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扶貧項目和資金下撥到基層,當前發生在這一領域的腐敗風險上升。《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多地采訪發現,一些地方基層干部特別是村組干部頻頻將“黑手”伸向扶貧領域,使脫貧對象的“獲得感”被嚴重剝奪。除了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涉腐基層干部慣用的違法手段外,一些“非典型”的“回扣式”腐敗,正在成為基層干部蠶食群眾利益的新變種,即“給你爭取一碗肉,你得讓我喝口湯”。(經濟參考報 6月16日)
“扶貧腐敗”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而且近年來,在一些地方某些部門發生的扶貧領域腐敗,可謂是“前腐后繼”。什么扶貧款、救災款和移民安置款,被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和私分的案例層出不窮,數額越來越大,性質越來越惡劣。這也曾如今年“兩會”中,來自全國政協委員對“兩高”報告引發的感慨:“蒼蠅”逐臭,“蚊子”吸血,一些基層干部手越伸越長,從農民的養命錢、救災錢到“孩子錢”“死人錢”,幾乎無所不貪。毋庸置疑,基層干部蠶食群眾利益,即“給你爭取一碗肉,你得讓我喝口湯”。雖然腐敗的數額較小、微不足道,但這種“零距離腐敗”,直接關系到脫貧攻堅成敗與否。如此“非典型”的“回扣式”扶貧腐敗,著實令人唏噓不已。讓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根源在哪里?干部與扶貧群眾“分羹”,誰之過?
本來,扶貧是中央政府和各級政府關心關懷貧困人群的愛心款,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本質特征。而這些款項又是用于改善貧困地區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而設立的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資金、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資金。它是國家的惠民善舉,但凡有一點點良心的人是不會把黑人抻向扶貧濟弱的款項的。但事與愿違的是,有利益的地方,便有利欲瘋長,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大官還是小官。最令人切齒的莫過于與扶貧群眾“分羹”,把貪腐之手伸向底層、針對弱者的腐敗。其本質無異于“落井下石”“火上澆油”,讓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的同時,更損害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
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事實證明,扶貧惠農資金之所以成為一些黨員干部眼中的“唐僧肉”,被“黑手”所覬覦,除了當事人思想覺悟不高之外,更與相關的監督機制運轉失靈,與許多地方在處理扶貧腐敗時,懲處過于輕松不無關系。無形之中為“分羹”推波助瀾、助紂為虐。因為,基層干部雖然官不大,卻是“全天候、全科型”干部,掌管著農村政務及村民生活的大事小情,集各種權力于一身,而且扶貧款項最終要分配到基層、拿到貧困地區貧困戶手中,都得由基層干部經手辦理。假以民主監督乏力,專門機構缺位,輿論監督難覆蓋,那么,就會讓本該得到資助的人沒有得到,不該得到資助的人反而得到了,這不僅喪失公平,讓貧困者心寒,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
為此,對干部與扶貧群眾“分羹”者,要做到有的放矢,標本兼治,尤須多管齊下。首先,得做好扶貧項目和資金的申報、規劃、實施、驗收,從程序上減少扶貧資金滯留現象,提高使用效率,提高廉政風險防控。其次,切實推動村務公開,強化村級民主監督。保障群眾對扶貧領域政策、資金的知情權、監督權。再者,強化抓早抓小,做到小過即問、小錯即糾、防微杜漸。對那些觸碰黨規黨紀底線的,要及時處理和糾偏,防止小錯演變成大錯。最后,夯實“兩個責任”,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查處扶貧領域的腐敗。對以權謀私,截留、套取、貪污扶貧資金的,必須嚴肅處理,并追究相關領導責任。唯有如此,才能把工作做細,為扶貧資金加上一把“安全鎖”。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干部與扶貧群眾“分羹”,再次給了各地監督部門以警醒,如何讓扶貧的“救命錢”沒有風險的、“精準”的送到困難群眾手中還任重而道遠。愿在加強對各級干部黨紀法規的教育中,從思想上構筑起“手莫伸、伸手必被抓”的防腐堤壩;在從嚴從快查處違紀問題中,形成震懾;在強化扶貧領域制度體系建設中,細化扶貧工作管理機制、健全信息公開機制,真正做到公開透明。讓老百姓真實感受“獲得感”存在。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