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黃新國:關于加快建設法治鄉村的思考

[ 作者:黃新國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0-01-07 錄入:王惠敏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堅持法治為本,樹立依法治理理念”,并首次明確提出“建設法治鄉村”。法治鄉村不是過去依法治村的簡單延續,是黨中央統籌全局、兼顧長遠的戰略性考慮,是針對農村地區短板弱項的精準施策,站位更高遠、內容更豐富、意義更重大。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刻認識建設法治鄉村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法治鄉村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突出法治鄉村建設的工作重點,確保加快建設法治鄉村取得實效。

一、深刻認識建設法治鄉村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求“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這對建設法治鄉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深刻認識建設法治鄉村的重要意義。

(一)建設法治鄉村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法治建設的根基在基層、薄弱區域在鄉村,法治鄉村建設已成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鄉村處于國家治理體系的最基層,是社會的終端和末梢,只有加強法治鄉村建設,才能夯實法治社會的根基,筑牢全面依法治國的根基。

(二)建設法治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當前鄉村振興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突出問題,都需要通過法治的方式來解決,需要法治來保障。只有通過法治鄉村建設,才能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制度化、法治化的保障。

(三)建設法治鄉村是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逐步深入推進,農村地區呈現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樣化、利益訴求復雜化、利益沖突顯性化。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各種矛盾糾紛,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走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鄉村善治之路,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不斷增強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建設法治鄉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同時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法治保障;“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于鄉村的發展與振興,如果沒有廣大鄉村、廣大農民的小康,也就沒有全國的小康。因此,從這個意義來講,建設法治鄉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二、準確把握法治鄉村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推進法治鄉村建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黨對法治鄉村建設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堅持從實際出發,著力依法解決農村群眾反映強烈的困難問題,提高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體現時代特征、人民群眾滿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鄉村之路。

我們要建設的法治鄉村,是人人尊法守法,事事找法用法,干部帶頭依法辦事的鄉村;是有最高的安全感、最低的違法犯罪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的鄉村:是法治可信賴、權利可保障、義務須履行、道德應遵守、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鄉村。到2022年,努力實現“兩完善三提高”即涉農法律制度更加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更加完善和農村執法質量明顯提高、干部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明顯提高、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鄉村奠定堅實基礎、為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鄉村力量。

三、突出法治鄉村建設的工作重點

法治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了法治建設的各環節、涉及“三農”工作的各方面。建設法治鄉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把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結合起來,全面規劃、整體推進。目前應突出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逐步實現重點突破、促進整體提升。

(一)完善法律法規。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

前提。有立法權的機關應當在遵循改革思路的大前提下,立足立改廢,不斷完善農業農村法律法規體系。當前最急需最迫切是要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土地制度改革、農業綠色發展、鄉村建設治理等領域的立法建設,積極推進相關法律法規的制修訂,同時加強配套規章制度建設,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

(二)規范行政執法。要按照權責明晰、上下貫通、指揮順暢、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體系,盡快組建一支政治信念堅定、業務技能嫻熟、執法行為規范、人民群眾滿意的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的執法保障,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執法活動、每一起案件辦理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優化司法環境。要進一步提高司法機關辦事效率,降低司法成本,實現司法救濟。基層人民法院應當針對農村實際,在基層人民法庭推行“立審執”一體化工作模式,積極推行網上立案和案件遠程審判,根據需要開展巡回審理就地辦案;充分發揮案件繁簡分流和速裁機制功能,為農村當事人提供優質、高效、便利的訴訟服務。人民檢察院應當加強涉農案件的訴訟監督工作,充分保障農民合法權益。要暢通涉農司法案件信訪渠道和農村司法救助渠道,加大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銜接力度,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特別是農村弱勢群體打得起官司。

(四)加大普法力度。知法懂法是尊法守法用法的前提,要把農村普法工作擺在更加重要位置。現在農村普法的主要任務既不是單純地把法律文本“送”給農民了事,也不是單純地把法律知識“教”給農民就行,而是要注重教育引導干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逐步培養對法治的尊崇信仰,讓村民成為“主角”。要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充分運用網絡、視頻、動畫等新媒體新技術,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講清法理、事理、情理,切實把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案事件依法處理的過程變成普法過程、法治精神培育過程。

(五)健全法律服務。整合法學專家、律師、政法干警及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資源,健全鄉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做實“12348”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建設,打造綜合性、一站式的服務型窗口,使農民群眾可就近獲取公共法律服務;建好建強鄉鎮司法所,鞏固村居法律顧問工作,為基層治理把好合法合規關;加強涉農法律援助工作,實現農民法律援助應援盡援; 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加強鄉村律師專業法律服務供給,創新鄉村公證法律服務,提供鄉村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服務,努力讓廣大農民群眾共沐法治陽光。

(六)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設。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設既是法治鄉村建設的有效載體,也是全面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修訂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評估體系,開展創建專項活動;深入推進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實現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鄉村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農村法治文化建設,樹立文明新鄉風,提升德治在鄉村治理中的地位。通過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設,實現先進帶后進、后進抓緊趕上,積極有序地全面建設法治鄉村。

(七)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突出問題。進入新時代,老百姓對法治的期盼已經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和管不管用轉變,能解決老百姓實際困難問題的法治才是鄉村好法治。當前,要緊密結合打贏“三大攻堅戰”、掃黑除惡、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針對農村群眾普遍反映強烈的困難和問題,各相關單位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一盤棋”思想,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主動擔當作為給予依法及時有效解決,讓廣大群眾真實有感、真心擁護,夯實法治鄉村建設的深厚民意基礎。

作者系湖北省黃岡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內務司法委主任委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午夜视频黄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变态另类天堂AV手机版 | 中文字幕aⅴ日本欧美视频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 亚洲制服丝袜自拍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