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魏延安:與農村光棍對稱的城市剩女現象

[ 作者:魏延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7-22 錄入:王惠敏 ]

  原標題:與農村光棍對稱的城市剩女什么情況?  

  “剩女”是當今城市社會的一個重要現象

    2007816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綠皮書《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公布171個漢語新詞,正式收錄了“剩女”。【1】由于這個詞從網絡上首先流行起來,其定義也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意思,一般泛指27歲以上的單身女性。盡管理論上中國是男多女少,但城市大齡女青年婚配不易卻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實。僅僅在中國知網上可以檢索出的“剩女”主題論文就達到1935篇,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這一社會現象的嚴重程度。筆者在共青團工作以來,婚戀交友也作為重要工作內容用力推動,設計了許多活動。但經常看到的情況是,參與活動的以女青年居多而男青年少;而通過家長渠道來委托介紹對象的,也大多數是女青年。后來到了縣城一級了解,大齡女青年的婚戀問題依然較為突出。為了系統剖析其背后的成因,通過訪談、查找資料、梳理歸納,感覺可以歸結為四大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在城市男女青年的比例上,客觀上是“女多男少”

    目前的社會高度流動,農村婚齡青年大量進城,對條件較好的男青年資源而言,可謂爭奪激烈。其中一條重要原因是,為了能夠留在城市生活,農村女青年最可靠的途徑是婚姻,而這個選擇就決定了對象不可能是農村男青年,而是城市戶籍的男青年。由此,在婚戀階段,出現城市與農村女青年共同爭奪城市條件較好男青年的現實,城市女青年顯然受到了擇偶的壓力,特別是要求太高的女青年,很容易錯過。為了驗證這個判斷,我曾了解過城中村的婚姻狀況,那些資質平平卻家里有房有車的城中村男青年,往往以優越的物質條件可以娶得農村女大學生。還有一條加劇“女搶男”現象的原因,就是農村生育觀念影響下的男女比例問題,多孩農村家庭往往前面幾個都是女孩,直到生了男孩為止,這種情況以上世紀90年代居多,而目前這些孩子也已經長大進城,加入了婚姻爭奪戰。

    再從反面印證這個現實,那就是與城市“剩女”現象相對的是農村“剩男”成堆,娶妻十分困難。因為年輕人大多數都進城了,如果不能進城參與婚戀的競爭,則守在農村的男青年可選擇機會十分小,特別是家庭條件不好的時候,擇偶的機率非常低。于是逼出來兩個怪象:一個怪象是在農村特別是邊遠農村往往索取貴得連城里人也咋舌的彩禮,貸款送彩禮也不是個案;另一種情況就是販賣婦女、騙婚等現象在農村屢屢發生。

第二個原因,受男尊女卑的傳統婚戀思想影響,優秀女青年反而容易錯過機會

    在大量的工作接觸中我發現,越是條件好的女青年越容易“剩下”,特別是高學歷、高薪水、高階層(白領、管理人員)、有房有車的女青年,似乎要更困難一些。查其原因,主要是長期形成的“男尊女卑”婚配思想作怪,即作為婚姻一方的男青年條件一般要好于女青年似乎才正常一些。于是導致一個惡性循環,假如男女青年按條件分為五個層次,則往往是A男配B女,B男配C女,C男配D女,D男配E女,最后剩下的就是E男和A女,即農村的“弱勢男”和城市的“白富美”,這兩個群體幾乎完全沒有可能形成婚姻關系。由此,也就出現一個怪象,優秀的女孩往往要在婚嫁過程中刻意降低姿態,甚至隱瞞真實的優越條件。

    而從男青年的角度看,似乎也對條件好、特別是學得好的女青年有一些“不正常”的看法。比如有一個戲謔式的段子,引用了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來形容不同學歷層次的女生,學歷越高評價越不正常,如中專生是黃蓉,專科生是小龍女,本科生是趙敏,研究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滅絕師太,碩博連讀最可怕,那是東方不敗。如果順著這個邏輯再往前推,馬上讓人想到古人講的,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社會觀念自然會影響到女青年的擇偶問題,婚戀中的男方學歷一般要高于女青年。

    男尊女卑的觀念不僅表現在婚姻選擇上,還表現在婚后的就業上,往往女性結婚后就要生育,事業就要受影響,工業就要中斷,所以好多單位招聘明確不要女性。所以,一些女青年為了工作和事業,只好選擇推遲婚姻,不敢結婚。2015810日《人民日報》的第21版就刊登了《“單婚族”的苦惱》,講韓國很多未婚女性在追求高學歷和頻繁參與社會活動的同時,一再推遲談婚論嫁,錯過了“最佳時間”,于是出現了女性獨自拍婚紗照的“單婚族”現象【2】。而且,面對這種未婚女性的迫不得已,許多韓國男性所給出的態度卻是口誅筆伐,認為會導致生育率降低,造成嚴重社會后果。本是弱勢群體的“剩女”還要遭到社會的“不公正”待遇!

第三個原因:不一樣的婚戀自由度,女青年更受傷

    這又是一個長期以來形成的婚戀觀念對女青年造成的不利因素。雖然同齡上學、同齡畢業、同齡就業,但男青年顯然比女青年有更寬松的婚戀年齡自由度。以最生動的過年逼婚場景為例,若是一個二十七八歲的男青年還沒有對象,家里雖然也急,但最多是說說而已;而若換成女青年,則家長早已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民間有一種不成文的說法,35歲以下都叫“男孩”,都可以在35歲以下的女青年中找對象;但對女青年就沒有寬容了。根據網絡解釋,25歲以上的女青年已經叫“輕熟女”,30歲以上就叫“熟女”了;而“剩女”的定義更是以27歲為起點,讓一批年輕女孩大呼“傷不起”。一旦進入“剩女”行列,則婚姻對象的年齡選擇度只能在被自己大的男青年中選擇,這種選擇空間已經比較小了。如果女青年超過35歲,則在未婚男青年中擇偶的機率已經比較小了,好多只能在離異男青年中選擇,這又不為一般家庭所接受,更加讓人糾結。

    在婚戀過程中,還有一個“婚姻抉擇期”的差異問題,也對女青年不利。一般而言,男孩現實而女孩浪漫,但在婚姻過程中,似乎女孩要比男孩現實得多,不找個好人家不嫁,找到差不多的男孩還要考慮很長時間,女方家庭也要提出很多現實條件,比如有名的“丈母娘要房”現象;而男孩們反而要比女孩浪漫一些,沒有那么多顧慮,說結婚就結婚,那些談了很長時間依然沒有結局的,往往是男青年“被迫”率先“移情別戀”,迅速找到新的“另一半”,女孩只能重新等待和抉擇,但女孩的可供選擇時間就那么幾年,遠比男孩短,很容易就錯過最佳婚配年齡成為“剩女”。

第四個原因:互聯網時代的社會交往特點,導致了自由戀愛更加困難

    在一般人眼中,今天的互聯網時代是增加了青年的婚戀交友機會,但在現實中似乎是相反的。如果用“網絡是開放的,而沉湎其中的人卻是封閉的”來表述也不為過,因為互聯網造成的結局表面上擴大了人的社會交往圈子,但形成的結局卻是“熟悉的陌生人”結局,朋友好像很多,但能說掏心話的不多;交際圈很大,但連一個放心借錢的人也不好找;等等。結果在這樣的網絡時代,我們的實際社會交際圈不是大了而是小了,因為都被禁錮在網絡中;真要大膽走出去,卻缺乏可靠的社會活動。也正是因為這樣,各類傳統的婚姻介紹活動,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多了,一些城市的公園干脆形成了婚戀角。直到今天,各類興趣愛好組織的出現,以線上聚集線下活動的特點給了男女青年婚戀交友一線新的空間突破,但可惜參與的人群依然面臨信息真實度考驗與心理信任的問題。

    至于被寄于厚望的婚戀交友網站,其實際效果形同雞肋,因為這類網站始終面臨一個個人信息真實度的質疑,網絡騙婚事件層出不窮。如《華商報》2016217日的一篇報道標題就是《女子花萬元成會員,婚戀網給介紹“如意郎君”,說是開公司的,實是賣手機的》。【3】更不要說,一些人的觀念中始終認為,能上婚戀網站交友的,只怕有現實中不便的隱情。所以,整個網絡婚戀的比例是很低的。2015413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上海團市委與市民政局的一項抽樣調查,登記結婚的青年中,通過“熟人介紹”的占樣本的53.6%,屬于“同校或同班同學”的占20.5%,通過網上相識的僅3.5%,青梅竹馬更只有1.9%。【4】大量青年在網上交往,卻要在現實中靠熟人介紹或本身就是熟人來形成婚姻,這不能不說是互聯網時代的黑色幽默!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剩女”顯然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各種因素交織,化解自然非一時之力可解。但身處這個“剩女”時代的青年卻應對此有清醒的認識,把自己的終生大事還是真正當成大事來對待,與生活、工作一路并進,要么在大學談一場真真正正的戀愛,早早地找到人生的另一半;要么還是愉快地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多多接觸或許就有真愛到來;要么就堅決地走出小圈子和那看似開放實際封閉的網絡,在更多的社會活動中增加美麗愛情的邂逅機率。

這也啟示著,不斷創新青年的社會活動方式,讓青年的婚戀交友有更多好的載體和形式,是新時期共青團做好青年群眾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略中國鄉村發現網

作者系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

轉自:作者的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青青国产视频久久 |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动漫 | 亚洲一区在线播放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自拍 | 青草热在线精品视频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