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電商扶貧已經從理論走向實踐。就在2014年,汪向東先生還在為電商扶貧的可能性與現實性進行苦口婆心式的闡述。但到了2015年,這些似乎都不是問題了,隨著國務院扶貧辦把電商扶貧列入扶貧十大工程,并在隴南開展試點以來,電商扶貧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的共識,并在以實際行動加速推進。
一、當前的電商扶貧實踐情況及其特點
最早的電商扶貧實踐可以追溯到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災后重建,阿里巴巴通過在青川縣扶持趙海伶等青年在阿里巴巴平臺上出售當地農產品,在促進災后重建的同時,已經實現了部分扶貧的目標。此后,在河南太行山貧困區,出現了杜千里這樣的通過電商致富成才并帶動當地特色產品開發的典型。到2012年以后,隨著農產品電商的爆發,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出現了趙海伶、杜千里式的人物,一些企業、政府也積極介入,終于形成了今天的電商扶貧洪流。
(一)政府推動下的電商扶貧實踐
在敏銳地發現電商推動了農村人才回流、促進當地特色產品銷售等新的扶貧道路后,一些縣開始探索用電商的工具推進扶貧,并取得了實際成效。
扶持草根創業的“成縣模式”。甘肅成縣所處的隴南地區,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經濟落后,但電商為當地農特產品走出大山帶來新的路徑。從2013年起,在成縣縣委書記李祥的“一把手”推動下,以罕見的政府微博方陣為先導,以核桃這一當地特色產品為突破口,以返鄉創業青年、大學生村官等為主力,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產品電商運動,成功實現“一個核桃”的逆襲。隨后,政府順勢而為,推出了“六位一體”的工作措施,通過與平臺合作、新媒體推廣等途徑,讓成縣電商從核桃逐漸延伸到多個農特產品,電商經濟初具規模。成縣實踐帶來的啟示是:當電商的工具與青年這一“大眾創業”的主體相結合時,只要有適當的政府推動,就能迅速暴發出生機活力。
通過服務商系統推進的“通榆模式”。地處吉林黑土地的通榆縣,在發展電商時,面臨無人懂、無人干、無路徑的尷尬現狀。為了找到系統推進的突破口,通榆引入杭州常春藤公司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共同注冊“云飛鶴舞”公司,承擔起電商規劃、人才培養、產品打造、平臺對接、政策研究等綜合電商服務職能,而政府則配套做好資金項目落實和強有力的行政推動,在短期內實現了破局。其啟示在于,貧困地區面臨的思維、人才、資源等制約,如果自身難以打破的話,靠引進外力來系統推進,也是可行的思路。
優勢資源互聯網化的“元陽模式”。身處改革開放前沿的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井然哲在云南元陽的掛職副縣長經歷,讓元陽這片美麗的地方有了一場與互聯網的熱切擁抱。通過對當地梯田、古村落、丹霞地貌、民俗文化等優勢資源的系統開發,綜合運用農產品電商、眾籌、旅游電商等工具,讓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迅速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旅游人數大幅度增加,特色產品上線加速,當地的百姓與產業均受益良多。元陽的啟示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貧困地區的追趕現代化步伐空前加速,帶給當地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更多可能。
(二)電商巨頭參與的企業電商扶貧實踐
電商向農村的滲透催生了新的電商藍海市場,廣大貧困地區像未被開墾的處女地一樣,是電商的重要寶藏。各大電商巨頭下鄉的過程,也是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過程。
從輸出平臺到構建生態的阿里巴巴。平臺是阿里巴巴的固有基因,通過阿里平臺,客觀上為農特資源開發、人才培養提供了寬闊的路徑。據報道,阿里平臺上銷售農產品的“新農人”群體已過百萬,相當一部分來自貧困地區。但阿里巴巴對此并不滿足,從2014年10月啟動農村綜合戰略計劃,提出了打造農村電商生態的新使命,不僅活躍電商交易,還要培養人才,而且滲透農村金融工具,形成涵蓋農村生產生活多方面的生態系統。從整個推進狀況看,雖然帶有明顯的“重資產”模式,投入較大,費力較多,但一年時間已經在27個省啟動,覆蓋300個縣,相當一部分是貧困縣。
從電商進村到“三F”戰略綜合應用的京東。在進村入戶方面,京東相當積極,早在2014年春天就開通了農資下鄉直通車。但遲至2014年11月,在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計劃之后,京東才急忙拋出“千縣燎原”方案,核心是在1000個縣設立京東幫,在500個縣建立縣級服務中心,招募京東推廣員10萬人。不過,其推進速度相當迅速,到2015年9月,上述目標基本實現。由于京東是自營平臺,其農村電商的推進相較于阿里巴巴屬于“輕資產”,也帶有明顯的“賣貨”思維。為了彌補這一戰略上的單薄,經由劉強東提出的“3F”戰略最終形成京東農村新戰略,即把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和農村金融一并解決。在農產品進城方面,于四川仁壽策劃了“枇杷行”活動,京東集采后再用京東的平臺物流優勢賣出,為貧困地區的特色產品走出去探索出一條“電商扶貧”新路。
把線上線下進行充分結合的蘇寧。蘇寧是由線下企業轉入線上的,“O2O”是其鮮明的旗幟。在農村戰略方面,初期提出了建設1萬個鄉鎮蘇寧易購服務站的設想。隨著實踐的深入,其農村戰略日益豐滿,即在將線上線下優勢綜合發揮上做文章,并于2015年“國際扶貧日”來臨之際,正式啟動“雙百示范工程”,為100個貧困縣建設蘇寧易購服務站的同時,在蘇寧易購平臺上開設縣級館,進而設想為一個村推廣一個優勢產品。這確實是一條符合蘇寧實際,也為貧困地區需要的電商扶貧新戰略,效果值得期待。
二、當前電商扶貧的問題與推進建議
任何新事物的成長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天生完美,一定是伴隨實踐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電商扶貧同樣如此。
(一)電商扶貧過程中暴露的問題
從企業的實踐看,企業的目標與政府的、農民的目標還需要契合。各大平臺的電商扶貧實踐,不管戰略如何宏大、完備,但在實際中目前仍然集中在“工業品下鄉”上,賣到農村的多,而幫農村賣出去的少。當然,這不能簡單地從道德層面批判,而是要看到現實的原因,因為工業品下鄉的產品是標準的、營銷是成熟的、農民是需要的、困難也是比較容易克服的,而農產品進城明顯要困難得多,表面是賣的問題,背后是整個產業鏈的“跑風漏水”,單靠電商企業,短期內根本無法突破。
從政府的實踐看,電商扶貧的經營如何與新時期扶貧的精準要求契合還需要探討。目前已經實踐的縣域電商扶貧,叫作農村電商或縣域電商實踐更準確些,如何實現中央提出的“到人到戶”還有距離,在激活農村電子商務市場方面成效明顯,而在貧困地區特色資源開發方面做得還比較少,通過電商深度推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轉型也缺乏系統性方案。
(二)進一步推動電商扶貧要放寬視野
在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電商國八條”中明確要求電商要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要成為“四化同步”的關鍵性因素。與這一要求相比,目前的電商扶貧,顯然格局太小,程度太淺。因而,有必要進一步拓寬電商扶貧的視野,從更寬廣的層次去推進。
首先,要提升電商扶貧在貧困地區的戰略定位。將之作為系統推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真正將電商作為發展新動力、新基礎設施、新常態下的新型經濟業態來深刻思謀;不是作為一個單項工作、單一工程來推進,而是作為重要戰略、中心工作,增強謀劃的科學性、系統性。
其次,要在打造電商扶貧生態上下功夫。即使馬云親自上手,但青川的電商幫扶計劃僅僅是出現了趙海伶等創業英雄,并沒有催生出一個電商扶貧的“青川模式”來。電商扶貧一旦啟動,一定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多部門協調,多領域聯動,多要素聚集,形成完備的生態系統,包括“一把手”推動、大量項目資金的推動、優勢資源的系統開發、電商主體的培育、電商服務體系的建設等,要有“打大仗、打硬仗、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
再次,在激發農民群眾創造力上下功夫,長期的宣傳報道,讓我們對貧困地區的發展現狀產生了偏差性的認識,長期的單向扶助、公益補助,并沒有讓當地群眾成為真正的脫貧主動者。阿里巴巴把農村淘寶模式迅速從1.0版本升級到2.0版本,最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不能從內心深處激發農村青年的創業激情,使其成為村淘事業的合伙人,而還是簡單依托現有門店形成兼業經營,那么真實的運營成效是差強人意的。所以,無論是電商扶貧中的政府部門還是企業,都要認認真真地走群眾路線,細心聽取當地群眾的真實想法、主要訴求,在把他們變成電商扶貧的主力軍上下功夫。只要貧困地區的農民主動參與到電商扶貧,這項事業就一定能大踏步前進。
最后,需要對扶貧政策進行改革。電商提出了政府服務的若干新命題,好多按原有思路是解決不了的。目前的電商扶貧,已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一個工程,而是在實際上跨越了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三大領域,明顯具有綜合性。所以,扶貧政策也要相應調整,比如到戶到人的政策如何體現在電商領域,再比如電商發展所需要的基礎建設能否納入扶貧項目范疇,而一些專項資金能不能補貼給電商平臺與服務商,還有電商人才培養、產業鏈整合等新領域,需要研究以什么名義、用什么項目來支持等等。
總之,電商扶貧已經開啟了扶貧的又一個新路徑,期間的亮點與困難同在,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新事物,也是一個亟待加強研究的新課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二○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