量歷史見證人,翻閱了大量歷史文獻之后,用社會學家的深刻洞察和作家的細膩敏銳、優美文筆,從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多個緯度對農村的發展變遷史,進行了深刻的還原,揭開久不為人所知的真相,以及真相背后所展現的樸素的真理。回顧這一歷程,對于深化社會認識、整合社會共識、凝聚社會力量,共同推進農村更好地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書中所載合作化時期農戶在其中的掙扎、消極抵抗,以及生產關系違背生產力的要求所帶來的巨大破壞,再次驗證了“經濟人”假設,再次證明了意識形態說教在面對人的實際利益時的無效,再次證明了經濟規律的不可抗拒。真理是脆弱的,常常被強權所壓制,被謬誤所掩蓋,但真理又是頑強的。書中展現的楊偉名等農民思想家對真理的堅持以及最終的撥亂反正,讓我們再次感受到真理的不可戰勝。
二、當代中國農村發展史的成功的人本認知
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的幸福感。政策作為硬性的、基本的制度規范,決定著生產要素的培置方式、人們的行為方式。政策應該是服務于發展,服務于人民。春江水暖鴨先知,政策的好壞 冷暖直接投射在基層,投射在群眾的生計中,所以群眾對政策的對錯有著極為直觀的感受和認知。但具有制定政策的權力的人,往往把群眾視做無知的群氓,把自己看作富有遠見的英雄,或者為了一己私利,背離人民意愿,違背歷史規律。作者以中央涉農政策演變為主線,分析了不同歷史時期政策主軸演進的過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干部、群眾特別是基層“小人物”的生存狀態、所思所想。當我黨農村政策教條化、脫離實際,違背農民意愿和社會發展規律時,群眾生存狀況急轉直下,多少掙扎、多少艱辛、多少血淚,至今讓人讀來唏噓不已。如書中講述的洛川蘋果第一人李新安大種蘋果被看作不勞而獲,工分一降再降,工分不如同村智障者。讓人真切感受到我們主觀設計的一些脫離實際的政策,會帶來多么慘痛的代價!
相對于普遍存在的“把經濟發展簡化為數字,把社會發展簡化為穩定,把出臺政策簡化為文字游戲”的簡化思維而言,本書從始至終洋溢著濃厚的人本情懷,從人的角度看待政策的變遷,揭示了當代中國農村政策變遷過程中,政策與人的雙向互動過程,還原了人的價值,突出了人的感受。也告訴了我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尊重群眾意愿,保護群眾利益,是政策制定的唯一路徑。
三、走村入戶廣接地氣,史海鉤沉見微知著的成功著作
脫離實際是當前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大量所謂的調查研究基本處于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層次,看到的是表面現象,聽到的是敷衍之詞,憑借統計數據和新聞報道做決策,寫文章,這已經成了當前突出的問題。莫伸先生為了寫做《一號文件》,不借助官方渠道,甚至做長途班車走村入戶,通過私人關系和朋友渠道訪問歷史事件的參與者、見證者,打開了受訪者的心扉,也就打開了了解農村、深入認識農村的門戶。書中的大部分素材都來源于此,書中的很多重要結論也來源于此。所以我說這是一本種在土里的書,必將結出豐碩的果實。
作者系陜西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此文為王建康所長在2013年7月3日《一號文件》研討會上的發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浪博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