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鄧非:鄉規民約讓美麗鄉村更和諧

[ 作者:鄧非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4-22 錄入:王惠敏 ]

浙西天目山區的臨安錢王后裔在文化禮堂中暢談錢氏家訓,東海之濱的象山縣開展家風家訓好故事征集使文化禮堂成為留住鄉愁記憶的守望地,東陽甘東文化禮堂中專門設立了一個匯集村里80多戶大家庭家訓的家訓館……在浙江,越來越多的鄉規民約開始“回歸”,出現在農村文化禮堂之中,在農民群眾的精神世界中豎立起一座座燈塔。(4月16日新華社)

鄉規民約是傳遞文明風尚的重要組成,建設美麗鄉村,既包括鄉村環境、經濟發展等硬件,也包括村民的文明素養、鄉風文明等軟件,只有二者共同發展,相輔相成,才是真正的美麗鄉村。鄉規民約在倡導文明新風,構建和諧鄉村中發揮著很大作用,這一點,筆者在鄉下采訪時感觸頗深。峨邊彝族自治縣白楊鄉是個純彝族鄉,過去一直存在彝族聘禮金“雙高”、喪葬鋪張浪費等問題,給群眾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為倡導文明新風,該鄉完善了各村的《村規民約》,加大宣傳力度,讓群眾知曉聘禮金“雙高”及喪事鋪張浪費的危害。長期以來,彝族辦喪事時,親朋好友都有送上豬牛羊等牲口的習俗,而主人家則將親友送來的牲口全部宰殺待客,近年來還大量燃放煙花禮炮。去年7月,該鄉瓦洛村村民阿時友批80多歲的父親去世,為減少浪費,村干部積極向阿時家做工作,宣傳鄉規民約,讓他家按需宰殺牲口,不放煙花禮炮。通過努力,不僅讓阿時友批一家順利辦完了喪事,還節省了8萬多元,這讓村民們對《村規民約》更加認可,人人自覺遵守。

浙江省通過農村文化禮堂這個載體讓鄉規民約深入民心,此舉值得點贊。如今,許多鄉村都有各自的鄉規民約,關鍵是如何讓村民樂于接受,自覺遵守。農村文化禮堂的基本定位是“精神家園”,這既與鄉規民約的內涵相契合,又為廣大農民開展節慶禮儀、鄉風傳承、教育培訓和文體娛樂等活動提供了良好條件,充分激發農民群眾的內生活力,可謂一舉兩得。

鄉規民約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自覺,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各地應將法治宣傳與鄉規民約建設相結合,依法完善鄉規民約,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引導村民討論和修改鄉規民約中的陋習,讓鄉規民約煥發新的生命力,更好地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樂山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蜜桃播放 | 亚洲午夜成人国产福利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 特级精品三级AV | 婷婷丁香五月欧美在线播放 | 另类专区亚洲97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