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與農業,一個極其現代一個又在人們的印象中那樣傳統,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自從互聯網誕生以來,互聯網與農業的關系就未曾隔離,而到今天呈現加速融合的趨勢,也因此讓一些互聯網企業發現了其中的巨大商機。
一般概念上的互聯網農業是指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生產中,利用互聯網固有的優勢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和農產品質量控制能力,并進一步暢通農業的市場信息渠道、流通渠道,使農業的產、供、銷體系緊密結合,從而使農業的生產效率、品質、效益等得到明顯改善。互聯網對農業的深度改造和提升主要體現在四大方面:
一、信息收集與分析。以前的農民種地基本上靠傳統經驗,但現在的農民至少已經知道信息的重要,更不要說大量的農民正在運用互聯網決策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互聯網的信息收集優勢,可以對農業相關的市場信息、產品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等進行廣泛收集和專業分析,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指導和幫助。于是催生數以萬計的農業類網站,又可細分為綜合門戶型、研究分析型、專業集成型、產銷對接型等門類,目前呈現出越來越細分的態勢,不僅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等次分行業已經分開,就是每個行業內部也逐漸專業化,玉米、馬鈴薯、牛、羊、豬等專業網站不斷涌現。目前,由農業牽頭建設的覆蓋中、省、地、縣四級的農業門戶網站群基本建成,全國涉農網站超過4萬家。
二、生產水平的提升。互聯網的信息集成、遠程控制、數據快速處理分析等技術優勢在農業中得到充分發揮,3G、云計算、物聯網等最新技術也日益廣泛地運用于農業生產之中,集感知、傳輸、控制、作業為一體的智能農業系統不斷涌現和完善,自動化、標準化、智能化和集約化的精細農業深度發展。在一些現代化的種養殖基地中,早已告別傳統的人力過去場景,養殖場管理人員只要打開電腦就能控制牲畜的飼喂、擠奶、糞便收集處理等工作,農民打開手機就能知曉水、土、光、熱等農作物生長基本要素的情況;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就能為遠處的農作物調節溫度、澆水施肥。而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農產品流通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加速建設,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三、農產品銷售模式的改造。由于農業的季節性、區域性明顯,又很容易受到氣候因素的影響,加之我國的小戶經營體制難以與大市場有效對接,農產品經常發生“賣難”現象和“多收三五斗”式的豐收悖論。利用互聯網,將產銷之間的距離大大拉近,讓產銷對接成為現實中的可能,有利于減少生產的盲目性,擴大銷售的視野,有效對抗市場的風險。到近年,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農產品流通領域信息化程度明顯提高,國家級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部分實現了電子交易和結算;電商又進一步讓農產品的市場銷售形態得到根本性改變,從最初的干果、茶葉、初加工品網上銷售開始,在倉儲物流技術和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生鮮農產品的網上銷售也得到破題,農產品電商2012年開始暴發,當年底達到近200億元,預計2014年要超過1000億元。013年11月25日,海南省農業廳聯合阿里巴巴集團打造的“淘寶網·特色中國海南館”正式上線,僅椰子飯一項,3天銷掉了以往線下全島一年總銷量的63%,電商魅力可見一斑。與此同時,微博、微信與電商結合來推銷農產品的成功案例層出不窮。
四、農業發展方式的根本改變。如果說前面提及的三個方面還只是互聯網對農業的介入和改造的話,則近年出現的互聯網營銷讓農業的發展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就是顛倒了一般意義上的生產——銷售,而是運用大數據分析定位消費者的需求,按照消費者的需求去組織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從而讓農產品不再賣難在理論上成為可能,也在現實中得到初步的實踐,形成了電子商務的C2B模式,即消費者對企業(customer to business)。比如,樂視網就宣布,其有機農業運營上借鑒 C2B訂單銷售模式,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其產業鏈將根據客戶訂單和市場預測,制定相關銷售計劃,以此作用于生產和采購環節,從而更好的提高生產效率和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和庫存運輸損耗,獲取一定利潤比例的保證。
而到今天,隨著聯想、樂視網等互聯網企業直接卷起袖子跨界介入農業領域,互聯網農業又深化為一種互聯網理念與傳統農業融合的新的產業形態,進一步讓“互聯網農業”這個名詞的內涵豐富起來,并給予了人們進一步的想象空間,互聯網農業的未來值得期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作者的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