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創造性地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從五大要求的實現路徑來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是鄉村振興總體任務的強力支撐,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重要抓手,將貫穿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全過程。為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從《規劃》結構來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著眼推進城鄉一體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為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聚焦了方向,部署了新任務,同時配套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和行動計劃,將對農業農村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動力引擎。《規劃》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擺在了突出地位,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的高度重視。
當前,跟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求比,農村基礎設施供給與現代農業發展需求不匹配,公共服務供給還不能滿足農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兑巹潯诽岢?,繼續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繼續把國家社會事業的發展重點放在農村,促進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向農村傾斜,初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梢钥闯觯鉀Q好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問題將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重點問題。
從發展的視角看,《規劃》著眼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側重解決農民生活性公共服務問題,提出的有關公共服務方面的內容既全面更聚焦,思路導向更加明確,供給方向更加清晰,服務群體更具針對性。可以發現,農村公共服務五大內容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為中心,釋放了兩個重要信號,一個是按照現代公共服務體系的要求,對農村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提出了高質量供給的要求;另一個是按照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強調城鄉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服務資源共享互聯,抓住了實現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的“牛鼻子”。
在未來發展中,我們要準確把握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方向。
一是實現從“有”向“優”、由“少”到“多”的轉變。當前,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數量、質量遠低于城鎮,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既有總量不足的問題,也有質量不高的問題。今后,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將圍繞解決好錢的問題和體制機制矛盾,逐步解決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欠賬較多、供給和管護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從根本上改變供給不足、質量不高、管護不力的狀況,最后向更加全面、更加優質的路徑演進。
二是從城鄉二元逐漸向均等化、一體化邁進。黨的十九大報告和《規劃》均提出了進一步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意味著我們在今后的經濟工作中,公共資源配置和政策安排要優先向“三農”傾斜,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投入將徹底改變“重城市輕農村、重市民輕農民”的傾向,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重點向農村延伸、傾斜,解決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問題,大幅度提高農業農村的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最終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方面全面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是要從供給導向轉到需求導向。目前,有相當部分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并不是根據農民和市場的需求提供的,而是根據各級政府部門的意愿和能力來決定的。農民對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需要還不能完全反映在供給決策中。今后,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要更加注重農民的主體需求、鄉村產業發展的需求,提高農民參與決策的主動性積極性,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讓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發揮更大效用。
作者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