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大豆合約(2018年5月)猛跌了兩天之后在美國的4月6日重新回到了1034.75美元/蒲式耳(折合1.2元/斤)的位置,但由于中美貿易大戰的懸而未決,其價格仍難免“腰斬”的噩運。
中國已將黃大豆列為反制清單的一號產品,一旦6月份美國征稅清單生效,大豆關稅將旋即加征25%的關稅。那會是什么情況?
國際大豆產業鏈由三部分組成:生產——貿易——加工。看一下三個環節的利潤率,就可以判斷美國進口大豆的命運了:
美國農場主的生產凈利潤率為4.9%(美國農業部2016年數據);
四大糧商之一的ADM公司的貿易凈利潤率為1.85%(ADM2017年中期年報);
中糧集團油籽加工業務利潤率為1.73%(中國糧油2017年年報)。
三個環節的利潤率總和不足9%,新增加的25%關稅成本由哪個環節承擔呢?顯然,生意是無論如何做下去了。
結論是明顯的: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的3285萬噸大豆(海關總署數據)必然全部被逼回美國國內,另尋他途。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說,可以把出口中國的大豆賣給日本或其他國家。果真如此嗎?請看30個美國大豆出口國所占的比例。
2016年美國大豆出口國及出口數量、比例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
中國進口量占美國全部出口量的62.18%,也就是說,其他不少于29個的進口國家和地區加起來也無法承接中國市場空出來的份額。至于日本,進口量僅僅236萬噸,尚不足中國的零頭。按照美國人的測算,2017/2018年度,日本人均消費大豆為27.5公斤,如果將中國進口的3500多萬噸大豆全部轉嫁至日本,那么,每個日本人一年要消費281公斤才行。日本人愿意用139億美金(2017年中國進口美國大豆金額)買10年以上的消費量存著嗎?
可以確定的是,原本可以出口中國的3285萬噸大豆將絕大部分變為庫存。以2017年相關數據為基礎,可以開列出來2018年開戰后美國大豆的供需平衡表如下:單位:萬噸
美國農業嚴重依賴出口,因出口量短時間內大幅下滑通常造成價格暴跌。以玉米為例(美國農業部大豆出口統計自1931年10月始,為說明問題特以玉米為例),1929年玉米出口896.3萬蒲式耳,1931年縮減至443.6萬蒲式耳,價格自1929年的0.83美元/蒲式耳暴跌至0.36美元/蒲式耳。這種“腰斬式”的價格暴跌同樣發生在大豆上面。1929年,美國大豆價格為1.36美元/蒲式耳,1931年跌至0.54美元/蒲式耳。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非官芳解讀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