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于英紅:美國農業的光與影

[ 作者:于英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5-05 錄入:王惠敏 ]

美國農業以不足全美2%的人口,生產出全球約30%的農產品,其高機械化、高智能化、高產量和高收益令人稱羨,但背后也存在一些特有的危機,比如從業工人短缺和安全風險問題。

農業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美國農業以不足全美2%的人口,生產出全球約30%的農產品,且信息化、智能化也領先全球,其農民與現代社會接軌、融入的程度很高。

美國農業繁榮的背后,也潛藏著兩大特有的危機。一是更新設備需要大量成本,農民容易負債。近年來農場破產率高,說明美國現代農業再次遇到發展瓶頸。二是農業工人大多以非法移民為主,其身份、待遇的不確定性,意味著他們隨時受到移民政策的影響。

即便如此,兩個世紀以來美國由傳統農業發展到現代農業的歷程,對發展中國家仍具有很大的啟迪價值。

1、美國農業繁榮史

美國現代農業發展有兩個不可復制的經驗,一是承接英國商業化農業的傳統,二是西進運動為大農業提供大片土地。

早在英屬殖民地時期,美國就承繼英國近代“商業化農業”的經驗,將商品交換和自給自足兩大目標并行,這在美洲空曠的土地上發揮了威力。正如美國經濟史學者菲特所言,“資本主義和利潤制度是移民們帶到美洲的文化財富的基本內容”。這種價值觀形成經濟發展的內因,為后來美國的領土擴張提供了內生動力。

商業化農業與市場的緊密聯系,最終會對土地提出高需求。19世紀美國的西進運動有兩大主因,一是有利的國際環境,二是對土地的強勁需求。購買路易斯安娜,以及隨后的西進運動,對美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影響深遠。

對新增土地的處理方式,左右著美國農業的發展方向。18世紀末19世紀初,政府頒布多項土地法案,規定土地最低購買量從1785年的640英畝調整到1800年的320英畝,再降到1804年的160英畝、1820年的80英畝、1832年的40英畝。這些調整為小農留出一定的空間,但仍為大農場的興起提供了土地資源和法律保障。

大農場又對農業機械化提出迫切要求。二戰后美國工業的高速發展,也帶動農用機械的更新換代。新型農業機械層出不窮,并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和自動化。

美國擁有全球領先的農機制造企業:約翰·迪爾是全球知名的農林機械跨國企業,生產大馬力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凱斯·紐荷蘭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農業機械制造公司之一,銷量名列世界前茅。

農業生物技術也在持續更新,孟山都、杜邦、美盛等美國公司,在全球種子、化肥和農藥行業獨占鰲頭。

而這一切又離不開農業教育的智力支持。“贈地學院”是美國農業教育的一大特色,它從聯邦政府贈給各州的土地所產生的收益中獲取資助。

在西進運動中,政府陸續頒布法案,從1862年《莫里爾法案》到《哈奇法》《斯密斯-萊弗法》,鼓勵各州發展農業教育。各州紛紛建立農業實驗站和農業合作推廣站,為之后農業教育、科研與推廣的一體化機制奠定了基礎。

迄今為止,美國國會已制定30多部農業和農業教育方面的法律,每年花費70多億美元監督其落實。此外,美國政府每年對農業的財政投資達600多億美元。

有了土地、技術和機械化規模經營,產量和效率得到了保障,但是仍然不能保證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一戰后,歐洲農業恢復,對美國農產品的需求量減少,農民收入銳減。羅斯福新政通過的《農業調整法》,開始了美國通過價格補貼和“休耕補貼”來調控農業的做法。

1996年,美國一度廢止價格補貼,但由于農民收益波動很大,政府隨后又將糧食、畜牧業和果蔬一并納入補貼范圍。政府每年撥大筆款項,用于補償農民的市場損失和歉收損失。

而且,美國百余部農業法案中有很多關于農村金融的優惠條款,比如在農業抵押貸款、農業信貸、農作物保險方面,都有相關法律確保農民有可靠渠道獲得資金。

美國政府還在全國農業區建設密集的水庫堤壩,完善灌排、滴灌等農田水利網絡以及電力設施;電信管網和寬帶也在持續升級,以提升農業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更重要的是,環保組織開始關注生態與農業的共榮關系,消費者也日益重視食品安全,這些都促進了有機農業的發展。有機農場注重控制規模、走可持續發展路線,將成本控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食品安全等多重目標并舉,或將成為今后美國農業轉型的方向之一。

2、行業危機:諸種不確定性

在令人稱羨的高機械化、高智能化、高產量和高收益背后,美國農業存在一些特有的危機——從業工人短缺和安全風險問題。

1870年,美國有近50%的農業人口。到2008年,只有不到2%的人口從事農業。但是這項數據僅僅覆蓋擁有公民身份的人員。事實上,大量的體力勞動由沒有合法身份的臨時雇工完成。身份、待遇的不確定性,直接威脅著底層農業勞動者的穩定性。

1999-2009年,美國大約一半的農作物,是由非法新移民完成播種、收割的。除了機械作業以外,其他工作主要依賴新移民(如中國人、印度人、印度尼西亞人、巴基斯坦人和墨西哥人)。這些新移民大都存在語言溝通障礙,也沒有相應的技術儲備,只能從事低技術含量的工作,工資也很低。

因為法律地位問題以及缺乏現代技術,非法移民工人的流動性很低。在某種程度上,這確保了底層農業工人群體的穩定性。

為了增加這部分群體的穩定性,1986年美國通過《移民改革和控制法》,對一些特殊農業領域的勞動者給予特赦。此舉略微改善了部分工人的生活,但更多的人享受不到這份優待。而且,即便是享受特赦的這些幸運者,其醫療保障也只能依靠社區和移民健保中心,而這些機構存在資金和醫療人員不足的問題。

現代農業在提高生產率的同時,也存在易被忽視的安全風險。美國農業用藥占該國農藥使用量的75%。移民工人由于缺乏培訓,也沒有適當的預防措施,特別是女性,面臨著與農藥接觸有關的健康風險。

除了與工作有關的肺病、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皮膚病,乃至與使用化學品和長期日曬相關的癌癥以外,大型機械、密閉空間、高海拔工作,都可能成為致命原因。根據1992-2005年的統計數據,每天約有243名農業工人遭受工傷,其中約5%導致永久性損傷。

拖拉機翻車是造成致命傷害的主要原因,每年約有90多人死亡。1992-2000年,美國所有與工作有關的年輕工人死亡統計中,從事農業的工人高達42%2011年,108名低于20歲的青年死于與農場有關的傷害。

近年來,美國農業人口中女性比例大幅上升,而在職位晉升、收入和住房等方面,女性工人不得不忍受著遜于男性同事的待遇。由于在人力方面的投資變相減少,美國農業的后勁也開始缺乏,一遇風吹草動,不少農場就陷入破產潮。

針對美國農業面臨的衰退,特朗普政府去年底頒布《2018年農業提升法案》。該法案承接2014年農業法案,希望在今后5年從補貼、保險到環境、貿易等領域“提升”美國農業。問題是,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令非法移民的處境變糟,相當依賴這些勞動力的美國農業還坐得住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看世界雜志(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 亚洲综合国产欧美在线 | 日韩精品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在线字幕第一页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2020 |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线观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