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農村勞動力能否順利返崗復工,成為全省企業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湖南大學楊勝剛教授建議,從加強脫貧攻堅與穩崗就業的統一部署、加大對復工復產企業的用工保障力度、積極探索農村勞動力穩崗就業新模式、加強對貧困家庭務工人員的重點幫扶、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平臺優勢、妥善處理疫情防控與返崗復工的矛盾等六個方面,為農村勞動力返崗復工提供政策支持。
2月6日,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提出“在繼續做好科學防控的同時,有序推動恢復正常生產”戰略部署,釋放出明確的信號,政府將在疫情防控基礎上,逐步推動經濟和社會秩序恢復常態。隨著2月10日全省各地陸續開始復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對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意義
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重要思想以來,我省精準扶貧工作全面推進、成果卓著。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將精準扶貧與精準脫貧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真抓實干,取得了決定性進展:截至2019年底,全省貧困發生率降至1.49%,累計減少貧困人口684萬,已有31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全省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高于全國農村居民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近4000元。其中,全省農村居民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工資性收入和經營凈收入,分別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和36%左右,也就是說,外出務工成為我省農村居民主要的收入來源。
2019年我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規模達1778.7萬人,其中,有1233.9萬農民工選擇外出從業,占勞動力轉移就業總規模的69.4%。在外出從業農民工中,外出省內就業的有462.7萬人,占全部外出農民工的37.5%;外出省外的有771.2萬人,占全部外出農民工的62.5%。2019年全省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4593元,全省全年外出從業農民工的總收入高達6800億元。因此,農民的外出務工收入在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對于全省中青年農村居民和貧困地區農民脫貧增收尤為重要。
當前,湖南仍有83萬貧困人口、718個貧困村、20個貧困縣尚未摘帽且多為深度貧困縣。在打贏脫貧收官之戰的關鍵時刻,如何采取積極有效的辦法,鼓勵和支持廣大農民外出務工,有效增加農村居民尤其是農村貧困家庭的收入,是能否能夠如期實現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問題。
二、當前我省農村勞動力返崗復工面臨的主要問題
2月10日復工、復產是全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政府規定的,但是農村勞動力真正意義上的返崗復工之路依然困難重重。
一是從就業崗位的供求矛盾看,對勞動力需求最大的是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但受此次疫情沖擊最大的也是中小企業,其中,餐飲、酒店、旅游、娛樂、交通等消費類中小企業首當其沖,絕大部分相關企業收入出現“斷崖式”下跌,甚至“顆粒無收”。2月上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聯合調研了995家中小微企業對此次疫情的評估與看法。其中針對如何應對疫情后的企業生存與發展?回答直接停產歇業的企業占比16.2%。我們可以初步估算,如果有16%的中小企業選擇直接停產歇業,意味著我省農民工就業崗位減少200萬個。能否有效解決全省1000多萬外出務工農民工“有崗可返、有工可復”問題,是目前我省農村勞動力返崗復工面臨的關鍵問題。
二是從增加農民工收入的角度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聯合調研組的抽樣調查結論中,針對如何應對疫情后的企業現金流短缺?回答最多的是采用減員降薪的辦法(占22.43%)。如果有22%的中小企業選擇降薪1/3,意味著全省農民工外出務工的全年收入減少近500億元。貧困地區勞動力、貧困家庭成員外出務工是增收脫貧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能否有效解決外出務工農民工“有崗有收、增崗增收”問題,是關乎我省實現脫貧摘帽目標的重點問題。
三是從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的矛盾來看,一方面,在疫情拐點尚未出現、蔓延風險仍然較大的情況下,控制疫情仍是第一要務。如果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整個經濟增長將會面臨更大不確定性,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另一方面,工人返回工廠手續很多,復工申請層層批復、復工培訓、疫情防控、人員梳理管控,每一個細節都重要,也確實是無奈之舉。工人依然回不來,封路、封村、勸返、拒入、戶籍、住所、隔離時間等疫情防控措施與農民工返崗復工之間產生沖突。因此,能否有效解決“有崗無疫、防控穩崗”問題,是關乎有效解決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矛盾的現實問題。
有效解決農村勞動力返崗復工的政策建議
針對目前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普遍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期間貧困勞動力保就業穩收入的政策措施。結合我省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的實際情況,建議省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盡早抓好疫情防控期間我省農村貧困勞動力保就業穩收入工作:
一、加強脫貧攻堅與穩崗就業的統一部署是基礎。
落實好各級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把促進農村貧困人口就業,穩定農村貧困家庭收入作為防疫期間一項重要工作部署推動。通過縣、鄉領導包保,駐村干部包戶等辦法,安置好貧困人口就業,使貧困家庭“穩崗不丟崗”“轉業不失業”。特別注意關注存在返貧風險的貧困戶,采取“一對一”、人盯人的方法,掛圖作戰,靶向治療,像研究未脫貧戶一樣一戶一戶研究,逐人落實好就業措施,確保脫貧戶不返貧,鞏固脫貧質量。
二、加大對復工復產企業的用工保障力度是支撐。
對于因受疫情影響部分復工和停工待料的企業,應當依法保障員工合法權益,保持職工隊伍穩定。要利用互聯網和全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提供線上用工服務,積極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問題。指導協調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和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用好用足援企穩崗政策。允許企業實施靈活用工政策,綜合調劑使用年休假。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可以通過與職工協商一致采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待崗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盡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
三、積極探索農村勞動力穩崗就業新模式是重點。
有針對性開發一批“扶貧特崗”。根據疫情變化,以縣為單位積極開發一些臨時性扶貧特崗,優先安排暫時不能返崗的貧困人口就業。在生態管護上,生態護林員新增崗位重點向其傾斜;在環境整治上,充分吸納其就業,有條件的鄉村可視情況增設保潔崗位;在鄉村建設、水利工程等重大項目開復工上,因人找崗、因人設崗,一時難以開復工的企業項目看攤護院人員也要盡量雇傭這部分人群;有條件的村集體要有計劃安排一批公益性崗位,對因疫情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業困難群體等,給予臨時性兜底安置,確保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都有一名貧困人口穩定就業。
四、加強對貧困家庭務工人員的重點幫扶是關鍵。
鼓勵貧困人口返鄉創業,按標準提供扶貧小額信貸;認真落實已出臺的扶貧車間、龍頭企業、返鄉創業等扶持政策,對于符合條件的扶貧車間,按每吸納1名貧困勞動力給予一次性獎補;對符合政策帶貧效果好的龍頭企業,給予財政貸款貼息補助;對吸納貧困人口就業的返鄉創業基地、初創企業給予優先支持,激發各類帶貧主體積極性,更好地就近就地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實現務工增收;組織各地將有就業意愿、有勞動能力的已就業和未就業的貧困人口納入職業技能培訓行動,疫情期間應用現代化遠程或線上培訓等手段,以就業為導向開展訂單式、定向定崗式培訓,提升職業技能,拓寬就業渠道。
五、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平臺優勢是手段。
各地勞動就業主管部門要盡早搭建“互聯網+”農民務工供需信息對接平臺,對轄區村級勞務、企業用工情況和貧困人口就業意向進行全面摸排,建立崗位信息臺賬,有針對性的開展勞務對接,集中開展網上招聘,采取電話通知、新媒體推送等方式,向貧困人口推介崗位信息,發揮線上服務人崗匹配功能;按照“臨貧預警、驟貧處置、脫貧保穩”的要求,跟蹤研判貧困人口就業收入情況,對后期確實存在返貧風險的貧困戶隨時落實低保政策,做到應納盡納,做好兜底保障;各級政府要加強對轄區內人力資源供求情況監測,特別關注貧困人口就業供求同比、環比增長情況,深入評估疫情對行業用工、企業缺工、家庭雇工等影響,調整優化就業服務活動,積極引導貧困人口安全有序就業。
六、妥善處理疫情防控與返崗復工的矛盾是保障。
如果復工后一個企業發現了確診病人,首先要對確診病人的密切接觸者進行全面了解。如果這個病人沒有被早期發現,疫情在企業和單位出現了廣泛傳播,就要對企業或單位采取一定措施;如果病例發現較早,對于密切接觸者采取了嚴格的醫學觀察措施,不需要對這個企業或單位進行關閉。
“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從此陽春應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在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脫貧攻堅進入決勝期的關鍵時刻,只要我們能夠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就一定能夠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與脫貧攻堅決勝戰的全面勝利。
作者簡介:楊勝剛,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湖南省智庫領軍人才。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