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托管為小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可行路徑。農業托管企業通過優化配置小農戶的技術、勞動力、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 為小農農業現代化助力。研究發現, 無論是全托模式還是半托模式, 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小農戶種植過程中生產要素缺失問題, 其產生的顯著收益是小農戶參加農業托管的主要動力。農業企業通過向農戶銷售農資和實施標準化技術管理來提高果品質量, 從而從農業的上游和下游獲得利潤是其提供托管服務的主要動力。農業托管契合了小農經營在現代化轉型中的現實需求, 確保了小農經營收益和產權的穩定和長久, 表現出較強的生命力。
一、問題的提出
在人多地少的國情下, 我國仍有超過2億戶“人均不過三分、戶均不過十畝”的小農[1]。中國農業的現代化繞不開小農戶, 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
改革開放以來, 學界一直在思考農業現代化的出路問題。受經濟學生產要素最優配置理論的影響[2,3], 學界主流將農業規模化經營視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方向, 但很長一段時期內, 將農業規模化經營與小農經營對立起來, 認為農業規模化經營等同于土地規模化經營。在現行家庭聯產承包農地制度下, 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前置條件是土地集中, 因此, 推動土地流轉被學界主流認為是實現農業規模化的必經之路。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推動土地大規模流轉[4,5], 各類規模化經營主體在我國遍地開花。然而, 實踐越來越證明土地規模化經營并沒有實現預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經營效率以及保障糧食安全的目標, 反而因地租、雇工、監督等因素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成本, 降低了土地的產出率[6,7]。規模經營主體在經營過程中普遍出現虧損, 有的只得退出經營, 有的將土地進行再分割后轉包給代耕戶耕種[8]。同時, 農地大規模流轉對農村階層分化、鄉村治理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9]。
以土地規模經營為導向的農業規模化之路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小農經營的價值及其如何與農業現代化的銜接問題。在保持小農經營基本經營制度不變的條件下, 以提升農業服務規模化來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優化配置, 是近兩年政策和實踐層面探索出的小農農業現代化的一條可能路徑。
農業規模化服務也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韓啟明對內蒙赤峰市的案例研究發現, 農業規模化并不以土地的集中和小農經濟的消亡為前提, 農業服務的規模化既構建了一種“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同時還保持了農村鄉土社會的原貌[10]。王蔚等從土地托管概念入手, 分析了土地托管中各行為主體的行為邏輯, 探討了通過土地托管實現農業服務規模化的路徑, 并介紹了山東省高密市供銷社的具體做法[11]。孫新華通過對“土地托管”研究發現村社組織作為連接社會化服務主體和小農的橋梁, 在“土地托管”中發揮了主導作用[12]。但既有研究主要以分散的小農戶如何與規模化服務進行對接研究視角, 著重分析如何將小農戶有效的組織起來, 而對農業規模化服務如何重新配置農業生產要素以適應這種新轉變的研究較少。
山東、江蘇、陜西等地正在實施的“土地托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 為我們提供了實踐范例。本文將采用案例研究法[13]來研究農業托管這種農業服務規模化的實踐邏輯及其動力機制。2017年8月研究團隊在陜西白水縣開展了專題田野調研, 主要通過半結構式訪談收集資料。白水縣位于陜西省東北部, 全縣耕地面積72萬畝, 地處黃土高原溝壑區, 氣候適宜蘋果種植。從1980年代初期開始種植蘋果, 經過30多年的發展, 全縣蘋果種植面積已達50多萬畝。
白水縣的蘋果種植主要以小農經營為主。在當前果農分化、農村人口外流以及公益性農技服務體系懸浮[14]的背景下, 小農種植一方面在向土地規模化經營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通過引入果樹托管這種農業規模化服務來進行應對。本文的托管是指, 小農將果園經營中的全部或部分生產環節委托給農業服務公司經營管理, 農業服務公司通過代理經營獲得一定的報酬, 小農與農業公司共擔生產中的風險。白水縣的果樹托管起步于2015年, 截止筆者調研的2017年8月, 已有多家農業公司開展果樹托管服務, 托管的面積多則幾千畝, 少則幾百畝。
二、不同經營模式比較
農業托管介入到白水縣蘋果種植業中, 形成了當前小農果園的不托管、半托管、全托管3種生產經營模式 (見表1) 。本文將對不同生產經營模式中各生產要素———技術、勞動力、土地、資金和農資等對比分析。
表1 3種經營模式比較
(一) 不同模式下的技術來源比較
蘋果種植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具體而言, 蘋果種植技術涉及到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果園修剪、品種選擇等一系列的知識。特別是技術更新決定蘋果的產量與質量, 也就直接決定了蘋果種植的收益。
20世紀80年代以來, 白水縣果農的技術主要來源于4個方面: (1) 政府公益性農技推廣。果農參加縣、鄉農技部門組織的技術培訓, 或者是農技部門的工作人員下村進行技術指導。(2) 農資服務店。果農在農資店購買化肥、農藥等農資時, 農資店免費提供技術指導。(3) 村內技術嫻熟的“土專家”。果農在農閑時經常聚集在一起交流果園管理技術以及市場行情等, 普通果農可以從技術嫻熟的“土專家”那里獲取一些經驗性知識。(4) 果農在種植過程中反復實踐而積累的經驗。
近幾年, 白水縣果農獲取技術的途徑出現了變化。(1) 公益性農技服務體系不健全, 農技服務組織出現經費和人員短缺、農技人員不愿下鄉的現象; (2) 規模化經營主體在白水縣發展迅速, 一大批“土專家”被吸納到農業企業中去做技術指導員, 有的成為種植大戶, 很少有時間與普通果農高頻次交流技術; (3) 由于農資店主要任務是銷售農資, 免費提供的農技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因此, 不參加托管的果農就面臨技術更新的困境。
在半托管經營模式中, 小農戶主技術來源于農業企業, 但具體操作仍然由果農承擔。農業企業每年都會對半托管農戶的果園進行測土配方, 并在相應的時間點通知果農施肥、打藥、剪枝。在全托管經營模式中, 小農戶的技術和具體操作均由農業企業承擔。
(二) 不同模式下的勞動力配置方式比較
蘋果種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 梳果、套袋、下果等生產環節均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根據我們的調查, 白水縣小農戶的果園面積集中在4~10畝。不參加托管和半托管模式的小農戶, 勞動力主要由家庭內部供給, 只在套袋、下果等勞動力需求量大的生產環節少量雇工。同時, 由于種植規模不大, 小農戶的家庭勞動力在代際之間進行了再分配, 一般是父母在家種植蘋果, 年輕的夫妻外出打工, 本文將此概括為勞動力自雇模式。
在全托管模式中, 小農將蘋果種植中全部生產環節的控制權轉讓給農業企業。企業主要從周邊農村雇傭勞動力, 托管農戶也時常被雇傭。白水縣已經開展的農業托管主要以半托管為主, 全托管的農戶較少, 選擇全托管的農戶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家庭中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 在家的父母年齡偏大;另一類是家庭自有資金不足, 無法在蘋果生產上進行有效的投資。
(三) 不同模式下的土地權益比較
土地是農民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是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 土地對農民而言具有保障功能[15]。在產權制度安排上, 土地是集體所有制下的一束權利:包括所有權、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和經營權等。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實現了土地所有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兩權分置”。近幾年, 隨著農村土地流轉大規模發生, 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實踐中出現了承包主體和經營主體相分離的現象, 中央通過政策法規將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進行了細分, 形成了當前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三權分置”[16]。不參加托管的小農戶通過承包經營享有土地的使用權、經營權和收益權, 即果農在承包地上種植蘋果、安排生產活動以及享有收益權。半托管模式的農戶由于只讓渡了生產過程中對技術的控制權, 果園仍然由農戶經營、蘋果的收益權也歸農戶。在全托模式下, 果園土地的承包主體和經營主體實現了分離, 果農仍然享有土地的承包權, 經營權則轉讓到農業企業。
就土地權屬而言, 全托管模式與土地流轉模式有相似性, 即實現了土地承包主體和經營主體生產環節上的分離, 但二者在土地收益分配上存在差異。按照“三權分置”的政策法規, 土地所有者集體、承包者、經營者均有權參與分配土地收益, 而在實際的運作中, 集體作為土地的所有者基本不參與農地收益分配, 土地收益一般在承包者和經營者之間分配。在土地流轉模式中, 土地經營者通過地租向土地承包者支付土地收益, 而承包者獲得的地租收益一般低于自己經營土地的收益。以白水為例, 小農將土地流轉出來的市場價格為每年500元/畝, 連樹帶地承包的果園依據果樹的質量, 市場價格為每年300~500元/畝。在農業全托模式中, 農業公司只從土地收益中拿走較少的部分, 土地的絕大部分收益仍然歸農戶。以白水縣興農公司 (1) 的全托管模式為例, 其向農戶承諾保底畝產4 000斤, 不足由興農公司補足, 超過部分按照公司與農戶6∶4分成。由此可見, 小農戶從農業全托模式中獲取的收益比土地流轉模式多。
(四) 不同模式中的農資比較
蘋果種植屬于資金密集型產業, 農資投入的多少與蘋果果徑的大小和產量高低直接相關。以白水縣某村的趙某和高某兩戶果農為例, 趙某代表蘋果種植收益很好的農戶, 他在每畝蘋果上的投入是:農藥300元、灌溉400元、化肥4 000~5 000元、雇工費用1 500元左右, 蘋果直徑可達80厘米以上, 畝產能達到8 000斤, 且蘋果的商品率達到95%以上, 蘋果的價格能高出市場平均價0.2元/斤以上。高某代表蘋果種植收益一般的農戶, 他在每畝蘋果上的投入是:農藥500元、灌溉400元、化肥2 000元、雇工費用1 000元左右, 蘋果直徑在75厘米上下, 畝產僅4 000~5 000斤。
不同經營模式在農資投入上存在差異。在不托管模式下, 農戶自籌資金并自由選擇購買農資的地方;在半托管模式下, 資金仍然由農戶自籌, 但農資必須從提供技術服務的農業企業那里購買;在全托管模式下, 生產過程中的資金投入由代管的企業墊資, 農資也由企業統一購買, 全托管農戶的蘋果一般也是由代管企業收購, 售賣后企業統一跟代管的農戶結算。
通過對技術、勞動力、土地、資金 (農資) 幾個重要生產要素的比較, 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推論:第一, 在農業托管模式下, 無論是半托管還是全托管, 農業企業提供的社會化服務為小農農業技術更新提供了新途徑, 由此架起了小農農業與農業現代化之間的橋梁;第二, 在農業半托管模式下, 農業企業代替傳統公益性農技推廣組織為小農農業提供技術服務, 保留了小農經營的主體地位;第三, 在農業全托管模式下, 雖然小農的土地經營權轉讓給農業企業, 但土地的收益主要歸小農, 這為缺乏勞動力、資金的小農家庭提供了農業增收的途徑, 同時也促進了農業的現代化。
三、農業托管的動力機制分析
農業托管服務在白水縣的蘋果種植業中興起較晚, 但發展卻呈現出燎原之勢。以華陽農業公司為例, 2016年初, 公司在薛村托管了公司基地周邊的小農果園22戶, 托管面積100畝左右, 2017年第二次合同簽訂迅速覆蓋了王村80%的農戶, 同時還拓展了兩個村莊, 托管的總戶數達到367戶, 托管面積2 025畝。值得追問的是, 農業公司實施農業托管服務和小農戶參與托管的動力機制何在?
(一) 小農戶:生產要素優化配置, 實現增產增收
1. 半托管戶。
半托管的主要是農業種植領域勞動力和資金相對充足的小農戶, 其所缺乏的是技術。作為經濟作物的蘋果種植屬于勞動力、資金、技術多重密集型, 技術對于蘋果種植尤為重要, 對其品質和產量發揮著決定性作用。技術推廣原本是政府作為一種公共物品向農戶提供, 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推廣體系, 但在這套體系不通暢時, 半托管農戶轉而面向市場搜尋技術服務, 并承擔著較高的搜尋成本和管理成本, 抬高了農業生產的整體成本, 而且技術服務本身的質量也難以保證, 直接影響農戶的收益。一批農業公司進入這一領域后, 以提供技術服務的形式降低半托管農戶的成本。
簡言之, 參加半托管的小農戶的動力機制在于彌補技術匱乏的短板, 以適應市場需求, 從而實現增產增收。實踐也證明, 參加半托管的小農戶也確實因為農業公司提供的技術支持獲得了實際的收益。以薛村薛某為例, 2016年初, 其將自家一處過了豐產期的老果園放到華陽公司進行技術托管, 華陽公司指導其對果園進行減伐和測土配方。在訪談中, 薛某在提及托管時說到“剛開始減伐的時候, 我的樹長勢都良好, 當時很想不開, 減伐這么多, 得少套多少袋子啊。但是減伐后, 果園的通風變好了, 果子的著色時間變短了。減伐前1畝地150棵只套了3萬個袋子, 減伐后100棵樹卻套了5萬個, 而且蘋果的單果直徑、重量和著色明顯改善。”果園在參加半托管后實現了增產增收。
2. 全托管戶。
全托管的農戶, 除缺乏技術要素外, 同時在勞動力和資金兩個要素上有一項缺乏或兩者同時缺乏。由于村民外出務工, 一些農戶家中只有老人小孩, 農業勞動力供給不足;另外有些農戶較難承擔果樹種植中的資金投入。勞動力短缺的農戶, 要么從市場上雇傭勞動力, 要么讓家庭的青壯年勞動力返鄉, 或者采取粗放式的經營。雇工會增加生產成本, 青壯年勞動力返鄉就減少了一份務工收入, 粗放經營則直接影響蘋果收入。而資金缺乏的農戶則因在生產過程中農資投入不足導致蘋果收益甚微。
以上兩種類型的農戶, 將果園生產環節交由農業托管公司經營, 極大地提高了這兩類果園的產量和產值。這是上述兩類小農戶選擇全托模式的動力所在。
(二) 農業企業的動力:配套銷售農資和控制果品質量
在半托管模式下, 農業企業為小農戶提供的農技服務是免費的, 農業企業不從生產環節獲取利潤;在全托管模式下, 農業企業只是從生產環節獲取小部分的利潤。農業企業在為小農戶果園提供托管服務時是有組織成本的。而農業企業又是以盈利為目的的, 其為小農戶提供農業托管服務的動力何在?
1. 配套銷售農資。
提供托管服務的農業公司多為產供銷一體化企業, 公司的經營業務范圍涉及到上游的農資銷售、中游的生產以及下游的銷售和冷藏。農業公司提供的技術托管服務與農資銷售是配套的。對于半托管戶而言, 參加公司托管則必須從公司那里購買化肥、農藥等農資, 其構成了托管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半托管農戶不遵守公司的規定, 擅自在別的地方購買農資, 農戶與公司的契約關系自動解除。仍然以華陽公司在薛村的托管為例, 公司為薛村的托管戶提供免費的技術指導, 但托管戶的農資必須從華陽公司那里統一購買。雖然華陽公司提供的農資價格基本與市場持平, 但是在數量和種類上明顯比小農戶自主安排生產時多。有農戶反映, 參加華陽的技術托管后果園的農資投入明顯增加。華陽公司的農資直接來源于廠商, 公司可以通過批發從而獲得差價利潤。而對于全托管的農戶, 同時還獲取了部分中間生產環節的利潤。
2. 通過實施標準化技術來提高果品質量。
當前農資市場的競爭激烈, 整個行業的利潤微薄, 農業公司通過銷售農資在上游獲取的利潤較小, 而通過銷售蘋果是其利潤的主要來源。蘋果品質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公司獲取利潤的多少。此外, 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 國家相關食品部門對農殘的質檢也日趨嚴格。因此, 把控水果的質量對農業公司來說至關重要。雖然大多數農業公司都有自己的生產基地, 但由于銷售量大, 蘋果主要還是從農戶手中收購。自主經營的小農戶因技術水平存在差異, 蘋果品質也存在差異, 生產過程難以被監管。公司通過向小農戶提供托管服務, 統一了技術與管理, 對果品質量嚴格把控, 由此保障了公司利潤。在調研訪談中, 華陽公司的總經理林某就談到“以前農民用藥, 只求把蟲殺下去, 只要能殺下去就是好藥, 從不考慮農殘和土地污染。收上來的蘋果, 每箱口感也不一樣。現在種植過程中以生物制藥和有機肥為主, 無農殘, 提倡果園覆草當綠肥稀釋土壤中的重金屬。實施統一標準化種植后, 蘋果大小、口感都一樣。現在蘋果從樹上摘下來直接就可以吃。”值得注意的是, 農業公司并不承諾一定收購托管果園的蘋果, 只享有優先購買權。由此, 公司通過農業托管控制了果品質量, 同時又不擔心產品積壓。
四、結語
如何在保持小農經營主要優勢的前提下實現中國農業的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點是如何實現農業中更高的技術轉化率。在政府技術推廣體系供不應求的情況下, 各地興起的農業托管服務體系開始在實現小農技術升級、提高利潤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成為小農經營現代化的一條可能路徑。
在實踐中, 農業托管服務分為半托管和全托管兩種類型。半托管主要針對的是家庭經濟基礎好、勞動力充足的小農戶, 通過農業公司的托管服務解決了這部分小農戶的技術問題, 實現了技術的標準化。全托管主要針對主要生產要素缺乏的小農戶, 通過農業公司的托管經營, 果園的生產要素投入得以改善, 實現了小農果園生產的現代化。托管的小農戶從中分享了絕大部分收益, 實現了增產與增收。農業托管為果農走出貧困陷阱提供了一條途徑, 是產業扶貧中值得總結與借鑒的經驗。
總之, 農業托管實質上是對農業中所有的關鍵生產要素進行重新配置, 使其按照新模式來組合, 進而發揮更大的效用, 既提高農民的收益, 又保證了小農經營的靈活性和自主性。
作者簡介: 曾紅萍 (1987-) , 女,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鄉村治理與社會建設協同創新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講師,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為鄉村社區變遷與農業治理。;
基金: 陜西省農業協調創新與推廣聯盟2017年軟科學項目 (LMZD201708);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科研啟動項目 (Z109021712); 中央基本科研業務費 (2017RWYB18);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05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