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農村集體資產已達到5089.8億元,許多區的農村集體資產總量已經超過區屬企業國有資產總量。從實際情況看,農村集體資產在管理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總量分布不平衡。北京市農村集體資產總量不少,但分布到各區卻不一樣,近郊區多,遠郊區相對少,尤其是遠郊區的村,有的很少,有的甚至沒有,還有的為負數,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二是收益高低不均衡。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農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最大限度惠及于民,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受自然條件、地理環境和經營理念的影響,各區的收益是不一樣的,近郊區的收益率較高,遠郊區的收益率較低。
三是資產質量不夠高。區農村集體資產構成中,有的流動資產特別是貨幣資金比較多,流動性快,收益性高。有的固定資產所占比重較大,流動性慢,收益性差,影響了整體效益的提升。
四是監管體系不健全。目前,北京市各區的農村集體資產由各區經管站代管,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經管站既要負責農村集體資產的運營,又要負責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職責和權限難以劃清。
五是專業管理人才不足。目前,農村集體資產都是由財務人員代管,平時主要負責對集體資產數據的核算、匯總,沒有專門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人員,如何利用集體資產發展農村經濟,做強做大“蛋糕”,提高農村集體資產收益率的措施不夠,方法不多,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集體經濟效益的提升。
上述這些問題如不及時加以解決,勢必會影響到農村集體資產的質量和使用效益的提高以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促進農村集體資產經營效益和總體運營質量的提高,建議應及時轉變工作思路,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創新與突破:
1.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的專門機構。建議參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有關要求和海淀區成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農資委”)的做法,各級成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農村集體資產的改革、監督和管理。
2.制定和完善有關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規章制度和運營體系。一是根據實際,結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的《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等有關規定,及時制定《××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辦法》,確保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盡快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產權登記制度、農村集體資產定期統計報告制度、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考核辦法,形成比較完善且符合本區實際的相配套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體系。
3.探索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新模式。一是在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上下功夫。對一些集體資產比較薄弱的單位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在技術上給予支持,在管理上給予幫扶,實現均衡發展。二是在提高農村集體資產收益率上下功夫。三是優化資產構成,合理調整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之間的比例關系,減少固定資產數量,提高流動資產數量。
(作者單位: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2016-08-0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