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鄉鎮黨委書記是謀事創業的實干家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
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鄉鎮黨委書記應該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
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當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要善于“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是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說了,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維護好一方青山綠水。
我們作為內陸地區,資源豐富,但觀念陳舊,發展緩慢,因此要把解放觀念放在首位,想方設法挖掘“內生動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異。同時,堅持實現“資源共享,環境共享,發展成果共享”。共享發展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蘊含了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的豐富內涵。我們要在做大蛋糕的同時,把蛋糕分好,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有的人對理念不在意,只對實實在在的數據滿意 。有的同志實際工作能力很強,但就是缺少理念的指引。
有的鄉鎮的黨委書記,要他辦一個具體的事、協調一個具體的問題和矛盾,他很在行。這樣的干部或者適合當一個副鎮長,最多能當一個鎮長,卻一定不會是一個稱職的黨委書記,為什么這么評價?就是書記作為一把手,他的發展理念很重要,思維深度很重要,他不僅需要了解微觀動態,更需要善于宏觀思考、全局把握。
如果你沒有正確的理念,只顧埋頭拼命的干,可能會走錯了路。理念錯了,就全部錯了,理念其實是習近平總書記說的“第一粒扣子”,你把理念“第一粒扣子”扣好了,其他的就不會扣錯,理念“第一粒扣子”扣歪了,全盤皆輸。作為基層干部特別是“一把手”,一定要有敢于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解放思想,大膽創新,不斷更新發展新理念,探索發展新思路。
在望城、寧鄉工作的時候,我提出了四句話,也就是“四個越是”的理念,供大家參考: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久遠的就越是新鮮的,越是個性的就越是大眾的,越是生態的就越是美麗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比如我工作過的寧鄉,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寧鄉花鼓戲、麻山鑼鼓、灰湯雜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吸引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一飽眼福。在那里工作時,各鄉鎮深度挖掘寧鄉的歷史文脈,重點打造“青銅文化”、“禪宗文化”、“溫泉文化”等極具魅力的特色名片,喚醒每個城鎮沉睡千年的濃厚的歷史記憶和挖掘其獨特的文化底蘊。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只有讓傳統文化的根脈得到傳承和生長,城鎮化才具有生命力。寧鄉全力推進炭河古城、道林古鎮建設,實施“楚溈名品”、“楚溈名匠”、“楚溈民俗”發掘和保護工程,讓游客感受歷史的遺跡,體驗獨樹一幟的新鮮。
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色。城鎮群的打造一定要突出城鎮特色,避免城鎮建設的同質化,這就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實現錯位發展、競合發展。只有保持城鎮鮮明的特色,才有吸引游客的無窮魅力。堅持分類指導、錯位發展,讓每一個鎮都是唯一的、獨特的。比如我在望城新康搞戲鄉,復制這種模式的多,但是至今沒有被超越。
生態不保,一切不保。習近平總書記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把環境保護好了,環境風貌就能成為生產力,青山綠水就能真正變成金山銀山。這幾年我在望城、寧鄉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在這方面就得到了印證。
特別是在寧鄉工作期間,強化“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栽樹就是存錢”的理念。實行由點到線到面搞好環境整治, 大力推進非煤礦山整治,關閉所有的煤礦和小磚窯、小瓦窯等“五小”企業,全面推行“廣栽樹、多種花、不露黃”,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成功舉辦美麗鄉村經濟博覽會,全方位展示了寧鄉的美麗鄉村、鄉品、鄉賢、鄉韻和美麗產業。人民群眾有了更多更實的切身感受,也有了真金白銀的收獲。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然要轉變以往在城鎮發展中秉持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把環境保護作為不可逾越的底線。堅持尊重歷史、順應自然、天人合一,慎砍樹、不填塘、不挖山,盡可能依山就勢、減少破壞,保留城鎮、村莊的原始風貌和地方特色。正確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建設、文物保護之間的關系,將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融入城鎮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發展觀光旅游、生態農業等美麗經濟。
發展堅持四個字“錯位”和特色
發展的魅力,在于其優質、多樣性。發展的謀略,在于“以特統全,以長擊短;以小搏大,以大博小”。
特色就是優勢。要善于把本地的優勢、潛力與市場需求、變化有效對接,創造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業、特色企業和特色產品。在望城,我們根據湘江貫穿的區位優勢,依托當地的文化優勢,以特色統攬全局,把自身的長處發揮到極致,打造了具有歷史感、歸屬感和親切感的湖湘特色小鎮,探索了一條古鎮群落的復興之路。在寧鄉,我們始終堅持因地制宜,以人文景觀、資源優勢和社會經濟條件為依托,推動“一鎮一特”、錯位發展,不求大而全,但求精而特,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綜合經濟強鎮、商貿物流重鎮、文化旅游名鎮、生態風情小鎮,打造一個獨具楚溈風情的寧鄉特色城鎮群。在此期間,布局了炭河古城、道林古鎮、香山小鎮、創意煤城、玉潭老街等一些特色項目,應該說都能成為一個特色區域中心,引領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
錯位發展、特色發展,不能搞成十個指頭一般齊,不能搞成每一個方面都平均使力,一定要找準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基礎、自己的優勢。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優勢,哪怕你在偏僻的角落。
以小搏大,以大博小。原來我在望城工作的時候,望城在長望瀏寧傳統的四個縣市區里面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經濟總量最小,但是望城在六個城區當中,又是面積最大,腹地最廣闊。那么,在長望瀏寧四個縣市區里面,那我望城是以小博大,寧鄉2900平方公里,瀏陽面積更大,長沙縣也是2000多平方公里,望城只有960平方公里,那么我就做精和美,把望城960平方公里做成一個大公園、大觀園來看待、來規劃、來建設,每個角落都要搞得很精美,按公園的要求來建設和發展,其他的縣市,你的面積大,你要搞精美,肯定搞我搞不贏了。反過頭來,望城在六個城區當中,是以大博小,望城面積大,其他五區只能搞樓宇經濟,我搞你搞不贏,我不搞,那我就搞低容積率,搞都市田園,搞城鄉一體化,搞新型城鎮化,搞工業園區,你的面積小,搞不了工業園,既有的工業園,也就是巴掌大,你不能引進大項目,我的工業園可以引進大項目,不僅可以搞一個,還可以搞兩個。所以,在四個縣市區里面是以小博大,在六個城區里面以大博小,錯位發展。
當然,到寧鄉工作以后,那就是以大博小了,充分利用自己的空間優勢。工業經濟更不例外,工業發展的空間更大,所以我到寧鄉工作以后,開了一個縣委全會,我作了一個報告,題目是“加快三大建設,實現全面小康”,提出了加快實力園區、新型城鎮、美麗鄉村三大建設。
初一聽,這個工作重點只有三個,其他工作怎么干?其他人怎么干?三大建設是三大重點,也是三大平臺,三大建設實際上全覆蓋,每個地方、每個干部都可能從中找到自己的著力點。實力園區建設,就是以大博小,寧鄉有兩個大的園區,一個國家級寧鄉經開區,一個省級高新區,還建設了一個飛地經濟園區——金玉工業集中區,工業發展的空間比其他地方大得多,甚至比現在的長沙經開區、長沙高新區大的多。
作為鄉鎮,我認為也要遵循這個思路,而且比這個還要更精準。錯位發展,特色發展,什么東西是你們的特色?是你們的優勢?你們的鄉鎮有大小,產業有分工,能工則工,能商則商,能游則游,能文則文,總而言之,那個鄉鎮的強項是什么,就搞那個東西比較合適。
壯大“硬”實力,注重“軟”實力,發揮“巧”實力。中國有句古話:“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只有發展經濟,保障農民利益,也才會減少社會矛盾、營造和諧局面。離開經濟發展,談和諧穩定是無源之水,做群眾工作也會是紙上談兵。
作為鎮黨委書記,抓發展是第一要務。結合工作實際,我不提倡鄉鎮大辦工業,沒有那個實力,又造成環境破壞,但除了工業,就沒有其他路子可走嗎?
當然有,可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與觀光休閑業,走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之路,以“不加快發展再也不行”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一門心思抓經濟,千方百計求發展,推進硬實力的不斷壯大。
軟實力是指一個地區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影響自身發展潛力和感召力的因素。一個地區要發展,要抓住區域內自然山水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優勢,提高包容度和開放度,開發區域承載功能,實現軟實力的迅速提升。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著力,一是要努力培育獨具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注重自然景觀和鄉村民居特色保護,多留遺產,不留遺憾,讓純樸清新的鄉村風貌風情、自然人文景觀在城鎮化進程中得以傳承和保護。二是努力提升集鎮的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可以學習城市管理模式,主動承接城市管理向農村集鎮的延伸,大力治理集鎮的“臟、亂、差、堵”,打造好本鄉鎮的“臉”和“名片”。三是努力構筑公平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新增財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領域,確保每年新增財力的大部分用于民生。
所謂“巧實力”,就是在“軟實力”和“硬實力”之間尋找結合點,靈活加以使用。
具體到鄉鎮而言,就是以矢志不移的戰略定力推進新型集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加快形成定位清晰、空間優化、功能完善、風貌獨特的城鄉發展格局,實現生產集約高效、生活宜居適度、生態山清水秀,充分展示一個地方的“巧”實力。
打造鄉鎮的“五個一”工程,力爭每個鄉鎮都建成一條特色鮮明的靚麗街道、一座運行良好的污水處理廠、一所現代實用的合格學校、一個生態精致的社區公園、一個標準規范的農貿市場。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鄉村旅游項目與資源要素有機結合,把全域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謀劃布局,著力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現代氣息、生態品質的人文景觀,讓景觀風貌成為生產力,形成獨具自然風貌、鄉土情懷、人文氣息和文化特色的城鎮旅游綜合體。
眼睛“向下看”,村委強則民心向
鄉鎮黨委書記作為最基層執政團體的領頭人,應時刻清醒自己是“百姓”的一份子,密切聯系群眾,時刻把群眾冷暖常掛心頭,帶頭做到走村入戶,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心態,真正弄清他們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要懷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開展工作,把關注民生作為最大的正事,把改善民生作為最大的政績,多思富民之策,多解群眾之憂,眼睛向下,多辦實事。
抓工作要抓關鍵,那么鄉鎮工作的關鍵是什么?就是抓農村黨組織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強,則可以一呼百應,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薄弱,那就可能喊不住、喊不攏、喊不應。農村黨支部是農村的政治核心,而村黨支部書記又是村級領導班子的帶頭人,也是農民致富的領頭雁。選好黨支部書記對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至關重要。
在村黨支部書記人選上,要注重其政治素質,堅持把政治堅定、辦事公道、清正廉潔、樂于奉獻、群眾擁護的優秀黨員選拔到崗位上來,建立一支“公、強、勤、廉”的農村帶頭人隊伍。
公與私對立,廉與貪對立,強與弱對立,勤與懶對立。論“公”:黨組織書記不是一種職業,不是說當了書記就從事書記這個職業,而是一個職務,是大家選出來的或者組織任命的。職業可以自由選擇,職務是雙向選擇,大家選了你,你也愿意當書記;組織任命了你,這個職務就是為大家服務,要立得住就必須公道正派,如果有任何私心雜念或者私心雜念過重就干不成任何事。論“強”:有一些基層黨組織書記比較弱,平時叫做“糯米坨”。當選這個職務,也許是因為品質很好,道德高尚,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能力不強,喊不住;有的是自己屁股不干凈,對其他違法亂紀、不正之風制不住。黨組織干部一定要“強”,大多數群眾希望你強。雖然不能搞霸道,但是在原則面前必須很堅強、很強勢,要不然歪風邪氣制止不了。這從過去工作中間發現很多,現在還有很多黨組織干部習慣于你好我好搞“和諧”,特別是要換屆的時候,如果不搞“和諧”,擔心要丟票,選不上。其實和諧不等于和稀泥,也不等于一團和氣,你越是堅持原則,就越會得到更高的民意;你越是想去唯和諧而和諧,就越會失去更多。論“勤”:要有作為,要做事,做的事情要看得見,摸得著。關鍵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論“廉”:必須明確一點,只要擔任了黨組織書記,比別人得到的“好處”要少一些,才是正常的。“廉”字是黨組織對干部的一貫要求,如果黨組織書記接受不了,就不要當黨組織負責人。
黨組織書記做到了這四點,就能成為那個地方的領袖、旗幟,其他村干部就會向他看齊,整個村委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就很強,就能夠真正一呼百應。村委強了,那我們鄉鎮黨委的工作就好做啦。
此外,充分重視和發揮社會賢達及鄉友對發展的積極作用。中華文明進程中,鄉賢文化在古代鄉村治理結構中十分重要。作為一方民眾敬重、推崇的賢德長者,社會賢達重修身,興教化,崇善舉,德行高尚,嘉言懿行垂范鄉里,對鄉土公共事務有突出貢獻,以強烈的道德文化影響力造福一方。而鄉友,他們多年在外打拼,擁有現代理念、廣闊視野和成功經驗。
社會賢達和鄉友,是我們鄉鎮建設發展最重要的資源補充。一要利用他們有文化、有見識、有奉獻精神的特點,通過宗祠、鄉約、仲裁、興學、崇孝、義賑、義莊以及修橋補路挖井筑堤等善舉,涵養一方水土的文化帶動力,培養引領一個地方的文明教化風尚。二要利用他們在維護鄉土社會有效運轉的優勢,促進政令推行、民意上遞,協調沖突,化解社會矛盾,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傳播者、守護者。三要利用他們在鄉民修身、立業、齊家、交友等方面的示范與規制作用,引導人們向社會賢達看齊,使人們行為有法度,價值有引領,操守有規范。
干工作要有定力、有韌性
看準的事、定下來的事要鍥而不舍。定力是干事創業的韌性和意志力。當年曾國藩帶領湘軍與太平軍作戰,幾經挫折,大起大落,并不順利,但他屢敗屢戰,“打脫牙齒和血吞”,靠的就是定力和韌性。
現在有些領導干部明顯存在目標上的短視行為,決策上的短期行為,忙于事務,而工作只是“蜻蜓點水”,勤于應付。談不上有干大事的定力和韌性,幾年過去,山河依舊。
作為主政一地一域的鄉鎮黨委書記,必須具有戰略思維、宏觀思考和長遠謀劃,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一屆接著一屆干,一張藍圖畫到底,一直畫到老百姓心坎里。
堅持數年辦好一件事,不容易。干工作,要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看準的事,就必須一以貫之抓下去,鍥而不舍抓到位;定下的事,就必須集中人力、精力、物力、財力打陣地戰、攻堅戰、殲滅戰、持久戰,這就叫久久為功。記得我在延安干部學院學習時,第一堂課就是《黨在延安十三年》。我們黨在延安根據地的十三年就是臥薪嘗膽的十三年,勵精圖治的十三年,但一旦走出了窯洞,迎面而來的就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曙光。當然,當官從政有個動機問題,有的朝三暮四,只圖升官往上爬,自然顧不上干大事、干成事;有的無精打采,只圖安逸過日子,自然顧不上出成就、出口碑。望城區農村環境的整治,就是個典型的案例。望城區委下決心動員方方面面的力量,對農村環境進行綜合整治,一干就是四五年,2011年到2014年,望城一直保持全省農村環境十佳縣(市),2013、2014年連續成為全省十佳縣(市)第一名。
寧鄉縣委從去年就著手制定和實施嚴重影響城鄉環境的非煤礦山治理方案;圍繞解決尚存的32個貧困村脫貧問題,周密制定了精準扶貧常態濟困的三年行動計劃。
據了解,現在新一屆縣委正在一步一步加緊推進。早幾天,他們新的常委班子上午選出來,下午就集體去精準扶貧易地搬遷的點上調研和慰問,前任和后任的思路是一以貫之的。立長遠、打基礎的事,只要矢志不移、扎扎實實地抓,就一定能實現一個一個既定的目標。
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出水才看兩腿泥”。這是陳云同志講過的一句話。意思是,不是一味輕信書本知識,不是一味盲從領導的指示,只是看實際情況來決定我們的工作方法。
“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這九個字,說起來很容易,真正做起來難。我將這個意思加入一點個人體會,提出實干是檢驗實績的唯一標準。
實績從來不是口號喊出來的、紙上畫出來的、文件發出來的,而是苦干、實干加巧干,一點一滴干出來的。能不能求實、務實,見證著我們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更檢驗著黨性、品行與情懷。有的同志喜歡拍腦袋決策卻不顧忌后果、喜歡權力在握卻不愿擔當責任,這些都與干事創業最可寶貴的品質相差甚至遠。做決策要對歷史負責、從實際出發,一線調研時要真正沉下去,傾聽最真實的聲音,把實情搞清楚,把“活魚”摸上來,讓決策落地生根。設想不等于現實,群眾認干不認說;實干是基礎,績效出結果。老百姓最煩“空對空”,最重“實打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努力創造經得起檢驗的實績,這對當政者尤為緊要。
把游離在外圍的群眾拉到我們的“船”上來,讓老百姓主動參與,共建共享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績。干事有想法,處事有章法,遇事有辦法,才能在實干中真正“有兩把刷子”。
“君子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面對地方發展過程中客觀存在總量不大、經濟轉型、要素制約、爭先進位、社會治理等難題,如果空有一腔熱血,卻只有看法沒有辦法,同樣值得警惕。望城和寧鄉倡導打造有激情、有定力、有辦法的“獅子型”干部隊伍,就是要讓大家克服“本領恐慌”,不能一提老實,就當老好人、差不多先生;不能一說實干,就上笨辦法、呆辦法,蠻干瞎干。
紅線和底線,是執政生命線
作為一地一域的主心骨,在安全穩定的問題上,永遠說不得大話、永遠說不得空話套話、永遠說不得外行話、永遠說不得“與我無關”的話。要強化紅線和底線意識,將這根弦繃得緊而又緊。堅持“三負責”:一是我們必須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負責。我們負責一個地方,職責所在,必須對這個區域、這個單位的生命財產負總責。二是我們要對全局和諧穩定負責。不能添亂,要一級對一級負責,縣委要對市委負責,鄉鎮一級就要對縣委、縣政府負責。三是要對自己負責,對自己家人負責。 不管經濟發展多么重要,不管你的效益有多好,數字有多大,發展有多快,如果不能實現安全發展,那么都是一句空話。
心中有數、心中有底。大局駕馭能力如何體現?就體現在這八個字上。對于全盤上的關鍵點、關鍵人、關鍵事,必須如數家珍,不能是兩眼一抹黑。安全隱患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首先,作為鄉鎮黨委書記,必須對自己的轄區、領域、單位存在哪些安全隱患,做到心中有數。一般安全生產事故和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只有一瞬間之差。這就要求我們強化執行意識,堅持一絲不茍、把安全穩定工作抓細抓實,抓排查,抓整改,抓調度。
在這個問題上,應該堅決反對和防止三種傾向。一是視而不見,看見了等于沒看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自欺欺人,有的同志說“我管的這個地方應該沒問題”或者“我管的這個行業應該沒問題”。視而不見是一個糊涂官,自欺欺人是一個愚蠢人。三是僥幸心理,即使發現了問題,也沒有整改到位,總認為沒有事。
輿情就是信號,輿情需要引導,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作為基層領導,應當不斷地研究新情況、掌握新本領,進一步創新工作理念和思路。
當前,我們一部分同志對新興事物的學習掌握不夠,與時俱進的意識有待提升,面對輿情,存在“兩個極端”問題,一個極端是視新媒體為洪水猛獸,恐懼害怕,唯恐避之不及;另一個極端是麻木不仁,完全不把網絡輿情當一回事,不理不睬、任其泛濫,這些都與新時期做好群眾工作、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是格格不入的。在工作實際中,不能認為我們中心工作、各項工作抓得很好,好像就行了,社情很復雜,現實很骨感,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總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亂。一些突發事情的出現,會沖擊了大家的中心工作,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反過來使大家的工作產生被動。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絕對不是某一個部門的事,絕對不僅僅是黨委的事,絕對不是某一個層次的事,應該是廣大黨員干部,包括人民群眾都要參與進來的事。
我談三點感受,一是引導掌控輿論話語權是領導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切實強化全媒體話語權意識。網絡信息和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傳播特點是呈幾何式裂變,在短短幾天時間里迅速引爆輿論,甚至引發群體性危機。可以說,在信息社會中,特別是隨著群眾維權意識、社會參與意識的普遍提升,信息成為重要的權力資源,引導和掌控輿論的話語權成為了領導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導干部能夠很好的領導本行業、本系統、本單位的工作,但是如果不把信息利用好、輿論控制好,我們的領導權將會大打折扣,甚至出現問題。二是新聞輿論既不是對立對抗的敵人,也不是簡單意義的朋友,而是互惠共贏的合作伙伴,要創新全媒體溝通方式。要以正確的心態來認識、面對和引導輿論輿情,既不能一味討好、刻意套近乎、拉關系,也不能避而遠之、不理不睬、無可奉告;既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畫腳,更不要另眼看待、視為另類。三是樹立“網絡蘊含風險”的危機意識,善于凝聚各方力量,提升網絡危機應對能力。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掌握應對危機的主動權。應急預案寫在紙上,是應付上面檢查;寫在書本里,成為理論家的材料,預案沒有管用。其實,處理的這個預案本身就要制定得很科學、很具體、很有效果,不能按上面程序把反應搞得很復雜,預案就是對一些具體問題在機制上怎么解決。輿情質疑,不能簡單的回復,要馬上調查相關的真相,要尊重民意,有些即便是敵對勢力、即便是社會渣滓,即便是無關的當事人,但是他有道理,我們確實有錯,我們就要改,這樣才能有效穩控輿情,爭取處置的主動,贏得網民和群眾支持。
輿情要快速化解和擊破。一旦出現突發情況,作為主心骨,要沉重冷靜,舉重若輕。第一,建立并完善警情警務研判系統,以及對社情民意進行科學分析的工作機制。鄉鎮的綜治委則應對各種社會情況進行歸納整理,實現有效溝通與交流。第二,應與網監部門配合,對社會網絡實現全時空掃描,獲取最新資訊深層信息,成為掌握社情民意、問計于民、問政于民的一條重要渠道,成為及時疏導社會不良情緒、及時消除民眾怨言的一個有效途徑。第三,大家在適當的時候要直面問題,到第一線與群眾對話,到現場指揮,以身體力行,把轄區內有公德心、有正義感的群眾吸引到維護社會穩定、維護社會治安的大格局中來,為他們創造更多服務社會的空間。
因地制宜、精準施策
用真情、用真心。在寧鄉調研精準扶貧時,常常一次調研就安排多個鄉鎮、安排幾天時間去了解情況。最多的一次,一天走訪了6個鄉鎮,28個貧困村。一路上看、聽、問,大致對區域內的貧困狀況有了全面的印象。當覺得有些鄉鎮同志對這些貧困村和貧困戶情況掌握得不十分清楚時,就要求他們有必要深入進去,把情況完整地、系統地、深入地、更進一步摸清楚。
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前提和條件,實現脫貧攻堅,首先還是要把情況摸準、摸透,做到心中有數。精準扶貧要標本兼治。首先是治標,就是要對有的貧困戶該兜底的兜底,其實這種情況的人數并不多,舉全縣之力足以做到。比如,對于那些喪失勞動能力、沒有任何積蓄,而又生病、致殘或者年老的貧困戶,在國家政策層面不足以解決他們的基本生計問題的前提下,政府就要兜底,要讓他們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對于沒有支付能力但急需就醫的百姓,政府要對基本的醫藥費予以全額報銷,如果醫保無法解決,就要建立一些愛心基金予以兜底。
同時要注重治本,就是對具備一定勞動能力但是沒有技術特長的貧困戶,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讓他們有一技之長,引導他們發展某種產業,讓他們找到就業的門路。扶貧不僅是扶物質,還要扶精神,從長遠計,就是要讓小孩子就地就讀、享有基本教育,不能讓貧困代代相傳。
按照五個一批(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運用好綜合分類破解法。所謂精準識別,除了過去通常意義上的對貧困戶的收入情況、住房情況等主要方面了解之外,還一定要深入到每一戶,了解他們的就業、因病致貧、因殘致貧等情況,再根據具體情況來綜合分類破解。就業方面,要了解他們是在外面打工還是在本地就業,是否需要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因病致貧,要了解他們是治得好的病還是治不好的病;因殘致貧,要了解他們喪失了勞動力還是具備一定的勞動能力,家庭里面是否還有未成年人;學生讀書方面,是否存在義務制教育階段輟學需要政府兜底的問題。
有的屬于考上大學交不起學費的情況,需要采取籌措社會慈善資金等特殊措施予以幫扶;哪些家庭有單身男人,這涉及到傳宗接代,是老百姓很看重的問題,也是扶貧的一個難點。習近平總書記“兩會”期間參加湖南代表團討論的時候,就問到了十八洞村單身男人找對象的問題,可見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村莊情況方面,要對村的整體地理地貌,包括水系、植被、土壤等做到心中有數;資源資產方面,礦產資源、生態資源、人文資源等都要摸清底數;基礎設施方面,交通是否暢通、對外通信是否便捷、垃圾如何處理等情況;產業方面,村里以種什么農作物為主,是否適合本地種植,是否賺錢;社會事業方面,老百姓身邊必需的就醫、就學、養老等基本配套是否完善。同時,群眾在想什么、缺什么、盼什么。
總而言之,對這些問題,大家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要挨家挨戶去問,必須在制定具體對策措施之前把這些問題搞清楚,必須做到心中有數,繼而有的放矢地制定相關的對策措施。比如,倒排出村里的貧困戶,建立貧困戶臺賬,將最困難、沒有任何經濟來源、需要政府救助的貧困戶排在第一位,杜絕“一鍋煮”。如果在短期里面資金有限,就從第一名開始補足起、兜底起,再以此類推。
對貧困戶情況的記載,不能簡單地用數據表示,一般情況下,住房情況很直接說明問題。寧鄉縣有的鄉鎮就采取對每戶貧困戶的住房拍照的方式,就一目了然、形象生動。另外,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通過移民搬遷政策,鼓勵那些居住在遠離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居民整體搬遷,讓居民搬遷到房屋比較密集的地方形成村莊。要科學地引導群眾,從節約配套成本的角度出發,盡量不要批準居民在馬路邊、田中央、空曠處、半山腰等地隨意建設房屋,其表面上是關注民生,實際上是丟棄了更大的民生。
發展特色城鎮、特色村莊、特色產業是最有效的扶貧路徑。
從精準扶貧的層面來看,如果一個地方,一個區域的文化旅游產業一旦發展起來,也就為當地勞動力轉移就業創造了一個很好的空間。
特色城鎮的建設,可能更多是要靠縣一級來主導和推動,如果縣里沒有布局重大戰略項目的鄉鎮,作為黨委書記如何從這里切入呢?美麗鄉村建設,是造福千萬農民群眾的美麗事業,既要遵循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更要彰顯各級黨委政府和村級基層黨組織的強力引領和行政推動作用。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調研時提出了“美麗經濟”的概念。現在全國都在搞美麗鄉村建設,老百姓也切實感受了到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變化和好處。
但是,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撼山易、撼思想難”。一些地方影響群眾出行的圍墻拆掉了,可阻礙觀念更新的思想藩籬依然存在。個別地方總認為這是在“搞政績”,跟自己半毛錢關系都沒有。有些地方“等靠望”形成了慣性,單靠上級投入、只望包辦代替、老想坐享其成。有些地方“臟亂差”已成為積習,垃圾亂倒、糞便亂堆、禽畜亂跑、柴草亂放、污水亂潑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個別地方“懶賭毒騙惡”的社會毒瘤還是沒有根除,戾氣較重,甚至動不動兵刃相向,與美麗鄉村的文明鄉風格格不入。
看到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不是要否認已經取得的豐碩成果,相反,強化問題導向,才能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有的放矢、因癥施策、補齊短板。可以定期組織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觀摩,通過相互交流、拿來主義,強化“有樣學樣、無樣看世上”的標桿帶動作用,抓兩頭、促中間,讓行動慢村、社區認識差距度、找到方向感,因地制宜、輕車熟路的推進;讓基礎好的地方點燃思想火花、靈感迸發,想出更多好點子、好辦法,不斷提質升級。
同時,還要注意讓好的環境成為潛移默化的良好風尚,提升人民群眾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心理認同感;讓“美麗自覺”成為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的“行為約束”,將每個公民都包含其中,以習慣成自然形成“內生動力”,推動實現“要我美麗”向“我要美麗”的加快轉變。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為發展民俗旅游特色產業打下堅實的基礎,讓生態資源優勢轉變為市場經濟優勢,讓更多農民轉變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在這“兩個轉變”過程中,應特別注重讓農村原有的一切自然屬性的物體,如空氣、河流、山峰,一草一木一花,最大限度地具備市場和商品屬性,讓農民住宅變為商用房,讓風俗民情文化在市場上不斷流動和升值。通過巨大的市場力量,迅速改變湖南千百年來尚處于自然和相對封閉的農村現狀。
當然,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所處區位的不同,要注意因地制宜。城市周邊的,可從城市或景區周邊率先突破,加強城區、景區周邊村莊休閑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把有條件的村建成旅游專業村。景區旁邊的,可依托景區,吸納周邊村莊,建設與景區風格一致、相得益彰,集旅游、休閑、文化創意于一體的旅游風情小鎮。在山區的,可向山區要空間,加快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帶、綠色能源產業帶、旅游休閑產業帶、美麗鄉村示范帶和生態涵養支撐帶“五帶”建設,將風景、風情、風物、風尚、風氣在空間上完美結合,致力打造賞心悅目的大公園、大花園、大觀園、大果園。可以預見,鄉村旅游和民俗經濟的興旺發展,無論從廣度還是從深度上,都將會超過湖南鄉村發展歷史上任何一個階段。(本文系作者在全省鄉鎮黨委書記扶貧專題培訓班上的講話,發表時有刪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華聲在線 2016-09-0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