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朱啟臻:訴說鄉村文化振興的美麗路徑

[ 作者:朱啟臻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2-14 錄入:王惠敏 ]

12月13日,在“鄉村振興美麗共享—2018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主題論壇”上,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農業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啟臻教授做了題為《文化振興及其實現路徑》的演講。今年五月,2018中國傳統村落保護(海南)高峰論壇在儋州市開幕,朱啟臻也接受過《今日儋州》報記者的采訪。此次相見,分外親切。

朱啟臻開門見山地告訴記者,鄉村是傳統文化的根。鄉村文化是農民群體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思想、觀念、規范和習俗的統稱,是農民群體順應社會發展和具體的生活境況構建的關系模式和行為原則。鄉村文化既有著多維的表現形式,又有著區域共性的文化形態;既擔負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擔,又擔負著發展鄉村社會經濟與文化道德的重任。鄉村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能夠充分反映某一地區人們的心理活動,是特定區域內人文、歷史、自然、社會、生產力、意識形態等的見證。中國的鄉村文化代表了農耕時代的文明和成就,蘊含著深刻的傳統文化精神,體現了特定地區的信仰、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公眾制度、歷史傳統和特定象征,曾經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占據主流文化的地位。在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鄉村文化對于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鄉村是傳統文化的根”

朱啟臻認為,鄉村有文化。鄉村文化包括農業文化、傳統美德、民俗與生活方式、民間文藝等。鄉村文化的載體包括、村落形態、鄉村生活、生產方式、鄉村手工藝等。

針對當前鄉村文化遭受嚴重破壞的局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關系到億萬農民的生存與發展,又關系到鄉村的“根”、民族的“魂”。同時,鄉村文化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鄉村文化是構建鄉村和諧社會的基礎。不僅具有文化遺產特征,而且構成鄉村社會和諧發展的力量與源泉。它們是農民根據自身特定的歷史環境,對某種行為方式予以肯定的標準化行為模式,既是社會生產生活的穩定器,又是建構鄉村文化與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鄉村文化是彰顯鄉村地域特色的符號,是喚起廣大民眾對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本源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的重要途徑。

鄉村文化是促進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鄉村的民俗風情、建筑、農田、美食等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相對城市而言,鄉村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保護和傳承優秀鄉村文化,不僅有利于加強鄉村自身特色與生態文明建設,而且還能有效促進鄉村旅游、觀光、體驗的可持續發展,為提升鄉村經濟收入提供多種可能。

“很多傳統鄉村文化正在與我們漸行漸遠”

朱啟臻認為,目前鄉村文化傳承創新的良好環境尚未形成,自然村落消亡的速度加快。相關統計顯示,從2000 年至2010年,我國共減少了90萬個自然村莊,平均每天就有300個村莊消失。而在這場博弈中幸存下來的村莊中,有很多卻在新農村建設中因盲目跟風、模仿城市建設和發展模式,一窩蜂拆掉老式的傳統建筑,蓋起小洋樓,使得傳統村落格局蕩然無存。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依附于自然村落而生存的包括宗族、宗教、孝道、民俗等在內的鄉土文化,終將隨著于村莊的衰落和消亡,失去賴以生存的社會空間和文化土壤,陷入生存的困境。

同時,鄉村文化傳承創新主體出現了一些缺失。鄉村文化精英的流失,表現在社會結構層面上的文化精英的流失,還表現在制度層面上的教育、傳媒的話語權的減小。 鄉村文化的傳承人也在日漸減少,知曉鄉村文化的鄉村精英越來越少,直至鄉村文化的傳承難以為繼。

鄉村文化傳承創新的客體也有所凋零。鄉村文化包含民風民俗、生活習慣、傳統節日、民間藝術等諸多內容。鄉村文化漸漸脫離了其賴以生存的鄉村大環境,成為遠離農村生產生活場景與文化場域的文化形態,許多具有濃郁傳統色彩的民間文化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很多傳統鄉村文化正在與我們漸行漸遠。

“要為鄉村文化選擇正確的傳承路徑”

當下中國農村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就是把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與基層農民的基本利益訴求結合起來,而這種利益訴求依賴于農村多元參與治理機制的構建。

因此,朱啟臻認為,要確立農民的文化主體地位,全力培育農民的鄉土文化認同感。傳統的優秀鄉村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源頭,也是培養農民的鄉土認同和鄉土情感的重要載體。鄉土文化不是無根之花,它具有本土化、生活化、自然化等諸多特征,是盛開在廣大農村土壤中的美麗花朵。要將優秀鄉村文化融入農村學校教育,讓學生逐步了解本地的社會生產生活和鄉村文化,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自身的特色以及發展的趨勢,培養學生濃郁的鄉土情感和鄉村、鄉土意識,培育學生深厚的鄉村情懷和鄉土認同感,促進優秀鄉村文化的有效傳承和有序發展。

要大力培養農村鄉村文化傳承的精英,保護各類現有的民間藝人。鄉村振興背景下,要能夠吸引外面的人才來本鄉創業。在鄉村文化建設中應及時建立鄉村文化人才庫及人才信息網,同時給予民間藝人以經濟上補助、政策上支持,大力保護民間藝術的發展;要大力培養文化農民。鄉村建設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教育,這是培養鄉土精英的根本措施。要整合各種現有的教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鄉土文化培訓。  

要全力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朱啟臻認為,應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鄉村文化建設的主導,并由它來引領農村多元文化的整合,增強鄉村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深入挖掘其文化基因和精神內核,將鄉村文化中節儉、樸實、和諧、共生、互利共存的價值取向和誠信、勤勞、互助、淳樸、誠信、仁愛等道德觀念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吸收借鑒城市文化、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理性甄別,選擇我們所需要的文化元素,這對于鄉村文化建設來說尤為重要。(記者夏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儋州》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免费观看二区三区 | 色鬼97悠悠久久综合 | 中文字幕思思久久96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91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