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安徽省本著“建成一個樂園、帶動一片區域、活躍一方文化、幸福一批群眾“的目標,啟動了以“一場兩堂三室四墻”(一場指綜合文體廣場,兩堂指講堂、禮堂,三室指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室,四墻指禮堂四壁設置展覽墻)為標準的農民文化樂園建設。如今,步入園內,映入眼簾的是簡潔大方的舞臺廣場、寬敞明亮的禮堂、整潔美觀的宣傳墻、琳瑯滿目的健身器材、錯落有致的綠化帶……這些景觀與樂園里熙熙攘攘、歡聲笑語的人群構成一幅和諧、美麗、宜居的山鄉田園畫卷。(12月3日《經濟日報》)
我們不能否認,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不斷建設和農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農民群眾對精神文明的渴望更加強烈,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強烈。但由于農村的文化活動總量偏少,文化隊伍力量薄弱,建起來的農村文化站、文化室由于人才的缺乏而出現“空殼化”現象,致使農民的文化生活仍然是單調枯燥,閑暇之時除了看電視之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動是串門、打牌、喝酒,而一些“不良文化”則趁虛而入,影響了農民文明思想觀念的形成,還給農村增添了不穩定因素。安徽省建設農民文化樂園的做法無疑使人眼前一亮,為各地因地制宜地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提供了樣板。所以,各地應借鑒安徽省的做法,結合當地實際,采取規范管理、培育隊伍、資金支持、藝術輔導等多種形式,建立完善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的長效機制。
首先,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明確有關職能部門和縣、鄉(鎮)、村的各自職責,通過一級抓一級確保文化建設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同時,要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考核,把硬件的投入、場所的類型、活動的多少等都納入考核范圍,作為評價地區發展水平、衡量發展質量和領導干部實績的重要指標,從而促進責任落實。
其次,文化部門要在繼續組織文化下鄉的同時,根據農村的自有資源,積極挖掘優秀的民間民俗文化,培養農民文藝骨干。同時要經常派出專業人才培養農村文化骨干,指導鄉村組建農民歌唱隊、農民舞蹈隊、農民軍樂隊以及各式各樣的鄉風民俗展示隊等,并根據農民的不同需要、愛好和特點,適時舉辦編織、書法、繪畫等知識講座,從而培養一批農民“歌唱家”“舞蹈家”“音樂家”“書法家”和“畫家”,從而使有表演天賦的農民參加表演活動,沒有表演天賦的農民則可在讀書、畫畫中找到快樂。
第三,要針對存在于農村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挖掘與傳承上下功夫,使之成為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產業項目,這樣既可活躍農民業余生活,又可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要充分利用農閑時機和傳統的民俗節日,有計劃地組織非遺項目的展示、傳統民俗的展演,有條件的地區還可組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喜慶祥和的優秀民間文藝節目進行比賽,使廣大農民在歡笑中感受到泥土的芬芳,從而增強喜慶、祥和、健康、溫馨的文化氛圍。
總之,只要我們上上下下都來重視農村的文化建設,方方面面都來關心農民的文化生活,就一定能夠像安徽省那樣,實現建成一個場所、組建一支隊伍、帶動一片區域、活躍一方文化、快樂一批群眾的目標,從而在廣大農村營造一個文明向上、和諧發展的文化氛圍。
作者單位:鄭州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