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我所理解的農村電商——《農村電商:互聯網+三農案例與模式》
我們正身處一個被電商改變的時代!
如果說蒸汽機改變了工業的軌跡,電力改變了生活的軌跡,則無疑電商改變了商業的軌跡,還正在又一次改變人們的生活軌跡。然而,與人類歷史上的歷次重大發明創造相比,電商的發展更符合加速度定律,它自從誕生到現在,以更快的速度改變了世界。以1999年前后阿里巴巴、當當網等中國第一批電商誕生到2014年京東、阿里巴巴先后在美國上市,15年間中國電商上演了讓世界側目的發展狂飆。超過13萬億元的交易規模,近2000萬的從業群體,3.5億人的網購群體,使中國的電商超越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電商向農村加速滲透,甚至是對電商概念都不甚了解的邊遠山村,也借助著手機上網的渠道開始了網絡購物的歷程,更有一大批先知先覺者,掀起了自2009年以來的農產品電商新熱潮。特別是2014年下半年以來,農村電商得到各界空前關注,上到總理,下到普通創業者,還有各級官員、各類企業家,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農村。從互聯網+行動方案到電商“國八條”,新興的農村電商頻頻被列入發展重點;從商務部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到農業部的農業電子商務促進行動再到國務院扶貧辦的電商扶貧試點,一系列政策推動農村電商加快發展;從阿里巴巴的“千縣萬村”計劃到京東的“星火燎原”再到蘇寧的“鄉村易購”,還有郵政的郵樂購大舉進村、供銷總社涉農電商綜合平臺上線、聯想投資云農場、浙江趕街出省擴張、山西樂村淘引導農民網上趕集等,已經有60多家互聯網企業將觸角伸向農村;從首屆縣域電商大會的爆棚到十大縣域電商模式的火急火燎出爐再到淘寶大學縣長培訓班的火爆,諸多的縣委書記、縣長也將目光投向了農村電商。一切都在預示著,農村電商的熱潮正在涌現,而且波濤洶涌!
于是,我們將電商的目光聚焦在農村這個新興的領域。但在開始農村電商問題的討論之前,首先需要厘定一個基本概念,即什么是農村電商。
百度百科的解釋是這樣的:“農村電子商務,通過網絡平臺嫁接各種服務于農村的資源,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服務領域,使之兼而成為遍布鄉、鎮、村的三農信息服務站。作為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實體終端直接扎根于農村服務于三農,真正使三農服務落地,使農民成為平臺的最大受益者。”從這個定義來看,一個是太模糊,還停留在農村信息化的層面;二是太狹窄,大體圈定于鄉村這個小農村的概念。這顯然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農村電商的全貌。
實際上,縣以下的行政區域在傳統意義上就相當于農村,這個農村電商概念的內涵是相當豐富的,我想至少包括以下三個層次:
農產品電商:即通過電子商務路徑,把大量的農產品通過網上銷售出去,其經營主體可能是普通農民,也可能是企業或者合作社等;其經營的農產品可能是沒有加工過的原產品,也可能是簡單的初加工品,還可能是食品。目前網購比較流行的紅棗、核桃等干貨就是典型的農產品電商,只不過產出于農村,卻成交于城市而已。
農村電商:即通過網購渠道的下沿,讓普通農民也能夠享受與城市人一樣的網購便利,無論是阿里巴巴的“千縣萬村”也好,還是各地紛紛試點的“趕街”“村淘”也好,核心是工業品通過網絡渠道下鄉。
縣域電商:即在縣域農產品電商和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上,電商相關產業要素開始在縣域聚集,如物流配送、加工倉儲、電商服務等,直至催生電商園區,成為縣域經濟一個新的增長點。
上述三個層次一般會經歷四個發展階段:一是個體電商經營者自發生成,多在鄉村結合地域特色于網上出售農產品;二是在鄉村地域內開始聚集,在電商帶頭人的示范帶動下,多個農戶開始從事電商,形成集聚效應,典型的就是淘寶村;三是農產品電商企業開始走上前臺,在以戶分散經營的基礎上,開始打通產業鏈,品牌化營銷,經營的專業化、市場化、標準化水平都有大幅度提升,形成有市場影響力的品牌,如陽澄湖大閘蟹、安溪鐵觀音、新疆紅棗等,開始催生出比較有實力的電商企業;四是縣域電商開始興起,圍繞電商發展形成的大量物流、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客觀上要求相對聚集,縣城成為一個良好選擇。這大概是目前一般農村電商的普遍發展歷程,因各地實際情況稍有不同而已。
因此,本書所要討論的農村電商是一個大農村概念,泛指縣域內涉農電商的總和。為了保持討論上的層次清晰,將具體分成農村電商的總論、農產品電商、農村電商、縣域電商、淘寶村現象等分別展開討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價值中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