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3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提出改革的評價新標準:"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兩個是否”的評價標準是適應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論斷新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標志性指標,是脫貧攻堅評價體系科學,是脫貧攻堅評價體系的“指揮棒”。
一、“兩個是否”評價新標準是脫貧攻堅的精神支柱。
兩個是否”評價新標準,它既能正確表達脫貧攻堅在現階段的社會目的和理想追求,又能深刻揭示市場經濟本身的內在社會價值要求;不僅為脫貧攻堅新的社會價值體系以恰當的理論定位,而且能確立與新世紀中國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不同方面的社會價值目標和觀念;不僅能揭示脫貧攻堅新的社會價值目標觀念系統的結構與層次,而且能確定新的社會價值體系的核心與實質。建立年度脫貧攻堅報告制度和年度扶貧開發工作逐級督查制度,創新完善貧困縣考核激勵機制,實行以脫貧實績為主的分類考核。
2015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兩個是否”評價新標準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倡導脫貧攻堅的價值取向,這對于提升農村農民的素質和精神境界,很有針對性。貫徹實現 “兩個是否”評價新標準,以人為本,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德規范。用 “兩個是否”評價新標準價值體系引領農村社會思潮,重建農村社會價值坐標,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變落后風俗習慣。善于發揮鄉規民約在扶貧濟困中的積極作用,激發貧困群眾奮發脫貧的熱情。引導農民劃清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界限。堅持科學信仰,教育農民對散布腐朽、落后、反動思想的迷信、邪教等活動予以抵制,爭做新時期的文明村民。
二、“兩個是否”評價新標準是脫貧攻堅的評價體系。
“兩個是否”評價新標準體現了脫貧攻堅的基本價值取向,是脫貧攻堅“向何處去”的正確答案,是脫貧攻堅“脫得怎么樣”的衡量尺子。黨的十八大報告鮮明提出:“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 “兩個是否”評價新標準完善脫貧攻堅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本質特征,這是發展經濟學人本主義的理論內核。“兩個是否”評價新標準積極推動實踐創新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體現著黨指引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始終不忘為人民謀幸福。在當前的脫貧攻堅戰中,要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
三、“兩個是否”評價新標準是脫貧攻堅的堅強保障。
“兩個是否”評價新標準要求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既是改革的目的,也是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兩個是否”評價新標準不僅要評價脫貧攻堅發展的水平、發展的質量、發展的節奏、發展的進程,還要評價脫貧攻堅發展的潛力、發展的成本、發展的生態。大幅度提高減貧指標在貧困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指標中的權重,建立扶貧工作責任清單。掌握好脫貧攻堅評價標準,加強農村貧困統計監測體系建設,提高監測能力和數據質量,實現數據共享。
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與黨外人士召開座談會時強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 。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有 “兩個是否”評價新標準、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為脫貧攻堅戰提供持續動力。在實現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沖刺中,滿足農村、農民對公共產品的多樣化需求。準確定位農民普遍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住房、醫療等民生問題,切實增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使廣大人民群眾最大限度地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作者系廣西南寧市馬山縣加方鄉黨委選調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