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至28日,2016年溫州國際時尚文博會在浙江溫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博覽會吸引了來自歐美、日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機構,參展企業總共有538家。在此次文博會上,溫州11個縣都拿出自己的“絕活”:永嘉館的紐扣、蒼南館的藍夾纈、龍灣館的甌窯、樂清館的黃楊木雕……這些民間藝術讓市民贊嘆不已。(經濟日報3月29日)
看著報道,扮演著一個個“絕活”,我們在感受到身邊文化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的培育就在自己身邊,著實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工匠精神”的培育,絕不是一天兩天之事。目前,我們國家能讓高鐵飛馳、蛟龍入海、玉兔登月,但國人卻到海外瘋搶馬桶蓋,好用的圓珠筆也需要進口……這就足以說明我們的生產生活中還缺乏技術精湛的工匠,缺乏追求細節完美的工匠精神。這就需要從基礎抓起,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逐步使“工匠精神”成為國人的普遍追求。
首先,要營造尊崇工匠的社會氛圍。在國外,你若被稱為某個行業的“工匠”,說明你是這個行業的嬌嬌者、“領頭羊”,會成為這個行業里的“香餑餑”,其待遇可能比企業的領導還要高。而在我們國家,不管你水平多高、能力多強,因為有身份的限制、級別的差異,你的待遇也不會高到哪去。所以,只有在全社會營造出尊崇工匠的良好氛圍,并打破身份、級別的束縛,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才會有更多的工人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撲下身子,將從事的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其次,要制定完善相關的激勵政策。眼下,相當多的大學畢業生仍熱衷于當白領、考公務員,不愿意踏下以來做藍領工人。在公眾眼里,到企業打工、做個普通工人只是為了“混碗飯吃”,因而很少有人潛下心來鉆研某項具體技術。所以,國家應該出臺相關的激勵政策,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企業就業,并在相關的住房、醫療、養老等方面予以政策上的傾斜,使他們沒有了后顧之憂,這樣他們才能真正把從事的工作當作一種追求,對每一個細節也就會力求完美。
最后,要堅持從娃娃抓起。現階段,相當多的中小學校都取消了勞動技能課,許多孩子不會動手,不會勞動,更不用說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了。試想一下,一個沒有勞動習慣的孩子,將來如何適應社會的轉型?一個沒有動手能力的孩子,即使本人有做一名工匠的愿望,又如何能夠實現?所以,在基礎教育階段,要適當安排適合孩子們特點的勞動技能課,使他們實現動腦與動手的有機結合,從小樹立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從小養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習慣。
總之,只要我們從現在抓起,我們就有理由相信,隨著國家產業戰略和教育戰略的調整,人們的求學觀念、就業觀念以及單位的用人觀念都會隨之轉變,類似報道中提到的各類“絕活”就會陸續在社會上亮相,一批批工匠就會脫穎而出,一個由“工匠精神”開啟的高品質時代就會到來。
(作者單位:鄭州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