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財政支農資金管理,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益,筆者認為,必須改變財政支農工作觀念、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支農支出結構,創新管理機制,強化農業投入機制,把市場觀念全面引入到財政支農工作中去,不斷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一、必須在優化財政支農支出結構上突破。
優化財政支農支出結構,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共財政框架的客觀要求。當前,財政支農的工作重點要在優化財政支農結構上有所突破,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核心目標,調整財政支農結構,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產品科技含量,增強我國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一)在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突破。一要抓好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二要加快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建設的步伐,加強對沙土流失的治理,堅定不移地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不斷改善我國生態環境,消除自然災害形成因素。三是積極支持貧困地區的人畜飲水、村村通工程建設,采取以獎代補、財政貼息等多種方式,逐步改善貧困地區人畜飲水困難和泥巴路問題,消除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障礙因子。
(二)在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上突破。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是國家財政的重要職責,已經成為財政支農的重點,必須在支持力度和支持方式上有所突破。
(三)在支持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上突破。財政要通過資金或政策扶持,在培植運銷大戶、加工大戶、農業經紀人以及中介、合作組織上突破,大力支持圍繞農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服務主體;按照市場機制推進服務組織的實體化,增強服務功能,通過支持農業服務體系,逐步培育和扶持壯大一批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中間經紀人和骨干龍頭企業,形成政府財政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企業帶動農戶的新機制。
(四)在支持農村人力資本開發上突破。財政要積極支持開展以農民為對象的技術服務活動,實施長遠的青年農民培訓計劃,形成新型農民群體;要積極研究支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和跨區轉移的途徑和措施,支持培植樹立一批科技推廣典型,加速農業技術進步進程。
(五)在支持農產品質量標準和檢測體系建設上突破。財政部門要繼續支持有關部門對農產品質量標準的制定和修改、頒布、執行,加強食品儀器的檢測檢驗以及檢測設備的配套和完善;支持有害農業生產資料生產、流通的源頭控制,全面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和品質,增強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
(六)在支持農村農業防災抗災體系上突破。積極支持重點農業病蟲疫情及其它自然災害的監測,要加大對農業病蟲疫情監測的投入,嚴格控制病蟲疫情的擴散和傳播,提高我國農業防災避災能力。
(七)在支持扶貧開發上有所突破。各級財政部門要根據當地黨委、政府的扶貧計劃,積極籌集資金,整合扶貧資源,依據貧困因素,分別采取產業扶貧、改善區域環境、低保兜底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確保到2020年脫貧目標的實現。
二、必須在強化農業投入機制上突破。
(一)在科學界定劃分政府財政與市場間的事權上突破。要擰緊公共財政支農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將財政支農中的直接投資逐漸從競爭性領域退出,轉向公益性、基礎性的服務性領域。對于公益性以及市場一時難以解決的領域,財政通過貼息、補貼、擔保等辦法,繼續擔負著引導、示范和保護功能,帶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二)在突出對農業板塊經濟和區域性塊狀經濟的拉動作用上突破。一方面財政通過財政性資金啟動農業興建公共工程項目,運用財政政策吸引和引導個體企業、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參與農業開發和建設農業項目來帶動農業,從而推動區域性經濟發展和繁榮;另一方面,落實國家農業政策和鄉鎮重點骨干企業扶持政策,通過財政貼息和租賃貸款等,進行有選擇、有目的的重點扶持和投入來培育支柱產業,發展農業骨干項目,提供塊狀經濟;鼓勵鄉鎮外貿出口農產品來推動經濟增長,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培植發展農業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和物質基礎。
(三)在建立農業投入發展滾動機制上突破。一是積極探索建立農村基礎設施多種投入機制,增加農業自我投入。二是將農村和小城鎮存量建設用地的有償使用,以及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收益的一部分用于農業開發和農業龍頭企業的培植。三是通過發展相關產業的途徑來反哺農業的辦法,解決我國農業投入的“瓶頸”問題。
另外,必須在財政支農資金管理機制上突破。一是要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相對分離、相互制約的新型財政支農支出預算管理新體系。二是要進一步完善農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三是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使用績效調查統計評價體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農民日報 》( 2016年03月26日 03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