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易等《農特微商,這么做才賺錢》
微商到了今天,已經像當初的淘寶一樣,不可小視。根據一份報告,2015年整個微商的規模約為1800億元,而食品類微商占620億左右,食品類微商的主要表現就是農產品。所以,這個數據與大家的感受是一致的,那就是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農特微商確實處于暴發期。也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加速對農特微商的規律進行梳理,對一些成功案例進行總結,就顯得比較迫切。王易、王燦錦、李芳華三位一線實踐者整理出28個農特微商案例,可謂恰逢其時。
成功的農特微商群體多來自四個方面
第一個,就是“寶媽”居多。好多孩子的媽媽,在給孩子尋找安全食品的過程中,自己變成了微商。由消費者變成一個推廣者和有影響者,她們的宣傳,往往側重于質量安全、美味兒、親情。
第二個,出身互聯網的比較多。他們明顯有互聯網的基因,對電商很熟悉,所以介入農特微商之后比較專業,在策劃運營、推廣等方面,很有優勢。特別是一些自媒體直接轉入微商,就像南方系操盤本來生活一樣,顯然游刃有余。
第三個,以前做營銷策劃的比較多。他們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突破了傳統農產品的銷售思維,會講情懷,品牌、設計很有特點,包裝、策劃很有一套,所以上線之后往往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第四個,返鄉創業的比較多。他們大多經歷豐富,在大城市呆過,干過多個行業,再次回到農村,眼界開闊了,思維也不一樣了,在微商界是真的“新農人”。
成功的農特微商表現出五大特征
第一,產品的差異化。一定是讓人眼前一亮,或者干脆就是開發了以前沒有的東西,比如說,雞蛋中的“初生蛋”概念。差異化不僅可以品類突破,實現“人無我有”,靠新來打開市場,如棗夾核桃的開發;而且也可以在質量上進行突破,實現“人有我優”,以極致的客戶體驗和完美的細節,如水果的供應鏈體系改進也培養出許多優秀微商。
第二,品牌的通俗化。往往是好玩、好記,在傳播上具有天生的優勢,而不像傳統農產品品牌那樣四平八穩。傳統的品牌更能真的有內涵,但是不適合互聯網的傳播,往往是“下里巴人”戰勝了“陽春白雪”。比如,同為一家企業,“涌泉居”沒有火,但“土豆姐姐”火了;“山晉莊園”也讓位給了“玉米兄弟”。“好想丸”就比某某牌潮州牛丸傳播起來快,書中類似的品牌還有很多,如“醉風騷”茶、“姜小白”姜茶以及“二蛋媽”、“蘑蘑噠”等形象化的品牌。
第三,團隊的專業化。不要以為做微商就是在朋友圈刷屏,微商所需要的供應鏈一點也不比電商需要的供應鏈差。所以,單打獨斗肯定是不行的,有幾個人也是不行的,團隊還必須專業。比如說,前端的推廣運營以及配合前端的美工攝影、包裝策劃;中端的客服、數據分析;后端的倉儲、冷鏈、物流;以及再往后端的產地源頭控制,等等。以上至少已經有十多個環節,那一個都需要專業服務。以客服為例,有的微商還在像淘寶一樣為退換貨而討價還價,卻根本忽視了一個問題,淘寶是生人社會,而微商是熟人經濟,微商的客服標準就是“一言不合”立刻賠付,絕不能多說半個不情愿,因為當熟人都給你提意見的時候,一定是有問題的,痛快一點比什么解釋都強。
第四,銷售的代理化。微商要做的好,不是天天自己在刷屏,而是要讓顧客主動變為你的代理,自愿地在他的朋友圈給你刷屏,而顧客這個代理又發展了新的顧客,新的顧客再變為新的代理,從而形成病毒式的營銷。為什么有的一天能賣多少萬,一個月業績上百萬,這是根本原因。要實現這一目標,那就涉及一個產品設計和定價機制問題,產品一定要好到引發共鳴,而代理價格一定要有溢價空間,讓分銷有利可圖。
第五,推廣的人格化。直接在朋友圈發廣告,也包括在微博上赤裸裸的發廣告,都是最笨的微營銷,或者說就是違背社交規律的蠻干。社交可以演化出商業行為,但首先還是社交,真正的朋友圈需要的是有圖有真相,有種有料,有趣好玩,真實的,可信的,有親近感的。由此產生信賴感,形成社交關系上的信任感,從而愛屋及烏,對你的產品產生信任和消費行為。所以,真正的微營銷,如果達不到漢賦的寫法——“勸百諷一”,那至少也應該遵從“二八法則”,硬廣告絕對不能超過20%。現在還有群發信息的,是典型的“沒腦子”,一定不會有好結果的,必須細分好友,真誠的逐一對話。
成功的農特微商表現出六個趨勢
第一,農特微商的生態會加速細分化。按照一般電商的規律,隨著電商體量的增大,電商的各個環節,一定會加速的細分和專業化。隨著農特微商進入規模期,它的各個環節,特別是供應鏈環節、服務鏈環節都將會加速的細分,迅速的專業化,甚至各個環節都會獨立為一個新的商業體系。比如說,微商的美工攝影,類似電商但又有新特征,空間還很大;微商產品的包裝設計,也是很有潛力的市場。
第二,農特微商的渠道會加速融合化。農產品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如果只賣自家的農產品,將會出現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掛空擋的情況。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農產品的季節性,天南海北,橫跨東西,與各類農產品的微商團隊合作起來,保證日日有新品,周周有特供,渠道共享,利益共享,把農特微商的渠道效應發揮到最大化。
第三,農特微商的產品開發會加速深度化。消費者始終有求新求奇的需求,不斷的推出新品滿足消費者是微商的基本功。一方面,要基于現有產業基礎,不斷開發出有差異化的產品,在包裝設計、品味選擇、細節服務等方面提升;另一方面,要逐步改變單一的生鮮產品結構,加速進行精深加工和開發,豐富產品線,延長供應期。
第四,農特微商的銷售模式會加速訂制化。可以說微商是天生的“C2B”,因為基于社交工具的即時化溝通,可以迅速實現產銷之間的對接,有效實現產品的市場反饋,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產品。今天大多數的微商還在“有什么賣什么”,將來要逐漸轉為“要什么賣什么”,這就牽涉到農特微商體系對整個供應鏈、產業鏈的深度改造和大數據的有效開發。
第五,農特微商的合作會加速平臺化。當前的散兵游勇狀態,客觀上需要大的行業組織出現,也需要公共的信息交換平臺,還需要一個能進行行業監測的信用體系,共同促進微商更深度、更廣泛的地協同。新農人聯合會、農友會等組織因而應運而生。
第六,農特微商的運營形態會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線上的推廣需要線下的真實體驗相配合,這是一般美食類微商的通用做法;網上的產品宣傳與產地體驗要一致,所以許多新農人邀請網友去他的農場看一看;有微店還是不夠的,網店與實體店的結合正在流行;而微商的主角,僅僅與客戶進行網上的溝通也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線下聚會加深印象,達到“百聞不如一見”的效果。
最后,通過拆字的方式再說說農特微商這個概念。到底什么是好的農特微商?就是“農”與“商”要結合,而且兩者都要強,“農”強“商”弱賣不動,“商”強“農”弱不長久;形象要“特”,不達“與眾不同,一見鐘情”的效果死不休;而產品要“微”,一款主打即可,就像這個世界滿是美女,抓住一個你就有媳婦了。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