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和自我批評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講黨性不講私情、講真理不講面子。”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的這一明確要求,發人深思。新形勢下,把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武器用好,有必要讓批評帶點“辣味”,讓每個黨員干部都能紅紅臉、出出汗。(來源于:11月1日《人民日報》)
“不搞鶯歌燕舞”“常抓抓出習慣、抓出長效”,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世間事,做于細,成于嚴。眾所周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黨的優良傳統之一。作為領導干部,就是要經得起批評,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在接受批評的自我改造中,改正缺點,糾正不足,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筆者認為,要讓品嘗“被批評”的滋味成為一種習慣。
黨員領導干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是增強生機與活力的一大法寶。在新時代的今天,國情世情變幻更替、社會矛盾復雜多樣,民主生活會顯得尤為重要,意義更加突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對干部的考驗。
要帶動組織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深刻剖析自身的不足,真誠接受大家的批評建議。更重要的是,接受大家的批評是要有誠懇的心態,大家的批評縱然難聽,縱然讓領導干部顏面掃地,但是領導干部要真誠接受批評,認真總結大家的批評建議。只有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通過黨對干部的考驗,才能在黨性的建設中做出貢獻。
領導干部必須轉變觀念,習慣于接受批評,要把批評當作對工作的的意見,反思自己工作的不足,從而不斷改進工作。要習慣聽“刺耳”的真話、“挑刺”的實話,正確對待和接受批評,多嘗點“被批評”的滋味,把批評當做自身提高的有效平臺,從而不斷更新工作理念、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筆者認為,要讓品嘗“被批評”的滋味成為一種習慣。作為領導干部,的確應當習慣被批評,甚至是很尖銳的批評。特別是要以“刮骨療傷”的勇氣做好自我剖析、自我檢查,更要敢于接受群眾批評,敢于在群眾面前做一次“檢討”,不僅要“揭短”,更要“亮丑”,讓"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把有力武器和良藥來轉變工作作風。因此,“有辣味”才能讓民主生活會“不串味”。
作者單位:四川省鹽亭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