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魏延安:遂昌趕街:一個從未住腳的農村電商探索者

[ 作者:魏延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31 錄入:王惠敏 ]

在諸多農村電商土豪中,遂昌趕街似乎只是萬千浪花中的一朵,但翻開趕街的歷史,卻絕對不簡單。仔細算來,從2010年回歸遂昌正式擔任遂昌縣網店協會會長開始,潘東明領銜的趕街農村電商之旅已經過去6個年頭,與大多數農村電商平臺是在2014年誕生相比,這絕對是元老級別了。更重要的是,與一般農村電商平臺以下行為先導不同,遂昌趕街網已經提前走過了農產品系統上行、完善縣域電商生態兩段歷程,到后來的趕街上線也只是順水推舟的事情,因為有了上行順帶可以搞下行,有了銷售自然也有消費。所以,認真研究遂昌的趕街模式,對于完善當前的農村電商模式是大有裨益的。

歷經四個階段的探索,趕街依然在路上

從探索農產品上行到對趕街模式的反思與調整,其間也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依托協會建設公共服務體系,拉開“遂昌模式”帷幕。電商協會是各地發展電商過程中基本都會成立的協會組織,但可惜的是,大多數的電商協會只是空架子,而遂昌卻把協會做實了。這里不得不要稱贊一下遂昌政府的高明,政府推動卻不主導,讓協會居中協調,把能給的資源都給協會,還與阿里巴巴簽訂合作協議打造公共平臺,再讓協會帶著資源調動各方電商主體的積極因素,協同實現遂昌農產品的有序上行。行業內也把遂昌農產品電商的“集體出陣”稱之為“遂昌現象”。我則稱之為“政府的背書”,協會實際上就是政府的影子,通過協會集中打造上線的農產品某種程度上就是政府給了背書。在這樣一種制度設計下,遂昌網店協會就成了政府支持下的市場化運作的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為縣域的供應商、網商、服務商和政府部門提供從培訓開始的全方位專業化服務,這在全國縣域電商界是一個重要創新。

第二階段,依托遂網公司完善電商生態,推動農產品上行。電商是一個生態體系,在電商萌芽階段,電商生態的體系還不完善,各個電商主體像全功能細胞一樣分別發展還可以;但到了中期階段,市場主體全面發育后,則電商生態的短板一定會全面暴露出來,尤其是電商服務業的缺失會成為嚴重制約。這時候,協會初期提供的理念引導、人才培訓、網貨研發已經不能滿足發展需要了,從店鋪裝修、專業美工到數據分析、推廣運營,各個環節都需要專業服務。在此情況下,遂網公司應運而生,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電商服務滯后的問題,逐步完善電商生態,推動農產品上行。重點在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上下功夫,建設完善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并注重產、供、銷分離,引導科學的社會分工。同時建立“社會化、全平臺”的營銷模式,把所有可能的平臺都充分利用起來。把符合標準的農產品進行全網營銷,通過農產品展示中心和線上分銷平臺,建立全網銷售的大型銷售網絡,提升農產品銷量。最后,再把區域農產品整體品牌化,不斷提升市場影響力。

第三階段,趕街正式上線。農民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農產品的“大出”也意味著消費品的“大進”,因為收入增加了,消費也會同步增加。這樣,電商上賣農產品,卻在線下買生活品的情形很快就演化為網上互通,最早的跡象就是農村興起了不少的網絡代購者,幫助沒有淘寶賬戶也沒有支付工具的村民在網上代購東西,同時收一些傭金。在深入觀察之后,趕街網在2013年6月正式搭建完成,而設計的業務四大板塊正是今天所有農村電商都差不多沿用的,即便民服務、農產品上行、網上代購、創業服務,而服務體系也是大家目前采用的縣有中心村有站。隨著2014年9月阿里巴巴高調推出“千縣萬村”計劃,全國性農村電商熱也隨即形成。在這個過程中,趕街也加入到對外擴張的行列,到2015年底,趕街進駐全國13個省,35個縣,建設2800多個農村電商服務站。。

第四階段,重回創業起點。就在各大電商為農村電商激烈爭奪之際,潘東明和其團隊卻陷入深思。因為在全國范圍內的大舉擴張,帶來了管理、人才、融資和盈利等許多問題,而最初設計的四大業務板塊也難以有效實現,特別是在大家關注的農產品上行問題上,不僅需要系統深入研究,還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驗證,更需要政府、平臺、企業、電商創業者和農業生產主體多方協作。不僅僅如此,農村電商在擴張的過程中,帶有明顯的工業品電商思維,大量的東西是跨區域交易,成本是很高的。而實際上,只要信息充分對稱,大量的生活必須品并不需要“長途跋涉”,本地原有的供應體系就可以解決;同樣,也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需要“飄洋過海”,大部分還是在本地消費。這樣,農村電商的模式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上,本地的生態體系建設與完善更重要。否則,以目前的粗糙擴張,盈利注定是遙遠的。

趕街帶來的啟示與反思

創業者現在經常引用一句話:創業是一場修行。我在這句話后又加了半句,也一定充滿反思甚至是反復。農村電商目前的情形正是這樣,潘東明的思考同樣是很多農村電商業界人士的思考。也就是說,曾經我們以為,電商的體系順延到農村就能解決問題,而今天看來,電商必須要有一個農村化的過程,是電商要從農村的實際出發,而不是農村為電商而“削足適履”。至少有三個層面的問題要反思:

其一,農村電商是一場持久戰。紛紛揚揚的電商下鄉熱潮,一定會在跑馬圈地得差不多的時候轉入完善模式、深做生態的階段,目前的狀態有點像汪向東教授講的圍棋的“中盤絞殺”,因為全國60多萬個行政村已經有接近一半得到了電商的覆蓋,一些村已經出現了多個電商的重復覆蓋。在此情況下,競爭開始向深層次轉變,就是看誰更切合農村實際,誰更能贏得農民的認可。特別是農民關注的農產品上行問題,更考驗電商體系的協同能力,絕非電商平臺大包大攬可以實現,而且給予較長的時間來實現也是必須的,這也考驗大家的耐心。

其二,本地化的態勢不可逆轉。也即前面提到的,大量的東西是不需要目前的跨區域交易,特別是成本上更不希望如此,本地化供應、本地化消費更經濟、更科學,而且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實現的。未來的農村電商,一定是植根于當地的電商生態,而不是目前的“長途奔襲”。

其三,線上線下一體。李克強總理曾說,線上線下結合才能打開新天地。電商搞垮實體經濟一定不是目的,而是積極融合才有出路。從現實看,電商與實體經濟各有優缺點,誰也不可能替代誰。特別是對農村電商而言,農產品、農資產品的特殊性,更決定了不可能套用一般工業品電商的模式。觀察目前的電商下鄉,京東幫實質上是對縣城現有電商專賣店的改造升級,而農村淘寶的農資板塊主要依靠的是本地農資供應商,趕街也正在實現供應的線上線下有效融合。

其四,農村電商正在寬泛化。隨著電商下鄉的深入,已經不是簡單的商品買賣可以有效涵蓋農村電商了,比如趕街在實際運營中發現,一、二、三產的融合正因為電商的到來而實現,網上訂購預售的農產品,到時候往往有人開著私家車前往,生態旅游、農家樂消遣、農產品采購甚至民俗文化體驗都一并完成了,這個時候的電商又倒退回去成為一般的信息的撮合工具了,農村電商的定義又因之而改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本中文在线精品视频 |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视频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高清 | 日韩精品网站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 夜福利日本一区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