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夏樹:農民被上樓 癥結在于“被”

[ 作者:夏樹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3-08 錄入:王惠敏 ]

農民“被上樓”已經叫停很長時間了,但對于這個問題的爭論卻一直沒有停息過,甚至在一些公開的會議上,還時常能夠聽到兩種截然相反的聲音。

支持者的理由是,農民上樓以后居住環境得到改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過去吃池塘水或是井水,現在用上了自來水;過去居住分散安全沒保障,現在住到小區里,有保安、有小廣場、有衛生室,還有體育鍛煉設施,“農民生活和城里人沒兩樣”。他們還特別強調土地經過成片治理以后,耕地面積擴大了,生產條件改善了,特別是興修了水利設施,基本上可以旱澇保收,便于機械化生產,實現了規模經營,提高了農業產出率。持這種觀點者多為地方領導。

不能說他們講的沒有道理,但不少地方積極驅趕農民上樓的深層次動因是什么,因為不便擺到臺面上,他們自己是不會說出來的。那就是農民上樓以后,舊村莊被推倒了,農民的宅基地被他們拿走了,“多出來”的土地被換成“地票”,拿到城邊上,賣給房地產開發商,可以輕松地賺取巨額差價,不但解決了財政虧空,還可以用來建設城市,馬路越修越寬,大樓越建越高,“讓城市漂亮起來”。這比在城邊上低價“收儲”農民土地,要“高明”得多,要容易得多。

“誰都無權剝奪農民的財產權。”反對趕農民上樓者,為什么要大聲疾呼,因為他們站在農民的立場上,為的是保護農民的財產權,維護農民的切身利益。他們懷著對農民的深厚感情,覺得農民是弱勢群體,農民的財產不應該被掠奪。

筆者在多年以前對安徽肥西縣官亭鎮農民上樓工程做過調研。這個鎮在合肥城的西邊,離城區只有二十多公里,但農民的生活與城市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在一個自然村,農民住在低矮潮濕的小屋里,十幾戶人家共用一個池塘,塘水渾濁不堪。他們每天大清早起來,用水桶挑水,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水缸。村里的路還是土路,一到下雨下雪,泥爛路滑,孩子們出村上學都很艱難。治安狀況更是糟糕,農民介紹說,夜里小蟊賊騎著摩托車進村,專偷雞鴨鵝,說是偷其實就是搶,農民聽到聲響不敢反抗,只好在屋里敲洗臉盆。

筆者當時也對該村農民的宅基地情況進行過調查,大約每戶占地一畝多。當年“學大寨”的時候,為了鼓勵農民種樹,提出過“莊前屋后,誰栽誰有。”應該說農民除了宅基地,還有房屋和樹木。綠蔭下的村莊垃圾遍地、雜草叢生。有一個農戶舉家到廣州打工,已經多年沒有回來過,木門上的鐵鎖銹跡斑斑,門前長出的野草有半人高。村莊的凋敝令人吃驚。

農民的宅基地固然是農民的財產,但除了房基以外,基本上被長期閑置,并沒有充分發揮土地的功能,也沒有給農民帶來財產收益。加之,農民渴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我想這應該就是農民“被上樓”時,勉強同意和政府“簽合同”的理由吧。

現在的焦點是如何對待農民的宅基地,以及宅基地上的附著物,也就是如何對待農民的財產權。農民“被上樓”關鍵是“被”,農民是否被動,首先取決于農民是否愿意放棄宅基地,其次是政府給予補償的多少。坦率地說,筆者并不反對農民上樓,也不認為農民住樓就一定會不習慣。今天城市里的許多人都來自農村,也沒聽說多少人不習慣住樓。似乎也不能說農民住在平房里,就是田園風光,住到樓房里就不是了。正好相反,筆者非常愿意看到農民的居住條件得到改善,看到宅基地經過整理以后,得到復墾,擴大耕種面積,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新的保障。問題在于,我們的地方政府不能掠奪農民的財產,更不能昧著良心把從農民那里拿來的財富,大搞形象工程,裝點自己的“政績”。

筆者有一個想法,地方政府可否在幫助農民改善居住條件的過程中,把農民的宅基地丈量出來,經過綜合整理之后,作為承包地還給農民耕種?也可以鼓勵大戶流轉,實現集約經營,但一定要讓農民手里攥一個“小本子”,證明那是他的財產,讓農民年年都有收益。對宅基地上的附著物,要確保農民有處置權。

當然,這樣做需要政府拿出真金白銀,更需要拿出對農民的真感情。

作者簡介:夏樹,高級編輯,安徽六安人,長期從事三農新聞報道,4次獲得中國新聞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同步悅讀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视频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成人AV片在线观看 | 中国浓毛少妇毛茸茸 | 亚洲成年片在线 | 亚洲欧美一二区日韩精品在线 | 亚洲婷婷久久夜夜亚洲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