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機農業的現狀和地位
“有機農業”(Organic Agriculture)是一個非常熱點的話題,十幾年來在全球蔚為流行,并引領新的消費觀和價值觀。在中國食品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有機農業的宣傳也風生水起,儼然成為一種時尚。
有機農業它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或添加劑,采用有傳統有機肥或有機飼料滿足作物和畜禽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養殖業。上世紀三十年代,英國植物病理學家霍華德在總結和研究傳統農業的基礎上,積極倡導有機農業,并在1940年寫成了“農業圣典”一書,倡導發展有機農業。
但是,有機農業和有機農產品在全球仍然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處境。究其原因,有機農業從概念的提出到發展雖然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但是它目前還主要是針對高端消費人群,以及部分由于信念驅使而追捧它的群體,目前在全球僅有不到2%的市場份額。并且,有機農業雖然在美國和歐洲發展比較快,但分布也極不平衡。
中國的農業生產在改革開放和學習并引進西方先進技術之后,已經基本擺脫了食物短缺的困境,但從整體供需關系上看,現在依然是“緊平衡”狀態,特別是在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方面與西方農業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具體體現在:低端產品可以自給自足但生產成本高;高端產品缺乏,“舶來品”占據了半壁江山。
2、發展有機農業的障礙
首先,是經濟實力的制約。與規模化和追求效率的現代化“大農業”相比,有機農業強調健康、環保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無疑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在經濟發展的現階段,這是一種基于滿足消費者個性化消費需求的“小農業”,生產成本高,產品價格高,不可能從根本上取代“大農業”的地位,因為“大農業”以高效率和高產出保證社會的充足和穩定的供應,滿足大多數人的基本需求。并且,現代化大農業在保護性耕作、資源利用率、環保等方面也在不斷改善和提升。
其次,是消費觀的滯后。在經濟發展剛剛步入小康的國家,消費者的消費觀還停留在前一階段,還沒有從數量消費和多樣性消費過度到品質消費和健康消費的階段。這一階段的消費者通常有以下特征:
舍得花大錢買房、買車、買名牌包、買時裝,但舍不得花小錢買健康
及時行樂,吃喝玩樂,但不關注健康,因為享樂是現貨,健康是期貨
以健康換金錢
消費觀轉變通常滯后于收入的增長,并且呈階梯型遞進。它需要消費群體足夠的財產積累,供應商大手筆和持久的營銷宣傳,以及消費者代際的轉換。
第三,是有機農業行業自身問題。
在我國,有機農產品夸大宣傳和造假成風,使得消費者對有機農產缺乏基本的信任度
各種概念炒作成風,但是有機農業和有機農產品的標準不明確,不統一,消費者認知混亂
缺乏權威的認證機構和經得起驗證的體系
正是由于缺乏信任的機制,有機農產品銷售多局限在高端社區和熟人圈銷售。其規模一般是數百名固定的客戶,以信任值較高并且親自參與其中的“熟人”為基礎。超出這個熟人圈就缺乏信任感。
3、有機農業廣闊前景和發展局限
有機農業的思想在西方首次被提出之后,在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漫長實踐,直到上世紀80年代,在一些發達國家,其概念和操作時間才開始被逐漸接受,各國政府也才開始重視有機農業,并鼓勵農民從常規農業生產向有機農業生產轉換。
有機農業和農產品是一種趨勢和運動,并且會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增長點之一。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成為農業生產的主流,因為有機農業:
生產效率相對較低,產出量不足
消耗相對多的人工,成本較高
需要因地制宜,對于經驗和環境認知的依賴度高,發展速度受到制約
標準化程度不足,復制和傳播難度大
對于復雜和強烈病蟲害缺乏有效的控制力
天然肥力不足,難以支撐大規模農業生產的需求
有機農業在中國的發展肯定要經過漫長的發展道路。但是由于中國的人口基數大,經濟總量大。雖然市場份額上看有機農業的比重有限,但實際市場規模并不小,而且是未來主要的增長點之一。
2016年,中國有機農產品市場銷售額為59億歐元,全球第四,全球最大的有機產品市場依然是美國、德國和法國,銷售額依次為389億歐元、97億歐元和67億歐元。
最大的單一市場依然是美國,銷售額約占全球總額的47%,其次是歐盟(307億歐元;占比37%)和中國(59億歐元;占比6%)
2016年,全球有機食品人均消費高達200歐元以上的國家有瑞士(274歐元)和丹麥(227歐元),世界人均消費約11.3歐元,中國人均消費約4.2歐元,約33元RMB,比2015年增長了約11元,市場潛力很大,如果中國人均有機產品消費達到美國一半的水平,人均60歐元/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840億歐元,又一個萬億產業。
以上數據為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FiBL)對世界范圍內有機產業發展的調查(截止到2016年年底),共獲取了178個國家/地區(2015年為179個國家/地區;2014年為172個國家/地區)的有機農業數據。
從目前國內的市場發展來看,有機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主要是:
高端的社區銷售
有機產品專營店
合約店有機產品專柜
網上銷售
有機農業的發展不是一、兩個企業的所能夠推動的事情,也不是政府簡單的宣傳和號召就可以做得好的事情,必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的形成。各級政府機構需要做的事情是:
制定全面的和可執行的標準
建立和完善各級認證體系
建立相應的培訓機構和體系
定期抽檢,以確保產品質量
建立全程追溯體系,讓消費者放心
有機農業和有機農產品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領域。它面對的主要是高端的消費人群,是以多樣性和少量為特征個性化消費需求為主導的群體,是以生鮮食品為主的產品群。因此,需要循序漸進,以銷定產。在消費、市場、渠道、物流和倉儲等方面有一系列配合,是以市場為導向而不是以政府主導為主推力的市場。各地各級政府以政策引導為主,切忌不能大干快上、急功近利。
4、盒馬模式鼻祖——有機美食樂園FICO
有機農業的思想在西方首次被提出之后,在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漫長實踐,直到上世紀80年代,在一些發達國家,其概念和操作時間才開始被逐漸接受,各國政府也才開始重視有機農業,并鼓勵農民從常規農業生產向有機農業生產轉換。
2018年9月6號,我帶著一個有機農業考察團,走進了一個傳說中的農業美食樂園——FICO。FICO公司董事局副主席、總裁親自接到了我們,和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討“有機、綠色、健康”等理念,以及對中國市場的發展展望等。
FICO即是
Fabbrica(工廠)Italiana(意大利)Contadina(農夫)的連結
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美食樂園!
把農田、養殖場搬進超市!
真正的從農場到餐桌!
也是一個農業自然教育的學校!
更有最全、最原味的意大利美食!
FICO的母公司Eataly是意大利著名的餐飲超市,首創“餐飲+購物”模式,是河馬生鮮的樣板,2015年銷售額3.8億歐元,公司估值6.18億歐元。
FICO是Eataly投資1億多歐元建造的,占地10萬平方米(150畝)的超級有機農業園,取名FICO。Eataly管自己的這個新零售模式叫“Agri-Food Park”(農場-食物公園),有點像農場形式的迪斯尼。
FICO從2017年10月份開始營業,目前已經接待過150萬人次。每個到過的人都被的他的“理念、創意、藝術美感、服務細節”等各個方面所折服。
"從田間到餐桌"是FICO的座右銘,在FICO開業前,Eataly創始人兼FICO Eataly World名譽主席Oscar Farinetti說到,“我們習慣于將食物作為一道菜品來談論,在FICO Eataly World,我們展示的不僅是美食,也是農業和自然,以及將食材轉化為食物的過程。”
“Eating is an agricultral act",美國著名詩人及作家溫德爾·拜瑞曾經說過”吃是一種農業行為”。農業,意味著親身實踐,與土壤完全相連。農業是所有美食故事開始的地方。
在FICO Eataly World的農場里。每個肆意生長的作物旁,都有專門的講解文字,除了基本的介紹,還會別出心裁地告訴你它們的趣聞。比如意大利是最大的柑橘類水果生產地之一,谷類作物占世界耕地面積的一半等等。FICO希望大家到這人不僅能夠觸摸到食物的源頭,更希望大家能夠了解食物背后承載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等。
在和與FICO公司總裁的交流的過程中得知,FICO希望傳遞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就是“教育”,藉由每天50堂不同的課程、Workshop以及六大多媒體視聽展,提供給我們與食物、農業世界沉浸式的感官接觸,通過真實而完整的體驗,在人與食材之間建立一座橋梁,將“教育”融入到參觀體驗FICO的每個細節里。
FICO很重視重視和中國的合作,意大利和中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都有著燦爛的農耕文明。FICO總裁曾經受中國政府的邀請來到過中國,對中國和意大利有機食品進行深入的交流和訪問。他對中國有機食品行業的發展和已經取得的成就都給與了高度的評價!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三農e視界 頭條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