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我省作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盡管整體發展水平和相關指標都表現不錯,但是從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特征和城鄉、區域、階層三個層面視角看,收入分配、基礎設施、公共保障、人居環境等方面仍存在不平衡和短板。這些不平衡和短板,從階層群體看,主要是農民,從區域空間看,仍然在農村。因此,在扎實推進我省高質量共同富裕進程中,很有必要將農民農村作為建設發展的重點。
以“做大蛋糕”“切好蛋糕”為準則,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結合國民收入的三次分配,圍繞我省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初次分配應致力于“提低”和“擴中”。兩者之間,“提低”是基礎,“擴中”是目的,也就是說,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只有不斷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才能有效實現“擴中”的目的。二次分配應注重“擴面”和“提效”?!皵U面”就是注重政府公共資源安排中的公平性和廣覆蓋,“提效”就是重視公共資源配置公平性基礎上的效率,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空間效率,實現公共資源和服務對城鄉人口的有效覆蓋。三次分配應著重“引導”與“激勵”。要在完善國民收入分配制度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社會幫扶制度,營造三次分配良好氛圍,引導先富帶后富,激勵高收入群體幫扶低收入群體。
以國家“三個優先”發展方針為支點,加快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三個優先”發展方針,即農業農村、教育、就業優先發展的方針,重點還是在“三農”領域。因此,一要加快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核心是發揮好“四個優先”的支撐作用。即優先考慮“三農”干部配備,增強“三農”發展領導力;優先滿足“三農”發展要素配置,提高“三農”要素配置效率;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實現“三農”政策普惠;優先安排農村公共服務,補上“三農”公共體系短板。二要加快農村教育優先發展。關鍵是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爭取到2025年實現我省農村學齡人口高中與職業教育普及率達到80%以上。另外,要不斷優化鄉村教育空間布局,發揮互聯網功能,推進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不斷擴容,實現城鄉教育資源共享。三要充分體現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優先。要完善城鄉勞動力要素市場和用工制度,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廣大農民創新創業,以自主就業、受雇就業、合作就業、兼職就業等形態,實現充分就業和初次分配就業增收。
以新型城鎮化“三個帶動”為牽引,推進農民農村共富發展。一是供給帶動。在農民農村共富發展進程中,城市對農村供給帶動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城市對農村居民生活用品等物品的供給,更應體現在城市優質要素如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對農村的供給帶動。因此,要扎實推進“兩進兩回”,以形成城市要素與鄉村要素的優勢互補,城鄉融合互利共贏和農民農村共富發展的新格局。二是需求帶動。我省已處在城鄉融合發展的新階段,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城市對鄉村的需求已從土地、勞動力、農產品為主的需求,擴展到對鄉村生態、歷史文化以及鄉村民宿、休閑與康養等方面的需求。這種需求的實現路徑并不是通過鄉村要素與物品進城的路徑來實現,而是通過城市居民進鄉的路徑來實現。因此,要把握城市對鄉村需求變化的新特點及其對鄉村價值提升和多維度發展所帶來的新機遇,強化城鄉融合發展對農民農村共富發展的牽引帶動,促進鄉村資源要素的就地轉化和鄉村產業興旺、市場繁榮和農民就業空間的不斷拓展。三是空間帶動。在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發展進程中,要高度重視國民財富初次、再次和三次分配在空間上的配置效率。不僅要充分發揮城鎮空間對農村人口非農化、市民化和現代化的承載功能,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尤其是中小城市和鄉鎮的集聚與共富發展,而且要重視鄉村人口在鄉村空間相對集聚的城鎮化效應。要通過我省鄉村全域土地的整治和村莊的分類規劃,改變鄉村人口分布過于分散的狀況,不斷優化鄉村村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空間布局,有效推動城市優質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農戶搬遷與新型城鎮化銜接,使廣大鄉村成為“三生融合”、公共服務有效覆蓋、宜居宜業宜游,并且與城市群有機銜接、共富發展的鄉村群。
(作者系《中國鄉村發現》學術委員,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浙江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一級教授,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省政府咨詢委員會資深委員、首席專家;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浙江日報》12月7日第4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