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吳沛良:讓綠色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最靚底色

[ 作者:吳沛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8-08 錄入:王惠敏 ]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確保食品安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也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導向、奮斗目標和根本遵循。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堅持系統思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道路,加快打造綠色食品大省,提高綠色食品供給能力,滿足城鄉居民對食品安全、營養、味美、保健等多功能需求,全面提升江蘇現代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讓綠色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最靚底色。

  當前,現代農業發展進入全面轉型的新階段。倡導綠色生產方式,推廣綠色科技,追求綠色生態環境,加大綠色食品供給,既是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的需要,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必然要求。

  從農業生產供求關系看,農業發展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不需要再一味追求高產,必須把目標和導向轉到推動綠色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上來。

  從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美好生態環境已成為第一需求。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觀念也在逐步改變,消費需求更加體現個性化、高端化和獨特化。一方面,人們對農產品需求更多趨于追求質量安全、品種多樣、內涵豐富;另一方面,人們對農業的需求也不僅停留在農產品消費上,休閑觀光、農事體驗、農耕傳承等功能需求不斷釋放。消費升級已成為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推力。

  從科技創新推廣條件看,綠色發展的技術支撐和物質基礎已基本具備。近年來,農業綠色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實用技術加快創新,綠色標準體系加快健全,綠色發展模式加快探索。家庭農場、合作組織、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對綠色發展的認識也逐步增強。這些都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條件。

  從國家政策法律環境看,綠色發展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央高度重視,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并要求“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政策導向明確,農業農村部堅定不移走質量興農之路,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農業加快向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法律監督強化,新修訂的《種子法》《農藥管理條例》等都將綠色發展作為重要內容和目標。

  江蘇既是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農業農村經濟基礎較好,現代農業建設多項指標全國領先。近年來,圍繞“強富美高”新江蘇和“兩聚一高”新實踐,省委省政府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不論是在實踐層面上,還是在工作層面上,江蘇具備推進綠色發展、創建綠色食品大省的基礎和條件。推動新時代江蘇農業綠色發展,必須打破傳統的工作方法和慣性思維,在制度設計、政策創新、推進舉措上下功夫、求突破,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目標取向,著力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加大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滿足人民群眾追求食品安全的需要,積極建設綠色食品大省,培育江蘇現代農業發展新的競爭優勢。

  凈化生產環境,加強基地建設。產品好不好,源頭很重要,綠色食品離不開綠色的生產環境。注重綠色產地環境建設。根據農產品品種特性和生產區域大氣、土壤、水體狀況,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以及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逐步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綠色食品產業帶,從產地環節切斷有毒有害物質危害。注重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堅持“疏、堵”結合,促進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突出廢舊農膜、農業投入品包裝物、微灌材料等田間廢棄物回收,探索基于市場的利用機制,減少對產地環境的影響。注重農業資源休養生息。加強產地環境保護和凈化修復,推進耕地輪作休耕,推廣農田重金屬污染安全利用與修復技術模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控污修復。保育自然生態系統,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水質,打造生態循環、環境優美的田園生態系統。

  推廣綠色科技,轉變生產方式。加快轉變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式生產,推行綠色投入、綠色技術、綠色模式,加快構建低碳生態循環的綠色農業產業體系。突出綠色投入品替代。這幾年,種植業化學投入品已經大幅下降,單純減量的空間已不是很大,必須通過有機肥、生物農藥替代來實現化學肥料、農藥的再減量和農產品品質提高。同時,規范畜產品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監管和使用。突出綠色生產技術推廣應用。以農業綠色發展為導向,組織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創新團隊,加快綠色農業技術集成應用和畜牧生態健康生產技術推廣。鼓勵涉農科研院所與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合作,推進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進村入戶下田。突出綠色生態循環模式構建。優化種植、養殖產業布局,探索新的種養結合路徑,鼓勵發展家庭農牧場、推廣稻田綜合種養、規模養殖場與規模種植基地對接,探索規模經營條件下生態循環農業多種模式。

  強化政策引導,開展示范創建。財政、信貸大力支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把綠色食品產業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作為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內容,圍繞品牌創建、品種推廣、品質提升,開展各類示范創建,推動綠色食品提檔升級。培育大品牌。將品牌打造與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結合,與“三品一標”產品認證結合,發揮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作用,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應、有競爭力的“蘇”字號區域公共品牌、全國知名企業品牌和特色農產品品牌。推廣好品種。品種是核心競爭力。依托江蘇種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優勢,加強綠色種質資源創新和品種示范,推動品種選育由產量主導轉向品質、抗性優先,加大優質食味稻米、專用小麥、綠色蔬菜、特色畜禽等品種推廣力度。創建示范縣。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以整省創建為目標,進一步擴大創建規模,鼓勵設區市整建制創建。切實提高創建效果,發揮安全縣在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上的帶頭作用,擴大安全縣優質綠色農產品影響力。

  加強質量監管,提高安全保障。綠色食品既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更大力度強化執法監管效能。繼續推行基層“三定一考核”網格化監管,強化農產品質量監測和執法,實現對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日常監管巡查全覆蓋,建立健全管理、檢測、執法相互銜接、緊密合作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更大力度加強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按照對接國家平臺、省建門戶、市建系統、縣管企業、企業自主的框架,選擇畜禽肉、蔬菜、生鮮乳等食用農產品統一開展追溯體系建設,支持有條件的規模化生產經營主體建立內部追溯管理系統,實現產品“帶證上網、帶碼上線、帶標上市、全程溯源”。

  創新流通模式,強化產銷對接。綠色產品產得出還要銷得掉。以消費端需求為導向,契合城鄉居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品種多樣、消費便捷的追求,加快流通方式創新,建立集生產、加工、流通、服務于一體的新型農業供應鏈體系。加快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零售。在繼續大力發展農業電商的基礎上,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農產品生產、流通和銷售進行升級改造,重塑業態結構,推進綠色食品線上服務、線下體驗與現代物流深入融合。大力發展農產品直供直銷。鼓勵農業種養、加工企業向下游延伸,農產品流通企業向上游拓展,推廣以建直銷店為重點的門店專賣模式、以與集中消費單位建立穩定合作關系為重點的直接配送模式和以會員制為重點的直銷模式,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流通效率。探索發展共享農場等新模式。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大力發展創意休閑農業,通過共享農莊、采摘體驗、垂釣鮮食等,既滿足城鄉居民對綠水青山的生態需求,又帶動綠色食品生產、銷售。

    作者系江蘇省人大常委會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日報 2018年8月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自拍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中文国产欧美不卡 | 亚洲午夜高清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素人 | 午夜福利国产观看视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