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農村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自主管理本社區公共事務,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一項基本的社會政治制度和社會主義民主形式。村民自治是黨領導億萬農民當家作主的偉大實踐,是中國億萬農民的偉大創造,有效保障了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愿景;擴大了村民自治范圍,維護了村民合法權益;完善了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機制,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之路。村民自治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級黨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合力推進的結果,更是億萬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實踐創新的結果。
當前,我國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志。深化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進一步豐富好發展好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必須著眼大局、服務大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強化黨的領導為引領,以創新農村基層治理為目標,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是選優配強村委會班子,奠定打贏脫貧攻堅戰人才基礎。圍繞黨的全局開展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嚴把候選人政治關、素質關、結構關,引導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居民群眾把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優秀年輕人提名為候選人,通過選舉進入村委會班子。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制定完善流動人口參與居住地村(居)委會換屆選舉的措施辦法,有序推進農業人口市民化。依法有序做好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村組撤并、“村改居”后選舉工作,確保農村地區和諧穩定。
二是廣泛開展議事協商,凝聚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展共識。扎實推進城鄉社區協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凡涉及脫貧攻堅惠民政策的落實、惠民資金的分配使用、民生工程項目的建設,都應當廣泛開展議事協商,凝聚群眾共識,取得群眾支持。進一步完善“四議兩公開”制度,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程序規則設計,不斷提高群眾議事協商能力水平,在脫貧攻堅政策落實中依法有序表達意愿。推動城鄉社區協商示范建設,挖掘好、總結好、推廣好各地典型經驗做法,促進貧困地區城鄉社區協商的均衡發展。
三是深化加強村務監督,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政策落實。大力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村務監督機制,加快推進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建立健全系統化、立體化、全方位的村務監督體系。加快建立健全有章可循、務實管用的村務監督機制,讓村務監督走向日?;?、常態化、制度化,為從源頭上遏制農民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促進農村和諧穩定提供有力保障。深化村務公開制度,推動基層政府政務公開與村務公開有效銜接,將惠民資金使用、土地確權分配、征地拆遷補償等納入村務公開目錄,確保脫貧攻堅惠民政策落實落地,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四是健全完善民主管理,激發打贏脫貧攻堅戰內生動力。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等社會規范的積極作用,規范和約束村民行為,引導村民群眾爭做破陋習、講文明、樹新風帶頭人,凝神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廣大村民群眾的法治觀念,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依法依規管理村級事務、協調利益關系的本領。健全利益訴求表達和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引導村民群眾正確對待脫貧攻堅政策落實中的個人利益得失,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達訴求,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五是探索創新有效實現新形式,增添打贏脫貧攻堅戰新動能。積極試點探索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的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切實加強對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的黨的領導,使其成為帶領群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加強面向貧困地區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的服務供給,強化村民小組或自然村自治能力和服務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托底保障機制。鼓勵退休公職人員、致富能手、復轉軍人、教師醫生等參與村莊治理的措施辦法,強化對村民自治的支持扶持,構建社會協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新局面。
作者系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7年02月1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