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擴大農業對外開放, 要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實施“優進優出”戰略,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擴大農業合作范圍, 構建開放型農業經濟;以“一帶一路”帶動農業合作, 拓展農業合作對象;正確認識我國農業發展態勢, 加強農業對外宣傳。
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 我國農業對外開放程度明顯提升。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 要“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優化資源配置, 著力節本增效, 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實施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提升行動, 擴大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建立健全我國農業貿易政策體系”。未來發展中, 中國農業將積極、穩定、有序擴大對外開放, 與世界更多國家廣泛合作, 更好地融入到世界農業體系中。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市場、廣泛開展農業合作、參與全球農業治理、構建開放型農業經濟, 進一步擴大農業對外開放。
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確保我國糧食安全
“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總要求, 我國農業加強對外開放, 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以國內市場為根本, 充分挖掘國外市場資源, 有選擇性地開展農業進口工作, 以國外市場彌補國內市場資源不足的問題, 緩解農業發展壓力, 確保我國農業安全。基于現實情況, 我國糧食進口依賴較大, 只有加強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統籌發展, 才能確保我國糧食產業的安全。
首先, 制定農業發展目標。基于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 對農產品進行分類處理, 確定不同農產品的發展目標, 確保農產品能夠符合目標要求。要進一步減少糧食進口量, 擴大進口糧食來源, 避免單獨從少數國家進口糧食, 防止糧食價格壟斷。其次, 充分利用國外農業市場資源, 激發國內市場創新活力, 考察和探索國外資源市場的可利用性, 最大限度利用國外市場資源開展農業種植, 提高農業種植產量, 滿足我國農產品需求。挖掘國內農業生產潛力, 優化農產品區域布局, 確保農產品種植數量充足、設施完善, 提高農產品播種面積和單產水平, 讓國內市場成為糧食安全的堅實后盾。最后, 創新農業監管機制, 在農業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過程中, 各級農業部門要做好相應的監督管理工作, 調整農業對外開放的方向和力度, 在農業貿易、農業投資、農產品保護等方面做好管理工作, 借助有效的創新機制, 更好地實現對外開放。
實施“優進優出”戰略,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當前, 我國農產品市場存在國內外需求錯配、貿易失衡等現象, 我國中高端農產品產量不足、供給不足, 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要進一步擴大我國農業對外開放程度, 積極調整農業結構, 充分利用農產品進口“資源替代效應”, 減少糧食高庫存, 提升國內供給與國外需求的匹配度。
首先, 確保農產品進口、出口科學合理。農產品進口要從實際情況出發, 有選擇地進口農產品, 節約國內農業資源, 要控制不必要進口的農產品數量, 將更多進口機會留給那些必須進口的農產品, 及時調整農業發展中生產、需求、進口之間的關系。要提高農產品出口質量, 提升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出口量, 要形成品牌、技術、質量優勢, 形成全產業鏈出口格局。其次, 注重農產品進口的多元化, 多元化不僅指農產品種類多元, 更要注重渠道多元、區域多元, 以此降低農產品進口風險, 減少集中式農產品對外依賴度。值得注意的是, 在農產品進口過程中應關注替代性進口, 比如我國應增加菜籽、花生等產品進口, 以此替代大豆進口。最后,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在有限的資源環境下, 調整農業生產結構, 瞄準國際市場的需求變化, 提前供應高需求農產品, 從高量向高質轉變、從特色向優質轉變, 依照需求制定休耕計劃, 確保農產品能夠達到高質量要求。
擴大農業合作范圍, 構建開放型農業經濟
對外開放并不是單純地讓農業“走出去”, 也要注重農業實現集群式、鏈條化發展, 要引入先進技術、先進生產模式, 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 形成農業開放型經濟。
要鼓勵涉農企業廣泛開展國際合作, 與國外企業合作研發機械設備、種植技術, 建設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國際農業生產基地, 以此帶動國內農產品銷售;鼓勵涉農企業引入先進農業技術、基礎設備, 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提升我國農業產業現代化水平, 可以采用合作建廠、產業鏈整合、跨國農業公司等多種合作方式,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鼓勵涉農企業興建農業合作示范區, 為確保我國農業更好地“走出去”, 可以與他國合作建立農業示范區, 為涉農企業提供便利, 搭建合作平臺;鼓勵涉農企業形成農業產業鏈條, 為引導涉農企業“走出去”, 政府應對涉農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幫助涉農企業完成并購投資、技術合作、技術援助, 建立生產、加工、物流、倉儲等農業發展產業鏈條, 不斷提高涉農企業在境外的競爭力;鼓勵涉農企業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農產品銷售, 構建國際化的農產品交流平臺, 讓我國農產品進入更多國家的市場。
以“一帶一路”帶動農業合作, 拓展農業合作對象
“一帶一路”對我國農業對外開放有著巨大促進作用, 應將“一帶一路”作為加強農業對外開放的重要契機, 與更多國家和地區達成合作協議, 創建國際農業合作新格局。
一是要基于不同國家優勢開展農業合作, 針對不同國家的情況采取不同合作策略, 比如, 與東南亞國家合作, 應以勞動力合作為主, 主要進行原料加工;與歐洲國家合作應以精細化種植、精細化加工為主。二是要依據我國情況科學規劃農業合作,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量較多, 應規劃科學的合作路徑, 比如, 與非洲國家合作, 應選定主要合作國家, 以推廣農業機械、農業基礎建設為主;與歐洲國家合作要不斷引入先進技術, 利用合作伙伴的優勢, 優化發展布局。三是要充分發揮涉農企業作用, 賦予涉農企業更多權利, 支持涉農企業在合作過程中積極作為, 鼓勵涉農企業在境外建立農業基地。
正確認識我國農業發展態勢, 加強農業對外宣傳
近年來, 我國農業發展迅速, 農業產量穩步提升, 應大力加強農業對外宣傳, 提高我國農業在世界中的知名度。基于現實情況來看, 我國農業發展在世界市場中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隨著我國農業水平的不斷提高, 應逐步擴大對外影響力, 在對外合作的過程中, 不能自我貶低, 更不能自我抬高。要積極參與全球農業治理工作, 借助WTO、G20等平臺與更多國家開展農業合作, 主動推進全球農業貿易規則制定, 為全球農業治理變革貢獻中國智慧。要確保國際農產品貿易、食品加工、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等政策更加公平合理。
一直以來, 我國農業對外開放都以“多做少說”為主, 導致部分國家和地區對我國農業并沒有深入了解。要加強農業對外正面宣傳, 積極回應正面和負面輿論, 讓更多國家能夠了解我國農業對外開放政策, 及時糾正誤解, 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 真實、準確、客觀地開展農業對外宣傳, 講好“中國農業故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2018年26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