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實現“十二連增”,但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方面,普通品質的通用糧食產品供應充裕,個別品種庫存過大,甚至出現“賣難”;另一方面,優質安全、營養健康的品牌糧食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供不應求。糧食供給在品種品質結構上的矛盾日益突出,國內糧價下行,對農民種糧積極性影響較大。糧食生產如何提質增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這為新時期發展糧食生產指明了方向。
充分認識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的重要意義
專用品牌糧食相對于通用糧食而言。通用糧食指普遍使用的糧食,包括食用糧、飼用糧和工業用糧等。專用糧食是專門用于滿足特定需要的糧食,如制作面包的強筋小麥。品牌糧食指符合品牌特征而被消費者認知的食用糧食,如“五常大米”“五得利面粉”。發展專用品牌糧食兼顧了保糧食安全、保農民增收、保生態環境三大目標任務,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
第一,發展專用品牌糧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糧食供給效率的重要內容。新形勢下,農業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結構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發展專用品牌糧食就是要立足“消費導向”,以推廣專用品種、優化品質結構為切入點推動“去庫存”,以節本增效為著力點推動“降成本”,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為落腳點推動“補短板”,努力提高糧食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不僅使糧食供給數量充足,更要在品種、質量上適應和滿足糧食多元化、個性化消費的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糧食有效供給體系。
第二,發展專用品牌糧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糧食綠色增效的有效舉措。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由糧食消費倒逼糧食流通、倒逼糧食加工、倒逼糧食生產適應市場需求,有利于推進糧食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促進糧食生產由單純追求產量增長和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經營,盡快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的必然選擇。
第三,發展專用品牌糧食,是加快糧食轉化增值、促進農民增收的現實途徑。推進糧食品牌化的過程,就是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是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提升農業競爭力的過程。發展專用品牌糧食,就是要以品牌經濟為紐帶,通過糧食生產、加工、服務一體化,提升價值鏈、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形成糧食全產業鏈,讓農民在品牌溢價中分得“一杯羹”。
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的主要路徑
去年以來,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啟動發展專用品牌糧食試點,在24個糧食主產縣組織實施專用品牌糧食生產,參與品牌運營核心企業達47家,建立專用品牌小麥生產基地275萬畝。從安徽的實踐看,發展專用品牌糧食,就是要積極構建品牌化運營的產品生態圈、聯合體組織的企業生態圈和復合式循環的產業生態圈三位一體的糧食產業化發展模式,重點要從品種優先、品質保證、品牌引領三個方面推進。
第一,堅持品種優先,著力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格局。發展專用品牌糧食,需要優良品種作支撐。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一是提升育種創新能力。組織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開展育種聯合攻關,圍繞結構調整,按照市場需求,加快選育突破性優質專用新品種。二是提升種子生產能力。建立穩定的良種繁育基地,推進優質專用品種規模化種植和標準化生產,增強專用品牌良種生產保障能力。三是加快優質專用良種推廣。圍繞品牌要求推廣品種,推進規模化種植,確保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糧食有效供給。同時,以“互聯網+”為引領,強化農作物種子質量全程可追溯管理。
第二,堅持品質保證,著力構建綠色高產高效技術體系。一是抓好標準化生產。以“三品一標”認證和管理為抓手,強化源頭治理、過程管控和質量追溯,確保糧食品質優良和質量安全。強化農機農藝農信農資融合,推動各項綠色生產技術落實到位。二是抓好產地環境改善。加快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步伐,注入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現代生態農業要素,實現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相協調,提高專用品牌糧食生產能力。三是抓好生態循環農業。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促進農牧漁結合和種養循環,強化畜禽糞便、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第三,堅持品牌引領,著力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機制。一是著力培育糧食品牌。通過文化挖掘、質量管理、科技創新、商標注冊等手段,培育一批糧食品牌,推動糧食產品向糧食品牌轉變。加快推進現有糧食品牌整合,鞏固發展一批質量好、美譽度高、消費者認可的優質糧食品牌,打響一批影響力大、競爭力強的國字號知名糧食品牌。二是加大糧食產業化聯合體培育力度。重點打造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甲級隊”,培育一批有品牌溢價能力的核心運營企業,發展一批規模適度、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推進社會化服務,促進產業化聯合體要素、產業和利益的緊密鏈接。三是建立穩定的專用品牌糧食生產基地。建立一批專用品牌糧食生產基地,保證專用品牌糧食穩定的質量品質和有效供應,夯實品牌糧食發展基礎。
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的政策建議
一要改革完善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的財政補貼政策。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引導糧食補貼重點由收儲環節逐步向生產環節過渡。地方政府要設立發展專用品牌糧食專項引導資金,加大對專用品牌糧食供應鏈關鍵環節物化技術服務補貼力度。整合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等項目,重點建設專用品牌糧食的高標準農田。農機補貼優先支持糧食烘干等專用品牌糧食生產設備。對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生產成效突出的農業大縣給予獎勵。
二要改革完善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的金融支持政策。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要加大對品牌運營核心企業收購、儲藏、加工專用品牌糧食的貸款支持力度。政府出資的農業擔保公司要重點為專用品牌糧食生產的主體提供貸款擔保,其他政策性擔保公司,每年也要安排一定的擔保額度,專項用于專用品牌糧食生產經營主體貸款擔保。對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的規模生產經營主體,提高農業政策性產量保險標準,提標部分的保費由各級財政給予補貼。
三要改革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與收儲制度。我國對水稻、小麥等主糧實行托市收購政策,現在按通用糧食質量分級來收購,但沒有區分專用品種,導致品種品質混雜,沒有體現優質優價。建議國家開展專用糧食、品牌糧食政策性收購試點,為最終過渡到市場定價和“價補分離”探索路徑。與分品種收購相匹配,建議對糧食主產省增撥糧食流通基礎建設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專用品牌糧食專儲庫建設,開展分品種儲藏,推動專用品牌糧食優質優價、分級管理。
四要改革完善糧食種植制度。探索建立專用品牌糧食區域種植制度,劃定適宜種植區,加強生產基地認定認證工作,強化地理標志商標管理,探索開展專用品牌糧食原產地命名試點。加強專用品牌糧食生產過程管控,規定種植的糧食品種、品種的比率等,嚴格規范產地環境監管、土壤保護、種植管理。探索對專用品牌糧食實行分類管理。
五要改革完善糧食生產流通管理體制。發展專用品牌糧食需要全產業鏈推進。要按照全產業鏈的要求,先行建立部門聯動機制。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基層開展生產、流通管理整合試點,從高標準農田建設,到生產環節,到流通、加工環節,再到專用品牌糧食考核,明確由一個部門管理,實現產前、產中、產后管理一體化。由基層先行試點探索,為今后的改革探路。
(作者系安徽省農委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6-11-0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