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經濟增長結束后,日本鄉村一方面經歷了人口減少、產業萎縮、文化失傳等危機,另一方面也經歷了國家為拯救蕭條的地方而進行的數次“振興計劃”。
在興與衰、成與敗的博弈過程中,日本鄉村建設出現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做法,超越了原先單純發展經濟的思維模式,改變了單純依賴政府的地方建設和鄉村治理架構,更注重激發民間積極性和鄉村活力,使鄉村建設更加植根于鄉土。
夯實農業基礎
各地采取不同措施夯實農業基礎,使農作物生產更有效率,農產品銷售得到強化。
比如,為保護耕地和促進生產,采取耕地集約化管理和共同管理;強化本地土特產品的開發、生產和加工;進行銷售改革,如開設直銷店,提倡本地土特產本地銷,推廣高速公路服務區銷售、會員制和郵購等。
今治市“彩菜”農產品直銷市場已接待1300萬客人
長野縣飯山市傳統水稻產區柳原有100公頃水田,250家農戶。營農組合管理著其中72公頃水田,將224家農戶各自的水田合起來管理。
該組合有插秧機3臺、聯合收割機5臺、拖拉機6臺,由5個人輪番操作這些機器,負責全部田地的工作。鋤草、施肥則由農戶自己負責。由于有23公頃田地因為業主已遷去外地,其農活則由組合中的其他成員承擔。
在“六次產業”方面,72公頃水田中有5公頃的水稻專門用于釀酒。此外,柳原組合還生產下酒的小壽司、粘糕等大米制品,都是按訂單加工后銷售。
招攬區外人士
招攬區外人士來本地旅游、體驗生活和定居。比如,整合本地自然環境、歷史遺產、文化遺存、特色飲食和風土人情資源,發展旅游業,吸引游客;靈活開展旅游事業,引導初高中學生來鄉村進行修學旅行、合宿,學習和體驗農村、農業生活;開展小初中學生到山村和離島學校“留學”活動;促請從鄉村去都市和境外的本地老年退休人士回村養老,邀請熱愛農業的年輕人和具有農業技能的農業支援者來村定居等。
高知縣大川村奧吉野溪谷
高知縣大川村小初一貫制學校是一所村辦學校,全校學生共29人,其中11人是學校從外地招來的“留學生”。這種招攬外地學生到山村學校“留學”或到農村修學旅行的做法,在日本各地都很普遍,是增加鄉村人氣的舉措之一。
九州鹿兒島縣南薩摩市在專門企業的組織下,每年有1萬多學生到該地的鄉村旅行、體驗學習和住宿,成為該地增強鄉村活力的主要力量。
加強非農事業合作
加強與醫療、福利、教育等非農事業的合作。在日本農村,“增強鄉村活力”就是“增強地區活力”,因此農業與醫療、福利、青少年教育、人才培養的聯系得到加強,與這些領域展開合作的、在“農”以外發揮作用的農業組織和企業在增加。
例如:農戶女性教育;面向青少年的飲食教育,面向育兒的農業、烹飪學習;食材和膳食的送貨上門;老年人護理服務;地方農協、漁協與消費合作社(生活協同組合)的合作等。如宮崎縣諸塜村在推進林業、椎茸、畜牧和茶業等復合農林業時,特別重視把產業振興與社會教育、醫療等所有與村民相關的事情統籌推進,取得很好的效果。
千葉縣夷隅市漁協婦女部的女人們正在處理剛捕上來的鯊魚
運用先進農業科技
引進和靈活運用先進農業科技。比如,蔬菜等的工廠化生產,基于互聯網的智能管理和銷售終端管理;引進機器人、無人機;靈活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等。
在滋賀縣野洲市,一些農戶于1990年成立了一個提供農業全套服務的組織,幫助農戶進行耕作、銷售、施肥、水管理、除病蟲害等工作,現在發展成管理43個自然村、560戶農家的220公頃耕地的農業公司。
作業上,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并專門制作了服務農戶的地方地圖,靈活運用智能終端管理工作時間、服務內容,利用無人直升機播撒農藥,使小農業轉變為具有很高生產性的農業產業。
應指出的是,運用先進科技提高鄉村活力,目前在日本還只處在試驗階段,成功事例并不多。原因是日本農業規模普遍很小,引進科技成本很高,需要花費較長時間。
充分發揮女性力量
有效利用和充分發揮女性的力量。近年日本農村出現了一個新詞“農業女子”。與以往相比,在農村和農業領域活躍的女性增加了,女性辦企業和獲得“農業士”等專業資格的女性都在增加;政府為此啟動了“女子農業開發項目”“女性農業經營者培養事業”等。
愛媛縣內子町的“明快農產品直銷所”即以女性為主運營,約400戶農家通過直銷模式銷售農產品。1997年該直銷所資本金為2000萬日元,現在資本金達7000萬日元(町政府出資占一半),年銷售額約4億日元,占內子町農業總產值的16%。這個直銷所的董事長至今仍是女性。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瞭望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