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扶貧已經由民間的探索、學者的呼吁到上升為國家戰略,近一兩年來,中央與國家相關部委相繼為此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基本明確了電商扶貧的方向、重點和扶持方向,地方政府也積極探索,初步形成了電商扶貧的工作體系。現簡單梳理如下:
一、中央對電商扶貧工作的總體部署
中央對電商扶貧的重視與相關安排首先體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作出的農村電商部署,給予了明確的政策信號,即要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加強農村貧困地區的網絡信息化建設;而在2015年11月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發〔2015〕34號)第四章第15條專門就電商扶貧做出明確部署。具體文字如下:
“加大‘互聯網+’扶貧力度。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快推進寬帶網絡覆蓋貧困村。實施電商扶貧工程。加快貧困地區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支持郵政、供銷合作等系統在貧困鄉村建立服務網點。支持電商企業拓展農村業務,加強貧困地區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建設。加強貧困地區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對貧困家庭開設網店給予網絡資費補助、小額信貸等支持。開展互聯網為農便民服務,提升貧困地區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水平,擴大信息進村入戶覆蓋面。”
在這個部署中,明確提出要“實施電商扶貧工程”,同時就網絡覆蓋、物流配送、電商平臺、人才培訓、政策補助、互聯網金融七個配套問題作了安排,涉及到多個國家部委來牽頭。
同時在2015年11發布的還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8號),文件開頭即指出,“農村電子商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對2020年農村電商的發展目標中,明確要求“在推動農民創業就業、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帶動農村扶貧開發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在提出的七條推進措施中,也明確指出,“把電子商務納入扶貧開發工作體系,以建檔立卡貧困村為工作重點,提升貧困戶運用電子商務創業增收的能力,鼓勵引導電商企業開辟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與合作社、種養大戶等建立直采直供關系,增加就業和增收渠道”;“重點支持老少邊窮地區物流設施建設”等。
二、國務院扶貧辦對電商扶貧工作的持續推動
國務院扶貧辦作為電商扶貧的牽頭單位,在中央部署出臺前作了大量調研工作,而在中央部署出臺之后又開展了大量具體的安排與實施工作。主要的工作進程如下:
2014年12月,國務院扶貧辦宣布,電商扶貧列入十大扶貧工程之一。
2015年5月,國務院扶貧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在甘肅隴南啟動電商扶貧試點。重點在隴南市9縣區1365個建檔立卡村中選擇確定450個貧困村先期開展試點,探索建立電商扶貧六大體系:行政推進體系、網店服務體系、網貨供應體系、網絡物流體系、人才培訓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
2015年8月,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等19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將電商扶貧工程作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重點工作。
2015年9月,國務院扶貧辦與蘇寧集團簽署全國農村電商扶貧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公開的信息,雙方將在“電商扶貧雙百示范工程”、電商扶貧O2O展銷專區、“10·17扶貧購物節”、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等四個方面展開合作,在100多個貧困縣開展“雙百示范行動”,覆蓋234萬貧困家庭。
2015年10月,國務院扶貧辦在北京專門舉辦“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電商扶貧論壇,邀請相關電商平臺、專家就電商扶貧問題展開專門研討,進一步凝聚了共識。
2015年11月,國務院扶貧辦聯合蘇寧啟動第二輪電商扶貧試點,計劃3年內在18個省(區、市)的104個貧困縣開展電商扶貧探索。
2015年12月,國務院扶貧辦在北京召開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對包括電商扶貧在內的扶貧十大工程在2016年如何開展作進一步安排部署。
2016年1月,國務院扶貧辦與京東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探索“產業扶貧、創業扶貧、用工扶貧”三大模式,京東將在“十三五”期間投資30億元,主要用于貧困地區生鮮冷鏈宅配體系建設;在832個貧困縣中選擇200個縣作為電商扶貧示范縣,每年使用10萬用工扶貧指標,直接或間接幫助2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2016年2月,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京東在全國832個貧困縣中選擇200個縣作為電商扶貧示范縣,在“產業扶貧、創業扶貧、用工扶貧”方面推出一系列項目。
2016年5月,由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三家首次聯合下發通知,國家投資36億元,在240個縣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其中,明確規定國家級貧困縣占比不低于50%,而最終的比例達到了66%。
2016年6月,由國家財政部、商務部和國務院扶貧提出意見,力爭在今后三年內對有條件的600余個國家級貧困縣進行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全覆蓋,得到國務院批復同意。
到2016年下半年,在將電商扶貧工程納入國家“十三五”扶貧規劃的基礎上,國務院扶貧辦還要完成電商扶貧專欄工程設計,加大專項資金投入。
三、各地政府的行動
在國務院扶貧辦積極推動電商扶貧的進程中,各地方政府也從實際出發,紛紛與電商平臺簽約,推動農村電商及電商扶貧試點。僅以各省級政府的動作來看,可謂相當積極。
早在2014年,海南、廣西、貴州、浙江、新疆、甘肅、廣東、河南、吉林、天津等12個省級行政區就與阿里巴巴就分別建立了合作關系,除了幫助當地政府培育大數據云計算創新技術,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重點內容之一。
如2014年11月,西北地區的新疆自治區和甘肅省就于當月同阿里巴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動電商發展,助力農民增收和農產品銷售,雖然還沒有明確提及電商扶貧,但已經包括部分內容。
2014年12月,廣東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在廣州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會上,淘寶網特色中國“廣東館”和阿里巴巴農村電子商務清遠市試點正式啟動。
同月,吉林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分別簽署了企業電子商務合作協議、農村電子商務合作協議和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合作協議。
進入2015年,各省與各大電商平臺的合作進一步密切。
2015年4月,云南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在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農村電子商務諸多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2015年5月,福建省政府與阿里巴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農村電子商務諸多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2015年7月,山東省政府與阿里巴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農村電子商務諸多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2015年8月,貴州省人民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在貴陽簽署《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戰略合作協議》。
同月,四川省商務廳與蘇寧云商在成都簽署全川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戰略合作協議。
2015年10月,黑龍江省政府與騰訊、京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同月,四川省政府與京東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綿陽市、內江市、涼山州還分別與京東簽署“關于電子商務進農村戰略合作協議”。
2015年11月,河北省政府與阿里巴巴與簽署“互聯網+扶貧”合作備忘錄,雙方商定在“互聯網+扶貧”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同月,湖北、湖南省政府與阿里巴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內容包括農村電商及電商扶貧在內。
還是當月,河南省政府與蘇寧云商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謀在農村電商等方面的合作大計。
同月,江西省扶貧、商務、郵政公司三家聯合簽署《江西省電商脫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三年在全省所有貧困村聯合建設2900個“農村e郵精準脫貧站”,帶動10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2015年12月,陜西省政府與京東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電子商務進農村和電商精準扶貧等方面展開緊密合作。而此前的7月,陜西省政府已經與阿里巴巴簽訂了包括農村電商在內的合作協議,到當月底又與蘇寧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內容同樣包括農村電商。
同月,重慶市商委與京東集團簽署《重慶市電子商務進農村戰略合作協議》。
同月,廣東省政府與京東集團簽署包括農村電商在內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6年1月,甘肅省政府與蘇寧控股集團在蘭州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農村電子商務等領域開展合作。
同月,湖南省政府與蘇寧控股集團在長沙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農村電子商務等領域開展合作。
2016年3月,貴州省扶貧辦與京東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正式啟動丹寨電商扶貧項目。
同月,黑龍江省政府與蘇寧控股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農村電子商務等領域開展合作。
2016年4月,江西省政府與蘇寧控股集團在南昌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農村電子商務等領域開展合作。
2016年6月,山東省政府與蘇寧控股集團在濟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農村電子商務等八個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2016年7月,廣西自治區與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了縣域電子商務建設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以電子商務助力廣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同月,湖北省政府與蘇寧控股集團在武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深化農村電商等方面合作。
四、當前電商扶貧政策的重點
從中央的部署到國家扶貧辦的安排再到各地政府的積極推進,電商扶貧的政策體系也在不斷完備之中。總體而言,有以下特點:
一是高度關注民生問題。中國要實施精準扶貧方略,注重抓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確保各項政策好處落到扶貧對象身上。政府政策對電商扶貧最大的期望在于通過電商能夠幫助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與產業發展,農民的增收致富與生活便利,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與生活水平提升,也希望通過電商改變當地干部群眾的思維觀念,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轉型,助推精準扶貧。
二是電商扶貧的認識與實踐不斷深化。電商扶貧不可簡單理解為貧困地區的農產品上網,還要考慮誰來上網、誰來受益的問題,不僅是產業問題,還是就業問題、創業問題和民生問題。如培養大量的貧困青年開通網店直接銷售是電商扶貧,而動員電商企業直接銷售貧困地區的農產品而把當地吸引入企業就業也是電商扶貧;不僅新興的網商群體要培養,還要引導大量的貧困地區現有經營主體觸“電”上網;既要推動電商要素在農村的優化并出現淘寶村這樣的農村電商應用典型,更要將農產品上行與工業品下行的雙向通道打通并在縣域形成電商要素聚集。
三是以人才為最重要的切入點。農村所有的問題的原因都可以找到人才不足這個重要瓶頸,正所謂“干事興業靠人”,這是當前電商扶貧最大的瓶頸也是電商扶貧工程的重點內容。所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專門指出,要“加強貧困地區農村電商人才培訓”。目前各地政府推動的電商扶貧在人才培訓方面有大量的政策安排,也將之作為了各地政府與電商平臺合作內容中的重點,用“不遺余力”形容也不為過。
四是做好示范,為面上推進提供樣板和成形做法。迄今為止,國務院扶貧辦已經開展三輪次試點,分別是在隴南的試點、依托蘇寧的二輪試點和依托京東的三輪試點,覆蓋面不斷擴大,初步形成電商扶貧的基本體系。比如隴南試點總結的電商扶貧六大體系,再如京東在仁壽用心打造的“枇杷行”上行模式,還有阿里巴巴寄于厚望的“百萬英才”計劃。其中,截至2015年底,隴南市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26.5億元,其中64萬貧困人口因電商人均增收430元。
五是重視與平臺合作。農村電商基礎薄弱,經驗也不足,依托大型電商平臺不失為快速推動工作的一個好辦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也指出,“支持電商企業拓展農村業務,加強貧困地區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建設”。所以,國務院扶貧辦已經與蘇寧、京東先后簽約,各個地方黨委、政府也紛紛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及地方電商平臺簽約,力爭借助電商平臺的力量加速電商生態的構造。
六是電商扶貧的配套政策措施也在加速成形。從目前的現實情況看,電商最需要供給側改革,特別是加強政策的有效供給,突出表現在網絡與物流方面。所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指出,“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快推進寬帶網絡覆蓋貧困村”;“加快貧困地區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支持郵政、供銷合作等系統在貧困鄉村建立服務網點”。按照這個精神,目前的電商扶貧普遍在在發展規劃上、重點項目上有專門安排,比如網絡、物流基礎建設,對培訓、金融、基礎設施投資有配套政策,基本上形成了綜合安排、整體推進的態勢;而且,考慮到是新事物,也都給地方政府的政策安排上留出探索空間。根據統計,2014-2015年,國家投資48億元,在256個縣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每縣投資2000萬元,主要聚焦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推動農產品上行銷售、加強電商人員培訓三大主線。其中,進入示范縣的國家級貧困縣103個,占40%,老區縣154個,占77%。
作者系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吾谷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