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節社會調查
今年春節回農村老家過年,我明顯感覺到農村的消費升級。
小車拜年更多。所走各家,都以小車接送為主,摩托車來往為輔。小車拜年成普遍現象。來往快捷了,拜年所走戶數更多,交流信息更多,其中與就業務工相關的信息交流最多。
食物質量更高。牛肉、兔肉、羊肉消費更多,蘋果、梨子、椪柑等隨便吃,且消費味甜汁多個大色鮮的。曾經很多年人們菜里挑肉吃,現在更多的人是肉里找菜吃。上桌的素菜都被吃完,葷菜剩得多。農家樂訂餐更多。2月12日,我的一位親戚就到農家樂定了8桌,就餐時發現另外兩家也在同一家農家樂訂餐。
鞭炮放得更多。以前是午飯和晚上十二點各放一次。今年是午飯、晚飯和晚上十二點都放,而且各家晚飯放炮連成不斷持續達半小時以上;夜空還增加了以前沒見到的孔明燈達4盞;零點開始各家放炮持續不斷近1小時,以前基本連續半小時。
這一切都顯示著農民的消費在轉型升級,而農民消費轉型升級的背后是農民就業和收入的轉型升級。實際上近年農民收入已由賣農產品增收為主向務工增收為主轉變。一位村支部書記對我講,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近80%靠的是務工。這就較好地規避了2015年種姜、柑橘、稻谷等農副產品價格下降帶來的不利影響。本地務工主要是在本市境內務工(參與本村道路溝渠項目建設,到外鄉鎮種植、收獲菜姜,到城里參與建筑、餐飲、保安、看門等活動等等);遠處務工則是到江蘇、河南等外省市從事二、三產業工作。特別是到外市、外省務工的返鄉民工帶回了大量資金。還有一種“勞務輸出”——就是父母仍在農村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回農村過年也帶回了超過往年的資金。這些資金共同支撐了農村的進一步“繁榮”。務工當然不輕松。我的一位姨嬢大年初四便到外鄉鎮種生姜,另一位則大年初四到城里從事餐飲服務,還有一位姨爹大年初五到城里做保安。但相對于在農村從事種植養殖受市場影響大,辛苦數月乃至一年最后純收入微薄甚至倒虧,他們還是樂意外出務工,這樣起碼每月有一筆相對固定也不太差的收入。
農民就業、收入和消費的變化折射出了下一步村級工作的兩個重點。
一是大力提升勞務經濟規模質量。多途徑擴大用工。加快實施村級道路溝渠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快培育壯大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爭取和實施現代農業項目;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等等。通過這些舉措,盡力擴大本地用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勞動力數據庫和用工信息數據庫,促進有效對接,擴大外出務工數量,提升務工質量。多形式提升服務。創新開展務工技能培訓服務,提高培訓實效。開展維權服務,依法維護農民工合法勞動權益,建立健全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長效機制。搞好留守兒童、婦女、老人服務和外出務工人員在戶籍地參加的醫保、社保等服務。定期與外出務工人員互通信息,讓其安心打工。
二是加快實施農村道路提升工程。加大村級一事一議和以獎代補政策實施力度,統籌解決道路建設中出現的資金、用地等相關問題,引導村民將村組水泥路擴寬到4.5米以上,加快推進入戶水泥路家家通,促進農村小車消費升級,滿足農民生產生活等多樣化的運力需求,帶動國家汽車等相關產業發展。這也是改善投資環境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引進和落實更多更好的項目。
(作者系五通橋區蔡金鎮官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