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韓磊:股份制產業扶貧的經驗與啟示

[ 作者:韓磊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22 錄入:19 ]

摘要:湖南省安仁縣華王鄉產業扶貧基于“貧困戶+基地+合作社+企業”模式運營,通過扶貧資金撬動社會資金、金融資金的參與,有效聯結企業、貧困戶以及合作社,形成了持續脫貧的內生動力。推進股份制產業扶貧的經驗是:完善脫貧機制,精準施策,創新扶貧方式,強化脫貧保障。

關鍵詞:扶貧資金;股份制;產業扶貧

湖南省安仁縣華王鄉將產業扶貧作為扶貧開發的第一抓手,把中藥材產業作為重點扶貧產業培育[1],通過股份制產業扶貧,立足“項目資金帶動,社會資金聯動,金融扶貧撬動”,將扶貧資金變扶貧股金,解決了產業發展的資金問題,有效聯結了貧困農戶,提高了扶貧效益,增強了扶貧造血功能,實現了精準扶貧整鄉推進。

基本概述

1.模式構成

(1)模式主體。股份制產業扶貧采取“貧困戶+基地+合作社+企業”的運營模式?!柏毨簟奔礊閹头鰧ο?,由2015年識別和建檔立卡且具有發展中藥材意向的貧困戶528戶,共2000人組成?!盎亍奔窗踩士h中藥材種植基地。近年來,安仁縣立足傳統資源和產業優勢,著力打造以枳殼為主的中藥材品種,現已形成明顯的區域特色和產品優勢,形成了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昂献魃纭笔侨A王鄉中藥材合作聯社,由華王鄉政府牽頭于2013年組建,長期從事水稻、油茶和中藥材等作物的種植活動,基礎穩固,發展良好,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捌髽I”是受縣委、縣政府委托的湘眾藥業有限公司。湘眾藥業有限公司為該縣2009年引進的農業企業,目前已在該縣投資2億元建立了2000畝中藥材育苗基地和年產5000噸的中藥材飲片加工廠,運行情況穩定。2012年至今,該公司先后分別與安仁縣近800名中藥材種植戶簽訂中藥材購銷協議,均在保證市場價的情況下做到了應收盡收,企業信譽良好。

(2)股份合作機制。項目由華王鄉中藥材合作聯社與華王鄉528戶貧困戶共同出資612萬元設立。其中貧困戶按照1500元/人的標準申請重點產業扶貧資金300萬元,入股到華王鄉中藥材合作聯社,占49%股份。華王鄉中藥材合作聯社出資312萬元,占51%股份。

2.利益聯結

(1)收益分配機制。年終收益分配從利潤中先提取5%用于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然后按投資比例由合作社、貧困戶進行利潤分成。雙方通過股份建立幫扶利益聯結機制,合作社用縣重點產業扶持資金、縣財政投入資金以及信貸資金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通過統一管理、統一加工和統一收購,形成示范帶動效應,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做大做強。

(2)收益保障機制。一是簽訂股份幫扶合同,貧困戶與華王鄉中藥材合作聯社簽訂股份幫扶合同,確保雙方利益。二是簽訂約束合同,華王鄉中藥材合作聯社與華王鄉政府簽訂合同,約束其資金使用和確保扶貧資金用途。三是簽訂購銷合同,與華夏湘眾藥業等公司達成銷售意向,并簽訂購銷協議,確保每年產出的產品在保證銷售價格的前提下盡產盡收。四是成立監理會,由華王鄉負責,從貧困戶中選出素質高、能力強和在村組中具有影響力的5人組建監理會,對財務、管理和生產進行全程監管。五是聘請機構監督,由縣扶貧辦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合作社運營情況進行監督和審計。六是建立和完善監督審查備案制度,建立合同審查和備案機制,制定并推行農產品產銷標準合同等約束機制,確保貧困戶與合作主體間合同的公開性和合法性。

比較優勢分析

1.當前產業扶貧的主要方式

按照“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窮人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原則,立足項目資金的投入途徑和利益聯結方式,產業扶貧通常被認為有三種方式:

(1)直接扶貧。主要實施扶貧開發“兩項制度”,即給符合扶貧開發標準具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按年人均400元標準安排幫扶資金,最多連扶三年,將資金打卡到戶。

(2)委托扶貧。通過扶持龍頭企業,打造精準扶貧“企業+”模式。把扶貧項目資金等委托給名、優、特等企業經營,是一種契約分紅的形式。

(3)股份制扶貧。利用龍頭企業的技術、市場銷售等優勢,鼓勵合作社吸納一定數量的貧困戶入社。貧困戶以自身享受的低息貸款、貼息和項目補貼等優惠政策進社入股,以股份份額參與經濟組織利潤分紅[2]。

2.直接扶貧和委托扶貧存在的問題

(1)直接扶貧存在的問題。一是“上熱下冷”?;鶎诱J為,直接幫扶到戶是困難群眾縮小發展差距、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的好平臺;貧困戶認為,到戶資金少、扶持規模小,做不成項目,發揮不了效益。二是行政成本高。項目小且分散,考核管理有一定難度。

(2)委托扶貧存在的問題。一是監管很難到位。受委托企業在經營管理及相關監管方面都相對獨立,項目資金沒有通過一定形式的量化參與企業經營,在分紅方面存在隨意性。二是扶貧戶的參與度與受益度較低。未建立扶貧戶參與管理的相關機制,沒有明確勞務關系,扶貧戶基本無法掌握相關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扶貧紅利得不到有效保障。

3.股份制產業扶貧的優勢

股份制模式把扶貧資金當作貧困戶的股份加入合作社,實現了資金變股金和農民變股東,貧困戶通過將土地資源入股到扶貧產業,同時又實現了資源變資產。因此,股份制產業扶貧既盤活了農村自然資源、存量資產和人力資本,又破解了農業產業發展融資難和資金短缺問題[3]。同時也增加了農民資產收益,拓寬了增收渠道,從“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從而增強脫貧的內生動力。

4.股份制產業扶貧在安仁縣華王鄉的實踐成效

目前,華王鄉中藥材合作聯社流轉土地1.4萬畝,引進4家龍頭公司種植中草藥。其中東橋扶貧產業園4370畝,長江扶貧產業園4000畝,華王扶貧產業園6000畝。探索推行的股份制脫貧整鄉推進模式,得到省、市扶貧部門和媒體的大力推介,東橋村藥材種植項目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扶貧重點產業項目,目前已移栽枳殼1400畝、玉竹170畝。2017年套種的玉竹和桔梗收貨時,預計能盈利1458.24萬元,貧困戶的股份分紅667.48萬元,平均每人3337.4元。而到2020年枳殼成熟收獲時,貧困戶人均收入將達到4479.5元。

貧困戶將扶貧資金入股到華王鄉中藥材合作聯社,不但可以通過中藥材銷售分紅、用工收入和土地流轉等環節獲取穩定收入逐步擺脫貧困境地,還可以通過參與生產、經營和管理提升自身技能,逐步培養出一批扶貧帶頭人、扶貧能人,產生以點擴面的扶貧連帶輻射效應。產業效益帶來的村集體經濟增收,可用于貧困村改善交通、電力、水利、通信、環境和文化等多種基礎設施條件。

須注意的問題

1.選好用好能人

扶貧先扶智,貧困人口的“窮根”在于主動脫貧能力的欠缺。同時,扶貧產業的發展既需要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也需要能夠參與經營管理的能人。如果能正確識別能人,引進能人,結合產業需要培養專門能人,就可以實現示范帶動作用,引領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4]。華王鄉通過組織鄉、村干部學習土地流轉、產業發展等好經驗、好做法,并邀請科技專家開展技術服務,培訓貧困戶,培養了一批緊扣扶貧產業需要的能人,發揮了脫貧帶動作用。

2.選準特色產業

精準是產業扶貧的基本要求。要著重選定符合產業規劃和當地自然條件、市場發展前景良好且有地方品牌支撐的相關產業。安仁縣擁有800多種野生中草藥,中藥界有“藥不到安仁不齊,郎中不到安仁不出名”之說。華王鄉正是將具有地方傳統優勢的中藥材作為扶貧開發的特色產業進行培育,把精準扶貧的“天時”和中藥材產業優勢的“地利”相結合才保持了產業脫貧的良好勢頭。

3.準確對接市場

在發展脫貧產業時,很多地方因為沒有充分考慮與終端市場有效對接,銷售渠道單一,造成產品滯銷或價格低廉。華王鄉通過引進湖南華夏湘眾藥業飲片有限公司等知名中藥材加工企業,并訂立購銷合同,穩定了貧困戶種植中藥材的市場預期,暢通了銷售渠道,免除了對接市場的后顧之憂。

4.加強資金監管

按照股份制扶貧辦法,國家一次性撥付扶貧資金給企業,易造成政府部門監管被動。華王鄉通過成立幫扶貧困戶監理會,對財務、管理和生產進行全程監管,并由縣扶貧辦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合作社運營情況進行監督和審計,以確保項目資金運轉安全。

5.明確扶貧目標

精準扶貧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摘掉貧困帽,發展產業更要突出扶貧屬性,不應該造成新的貧富差距,也不能只追求平均化的收入提高。華王鄉通過貧困戶與華王鄉中藥材合作聯社簽訂股份幫扶合同,確保雙方利益,所有的貧困戶都是股東,而且通過出臺優惠政策,按照種植規模給予相應獎勵,實現脫貧路上“不掉隊”。

相關建議

1.完善機制

(1)選好產業扶貧模式。首先是處理好“長”與“短”的關系,即持續性與短期化。好的產業扶貧模式能夠解決貧困戶的持續增收問題。產業扶貧應該事先謀劃持續性的受益機制,讓貧困戶的收入增長與扶貧產業發展建立緊密聯系,提高脫貧內生動力。其次要做到兩個“對接”。一是對接國家政策,將扶貧產業資金支持政策作為產業發展的紐帶和杠桿,發揮聯帶與撬動作用,實現扶貧資金、社會資金以及貧困主體自籌資金三者的聯結,合力用于產業發展。二是對接產業基礎。扶貧產業發展得益于也受制于貧困地區先天條件,要在發揮先天比較優勢的基礎上注重對當地資源環境合理利用。

(2)完善利益聯結。找準產業項目與貧困戶增收的結合點,真正建立起貧困戶分享產業發展紅利的有效機制。在謀劃扶貧產業時,要完善產業發展與貧困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把共享理念貫穿到產業發展鏈條中,把貧困戶精準受益作為扶持產業發展的必備條件,把脫貧產業合作組織和農業企業對扶貧的社會貢獻作為給予財政投資的前置條件。

2.精準發力

(1)大力實施“能人帶動脫貧”戰略,把能人的示范效應轉化為推動精準脫貧的巨大力量。鼓勵種養大戶、科技帶頭人、個體企業主和務工回鄉青年等“經濟能人”,用個人的創業成就、創業技藝和創業思維,引領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

(2)整合地方特色優勢資源,著重選定符合產業規劃和當地自然條件、市場發展前景良好和有地方品牌支撐的相關產業,延伸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地方脫貧產業體系。

(3)加強產品與市場終端的對接,既要與本地超市、商場對接,又要拓展外地市場,借助媒體、互聯網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

3.創新方式

(1)實行分貸統還,創新金融參與機制。分貸統還即貧困戶向銀行申請扶貧貸款→農戶以扶貧貸款入股→企業整合使用→收益分紅→企業統一還款→農民脫貧致富。將貧困戶與經濟組織有機結合,既能讓貧困戶與企業一起發展生產致富,又能讓企業獲得扶貧信貸支持。同時,這種分貸統還模式極大地降低了銀行貸款風險,也極大地促進了主導產業的發展壯大。通過創新金融扶貧機制,讓金融扶持力量貫穿產業發展始終。在完成脫貧任務后,還要調整優惠利率制度和貸款周期等使之與農業產業生產周期相適應,為產業發展降低融資成本,提供后續支持。

(2)推進動態管理,創新股份分紅機制。常見的利益分配機制是根據股份采用“固定收益+浮動分紅”的方式。但由于貧困只是短期內的狀態,根據對扶貧對象的動態管理,分紅的對象也要動態調整(權益資產入股除外)。要創新股份制扶貧收益分配機制,如在扶貧戶達到脫貧標準后,可以由村集體以分紅的方式分階段回購股份,退還本金期間,退出的扶貧戶不再享有分紅權益,退出的股份用于村級集體公益事業經費。這樣既可以保證收益分配機制適應貧困人口的動態調整,又能壯大村集體經濟,為產業發展提供持續支持。

(3)設立土地銀行,創新土地流轉機制[5]。建議探索成立專門的政策性土地銀行,引導農民將沒有耕種的土地存入土地銀行。由土地銀行按規定的年限統一向種田大戶、農合組織和農業龍頭企業發包流轉。土地銀行通過獎勵政策鼓勵農戶自愿放棄低效耕種的土地,創新流轉置換機制,引導農戶就近耕種,進一步推動土地流轉集中。

4.強化保障

(1)完善配套服務。一是整合部門力量,加強政策和資金支持。二是通過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強化人才技術支撐和培訓服務。三是加大農業產品的保險力度,為產業發展和產品生產創新保險服務。

(2)加強資金監管。完善資金使用監管機制,防范資金使用風險,建立多頭監管共同負責機制,對資金使用動向進行全方位把控。

(3)完善分紅機制。對于農民股權安排存在多種探索,主要包括農民直接持股和集體代持兩種方式。完善相應的股權分紅機制,既保障企業健康運轉,又解決農戶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白培生,李秉鈞等.“以藥治貧”下猛藥.湖南日報,2016-03-07.

[2]徐翔,劉爾思.產業扶貧融資模式創新研究.經濟縱橫,2011,(7):85-88.

[3]唐仁健等.萬變不離其宗:打造“股份農民”.[2017-01-01]http://m.klmpsl.com/jinritoutiao/94568.html

[4]劉北樺,詹玲.農業產業扶貧應解決好的幾個問題.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1-4,175.

[5]王震江.土地信貸銀行探析.中國金融,2015,(10):76-78.

(作者單位:中共湖南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中國國情國力》雜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五月天丁香婷婷深爱综合 | 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 中文字幕婷婷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区视频 | 亚洲成Av在线网站 | 亚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