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需要不斷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水平。咱們國家是農業大國,但是在國際上進行一下比較,咱們農業的發展水平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比方說,科技含量不足,標準化不足,農產品競爭不夠等等。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發展農業,咱們不妨看看國外的先進經驗。在這當中,德國的經驗,就很有意思。
德國共有農業用地1671.9萬公頃,其中耕地1187.5萬公頃。德國農業勞動力數量較少,并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但受益于科學的教育培訓體系,德國農業勞動力素質普遍較高。農產品可滿足本國90%左右的總需求,扣除從國外進口的飼料,自給率約80%。
那么德國是如何來扶持農業發展的呢?首先,德國的土地流轉市場更加健全,而且鼓勵農村勞動力轉移。德國頒布了相關法律,采取強制手段對農地進行了調整,使之連片成方。同時鼓勵土地等生產要素進行流轉,對購買土地的農場提供政府低息貸款,對出售和出租土地的農民進行現金獎勵并提供貸款支持。
德國設立了各種專項基金,不管是轉行還是退休,都有專項基金進行扶持。
農業發展,離不開農民。提高從業者的知識水平,對農業發展有明顯作用。德國對農業經營者進行準入制度,如果想從事農業,就必須完成相應的職業教育或大學教育,并獲得國家頒發的從業資格證書。而且,德國有先進的農業人才培養體系。包括大學教育、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三個層面。德國農民,都是有文憑的職業農民。
農業是社會經濟的組成部分,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也是德國農業的一大特點。德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由合作社聯盟、農民聯合會、農業聯合會和農業協會四部分構成,這些組織各司其職,給農民提供了生活、技術、政策方面的支持,這樣,農民就可以專心種地。
而且,德國政府在信貸、資金、稅收方面都有相關的政策支持。這樣一來,對農民的幫助,就很全面。
其實咱們國家在農業的扶持上已經有不少的成就。比方說,前些年咱們取消了農業稅,切實地減輕了咱們農民的負擔。而且,多年以來,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是在關注三農問題。可以說,咱們是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當做國家的頭等大事。
當然,咱們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比方說,咱們的農業現在還是以分散經營為主。如果能夠強化農業合作社的相互聯系,努力地形成規模更大,水平更高的農業聯盟,就能夠大家群策群力,抵御市場波動,推進標準化、規模化。
在農民的培訓方面,咱們雖然不用非得推行德國的準入制度,但是對農民的培訓和教育,需要常態化,規范化,在此基礎上貫徹適度規模化經營的方針,就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正所謂:他山之石可攻玉,先進經驗要學習。知識水平勤提升,規模經營人心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鄉村之聲三農中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