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關系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切實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柱,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經濟保障。以懷化市鶴城區為例,筆者進行了一些調研和探析。
一、鶴城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本狀況
鶴城區成立于1998年4月,是懷化市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唯一主城區,湖南省分類指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考核一類縣(市、區),系國家軍事禁區、國家生態功能區、革命老區,比照執行省級貧困縣政策區,轄區總面積72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29萬畝,旱地1.58萬畝),轄3個鄉鎮、7個街道、1個旅游度假區,62個行政村、64個社區,總人口60.9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5萬人。近年來,鶴城區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助推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意見》(湘發〔2014〕6號)精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村施策,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努力拓展增收渠道,常態嚴格監督管理,有效推動了全區村級集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持續呈現了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2017年,納入村賬鄉代管的全區村級集體資產達4.06億元,其中村級負債2.47億元,凈資產1.59億元;全區村級集體收入5445萬元,經營性收入及投資收益5-10萬元以上的村44個、占全區62個行政村的70.97%,10—50萬元的村11個、占17.74%,50-100萬元的村4個、占6.45%,100萬元以上的村3個、占4.84%,經營收入“空殼村”全面消除。
二、開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多管齊下謀劃實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區長任組長,分管農業副區長任副組長,區委辦、區政府辦、區委組織部、區財政局、區人社局、區農業局等20余個區直部門負責人任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區經管站。各鄉鎮(涉農街道)、行政村對照成立工作領導小組,鄉鎮(涉農街道)黨(工)委書記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為第二責任人,各行政村黨支部書記為直接責任人,全面構建區鄉村三級領導體系,確保工作有人抓、責任有人擔、事情有人做,2017年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及書記、區長辦公會議專項調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5次,召開區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4次。二是全面摸底清查。2014年,區農辦牽頭組織開展了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調查摸底,全面掌握登記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本現狀。2016年,為啟動農村(社區)集體三資管理改革,在完成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鶴城區開展了村(社區)集體“三資”清查工作,通過清查摸底、登記匯總、張榜公布、村(社區)會議確認、鄉鎮(街道)審核驗收等程序,全面清查62個村和64個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的所有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包括各種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資產和債權債務、資本等,村(社區)集體資產清理核實工作完成率、精準率、公示率均達100%。三是科學規劃實施。2014—2017年,先后印發了《關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努力實現富民強村的實施方案》《2016—2020年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為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設計了頂層框架、規劃了發展路徑、明確了目標舉措,到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在5-10萬元的村12個,10-50萬元的村28個,50-100萬元的村15個,100萬元以上的村7個。
2.多措并舉扶持保障。一是加大資金扶持。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涉農項目資金,在政策范圍內整合更多的項目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傾斜,2016—2017年共撥付村集體發展資金1900萬元,其中:撥付貧困村村集體發展資金1200萬元,撥付有貧困人口的35個非貧困村村集體發展資金700萬元。同時,區財政每年至少安排不少于100萬元的專項資金,采取貼息、補助或獎勵等辦法,專項用于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二是建立獎勵機制。出臺《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管理辦法》,2017年全區撥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獎補資金100萬元,其中黃巖旅游度假管理處白馬村30萬元、黃金坳鎮長潭村35萬元、涼亭坳鄉板栗坪村35萬元。三是堅持聯村幫扶。整合省、市、區資源,全面調動區直部門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貧困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攻堅,重點針對村集體經濟“空白”村采取“一幫一”“多幫一”模式,實施選派工作隊駐點幫扶、整合資金重點幫扶,2017年實現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消除。
3.多元探索創建模式。積極創新開展湖南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工作,指導黃巖管理處白馬村、涼亭坳鄉板栗坪村、黃金坳鎮長潭村因地因業開展了大膽探索,呈現了多種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競相發展、百花齊放態勢,形成了一些可推廣、能復制的“鶴城模式”。一是“黨建引領+生態旅游”模式。以黃巖管理處白馬村、大坪村為例,黃巖管理處黨委堅持以黨建工作為抓手,按照“政治素質高、群眾威信高、致富能力強”要求,大力選撥“能人型”“致富型”優秀人才進入村支“兩委”班子,村“兩委”班子依托黃巖生態優勢,探索實施了村集體經濟既要“生態”又要“生財”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先后創建了白馬村千畝石林花海、大坪村懷化大峽谷等2個五省邊區知名景點,實現了村均集體經濟由零收入增至年收入50萬元的“黃巖現象”,白馬村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美麗鄉村、全國旅游鄉村示范村、湖南省旅游扶貧示范基地。二是“股權+市場服務”模式。以盈口鄉榆市村為例,2014年榆市村對村集體企業懷化市華麗實業發展公司實施股份制改革,變村民為股民、產權變股權,極大調動了村民發展集體經濟積極性。同時,為順應市場要求,將農貿市場和古玩市場合并成功轉型發展為服裝批發市場,由村支“兩委”負責市場日常經營管理,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由實體經濟企業經營收入向資產租賃、商貿市場管理服務收入的轉變,2017年該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600萬元以上,村民人均年分紅1200元。三是“服務管理+企業”模式。以坨院辦事處巖添村為例,村支“兩委”為懷化九豐現代農業公司發展,提供土地流轉、場地租賃、矛盾化解等外部管理環境優質服務,九豐現代農業公司每年向村支“兩委”支付服務管理費10萬元。同時,九豐現代農業公司為當地農民提供就業崗位,通過項目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使農戶穩定脫貧。四是“村集體+村民+合作社+基地”模式。以黃金坳鎮長潭村為例,長潭村整合自然資源,發揮個體能人帶動示范作用,大力發展養殖產業,成立了甲魚生態養殖和肉牛養殖兩大專業合作社產業基地,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零的突破,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3.4萬元,同比增長123%,全村人均年純收入增至6000元。
4.多重監管力促規范。一是“三資”交易監管。2016年,鶴城區啟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改革,成立“三資”監督管理辦公室,投入資金300萬元,新建交易中心1個、鄉鎮街道交易站11個,開發集“信息管理、組織交易、公示公開、全程監管”于一體的交易監管平臺1個,全區所有村級集體資產納入平臺集中監督管理,采取“大額進交易中心、小額進交易站”分流交易模式,設置“編制方案—民主表決—交易初審—資格復核—委托交易—組織交易—公開競價—結果公示—合同簽訂—歸檔備查”十大交易流程,實行區紀委(監察委)、鄉鎮(街道)紀委和村(社)務監事會三級監督,交易流程線上線下“兩線”公示,從源頭上有效杜絕了集體“三資”體外循環漏洞。2017年,累計完成村(社區)集體“三資”交易35次,交易資產134宗,完成交易金額1000余萬元;監管合同640余份,監管合同金額近1億元;監管資源面積7.35萬畝,物業資產面積19.69萬平方米;嚴肅追責問責“三資”管理違規違紀行為51起,鶴城區“三資”管理改革工作先后被《財政監督》《新湖南》《懷化日報》等報刊雜志重點宣傳推介,持續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財務監管。按照“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原則,建立健全了村級集體經濟現代產權制度,優化集體資源配置。堅持“四議兩公開”制度,嚴格規范財務管理,強化財務民主監督和審計審查,嚴防新的集體債務產生。三是民主監管。充分發揚民主,接受群眾監督,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集體資產添置、集體公益性建設項目承建、集體固定資產處置、集體資源發包、村級大額支出、村級收益分配方案確定、村干部報酬等,均嚴格按程序經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不斷完善村級財務民主管理制度,從源頭上防止基層干部腐敗行為發生,確保村級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村致富帶頭人缺乏積極性。村干部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村經濟合作社社長)和村委會主任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領頭羊”,少數帶頭人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愿望不強烈,認為搞集體經濟一無精力、二無能力、三無財力,有心無力、力不從心,對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勁頭足,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缺乏積極性。
2.村集體經濟產業缺乏競爭力。從目前鶴城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來看,除少數村外,大部分村集體經濟發展主要依賴現有資源資產實現服務性增收,缺乏穩定的產業支撐,優勢不明顯,競爭實力不強。
3.發展村集體經濟缺乏金融支撐。當前,鶴城區村集體經濟發展主要靠財政每年預算安排的1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投入力度相對不足。同時,金融類政策支持乏力,使得村集體經濟發展缺乏資金支撐,難以啟動或發展壯大。
四、意見建議
1.狠抓班子建設,保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定力。加大農村第一書記選派管理力度,切實發揮其引導、示范和協調作用,幫助所駐村理清思路、爭取資源、拓寬路子,不斷加快集體經濟薄弱村增收步伐;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把眼界寬、能力強、素質好、呼聲高的“能人”“賢人”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分類分批輪訓村“兩委”干部、村小組長、全體黨員、村民代表、致富帶頭人,不斷增強致富帶富能力;按村均3—5人名額建立農村后備干部隊伍庫,強化適崗鍛煉,提前壓擔培養。
2.實施分類指導,增添村集體經濟發展動力。堅持“因村施策、一村一策”戰略,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持續跟進坨院街道巖添村、黃金坳鎮長潭村、盈口鄉榆市村,以及黃巖白馬村、大坪村集體經濟發展,重點給予資金、政策傾斜扶持,發揮示范標兵作用,帶動其他村積極投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3.突出扶持引導,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在資金扶持上,設立村級集體增收基金,解決薄弱村啟動資金,、捆綁省、市獎勵資金“以獎代補”達標村。在政策保障上,整合財政、國土、農業、林業、水利、畜牧、經管等部門職能,合理整合分配扶貧資金,優先支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在待遇激勵上,根據村組人口數量和集體創收額度,對農村黨員干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予以表彰獎勵,調動增強黨員干部創業創新積極性。
4.強化責任擔當,凝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合力。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納入村干部目標責任制考核范疇,作為村干部年度考核、評先評優重要依據,同時嚴格執行區級領導干部聯系、區直部門聯包、工商企業聯建、金融部門聯支制度,指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全力協調解決發展難題。
(作者地址:懷化市鶴城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