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農村電商的事,下鄉多了起來,發現農村電商正在從星星點點到星火燎原,帶來了農村的一系列變化。
電商讓農民享受到了信息化的便利。盡管這些年農村信息化的進程在加快,信息化基礎建設基本形成體系,像不通寬帶的鄉鎮已經不多了,不通手機信號的村也不多了。但信息化帶給農民除過通訊功能以外的實實在在的便利還是不多。有了農村電商,這一問題破解了。農村電商的幾項基本功能中,最基本的就是水電煤繳費的便利。當農村電商在村上落戶以后,交個電話費再也不用跑到鎮上了。不僅如此,原來發給農民的各類補助款也不用到鄉鎮甚至是縣上去取了,村級電商點就可以代辦。而過去需要跑到鄉鎮去郵寄的東西,村級電商點也可以代辦了,確實省下了大功夫。由此看,一些領導講,農村電商是民生工程,其言不虛也。
電商讓外出的青年回來了。陜西的扶風縣前一陣搞農村淘寶合伙人的公開招募,7000多人報名,最終只篩選50多人,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這只是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隨著農村電商的發展,一大批青年正在返回故鄉。為什么會這樣?不是我們喊了多年,農業需要年輕人,但實際返鄉的年輕人卻寥寥無幾嗎?為什么現在會回來?問題其實很簡單,讓年輕人回到農村重新扛著鋤頭去種地,困難不??;反之,讓農村的中老年人成為電商高手,基本上是很難的。但讓年輕人從事農村電商,則“高大上”多了,他們愿意干這個,也愿意為此辛苦付出,這是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支撐點。而且創業容易,理論上一根網線、一臺電腦就可以開張了。扶風的情況其實并不特殊,雖然好多縣的農村電商還沒有落地,但并不妨礙大量的農村青年開始為此而返鄉。
電商讓農民的消費更加放心和自如起來。在農村監管比較薄弱的情況下,一大批假冒偽劣產品混進農村市場,諸如“康帥傅”“喜大郎”之類的“李鬼”活躍在農村,比李逵甚至還昌狂。農村消費市場長期不振,有農民收入水平低的問題,更有消費市場水平低的問題,農村電商滿足了農民的差異化消費需求。比如說,一個家庭生活比較好的農村大媽,在淘寶上買了一臺跑步機,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農村市場也沒有銷售,但農村電商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電商還會讓農民的生活更美好。農村電商帶給農村的變化才是開始,長期難以破解的農村金融問題,正在因為電商的到來顯得輕而易舉。阿里巴巴放下的螞蟻金服,完全基于大數據、云計算,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給每一個在阿里巴巴平臺上注冊的用戶進行系統評價,然后給出信用等級和對應授信,需要貸款時,只需要網上提出申請,就能迅速地進行資質審核,最快一筆電商金融,只需要4鐘!這才僅僅是電商幫助農民解決現實問題的一個小的方面。通過電商,還可以讓此起彼伏的農產品滯銷現象通過電商預售、農產品網上眾籌、“聚土地”等銷售農產品的一個縮影,意味著一切只是一個開始。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